古建筑墙迁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1363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古建筑墙迁移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包括:对待修复的古建筑墙进行墙体强度检测,以获取古建筑墙的待加固分布图;根据所述待加固分布图确定待加固位置,并在待加固的位置选定多个注入孔的位置;通过钻孔设备对选定的位置进行钻孔,从多个注入孔位灌注深度加固材料,以使古建筑墙加固;从古建筑墙的下方挖掘至少一个插入槽,并将转移装置的支撑臂插入所述插入槽后再夹持古建筑墙的底部;通过所述转移装置的支撑臂带动加固后的古建筑墙升降,以带动加固后的古建筑墙迁移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能加强古建筑墙的结构强度的同时,还能减少材料的涂抹面积,以对古建筑墙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古建筑墙迁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古建筑的加工工艺
,特别涉及一种古建筑墙迁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古建筑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发展,是古代文明、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由于一些恶劣的天气、人为的破坏,使得一些古建筑发生损坏。
[0003]现在人们针对古建筑的修复和保护工作的时候,通常直接采用无机胶凝材料的石灰砂浆、混合砂浆、水泥砂浆和有机胶凝材料等现代材料直接涂抹在古建筑文物的表面,尽管古建筑文物的结构强度有所加强,但通过这样大面积涂抹违背了古建筑保护中“不改变原状”的原则。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古建筑墙迁移方法,旨在能加强古建筑墙的结构强度的同时,还能减少材料的涂抹面积,以对古建筑墙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古建筑墙迁移方法,所述古建筑墙迁移方法的步骤包括:
[0006]S10:对待修复的古建筑墙进行墙体强度检测,以获取古建筑墙的待加固分布图;
[0007]S20:根据所述待加固分布图确定待加固位置,并在待加固的位置选定多个注入孔的位置;
[0008]S30:通过钻孔设备对选定的位置进行钻孔,从多个注入孔位灌注深度加固材料,以使古建筑墙加固;
[0009]S40:从古建筑墙的下方挖掘至少一个插入槽,并将转移装置的支撑臂插入所述插入槽后再夹持古建筑墙的底部;
[0010]S50:通过所述转移装置的支撑臂带动加固后的古建筑墙升降,以带动加固后的古建筑墙迁移位置。
[0011]在一实施例中,S10对待修复的古建筑墙进行墙体强度检测,以获取古建筑墙的待加固分布图的步骤与S20根据所述待加固分布图确定待加固位置,并在待加固的位置选定多个注入孔的位置的步骤之间还包括:
[0012]S60:根据所述待加固分布图,控制投影设备在古建筑墙上投影,以使古建筑墙上显示出待加固的位置。
[0013]在一实施例中,S30通过钻孔设备对选定的位置进行钻孔,从多个注入孔位灌注深度加固材料,以使古建筑墙加固的步骤与S40从古建筑墙的下方挖掘至少一个插入槽,并将转移装置的支撑臂插入所述插入槽后再夹持古建筑墙的底部的步骤之间还包括:
[0014]S70:待深度加固材料冷却成型后,对多个所述注入孔修复抹平,以完成整个古建筑墙的修复。
[0015]在一实施例中,S40从古建筑墙的下方挖掘至少一个插入槽,并将转移装置的支撑
臂插入所述插入槽后再夹持古建筑墙的底部的步骤包括:
[0016]S41:从古建筑墙的基部下方挖掘多个所述插入槽,多个所述插入槽间隔排布设置;
[0017]S42:控制转移装置的多个支撑臂分别插入对应插入槽内,并夹持古建筑墙的底部;
[0018]S43:挖空古建筑墙的基部没有插入所述支撑臂的位置。
[0019]在一实施例中,S20根据所述待加固分布图确定待加固位置,并在待加固的位置设定多个注入孔步骤与S30通过钻孔设备对选定的位置进行钻孔,从多个注入孔位灌注深度加固材料,以使古建筑墙加固的步骤之间还包括:
[0020]S90:在待加固的位置表面铺设保护膜;
[0021]S100:再在保护膜的表面涂覆临时加固浆,以加强待加固的位置的表面强度。
[0022]在一实施例中,S40从古建筑墙的下方挖掘至少一个插入槽,并将转移装置的支撑臂插入所述插入槽的步骤与S50通过所述转移装置的支撑臂带动加固后的古建筑墙升降,以带动加固后的古建筑墙迁移位置的步骤之间还包括:
[0023]S110:在古建筑墙的外壁附近搭设脚手架,并在脚手架设置厚雨布;
[0024]S120:在古建筑墙喷涂预设层数的复合灰浆。
[0025]在一实施例中,S120在古建筑墙喷涂预设层数的复合灰浆的步骤包括:
[0026]S121:对待修复的古建筑墙进行墙面磨损程度检测,获取古建筑墙的待修复分布图;
[0027]S122:根据古建筑墙当地气候湿度调配所述复合灰浆,所述复合灰浆由砖粉、糯米粉、石灰及水按预设比例进行混合形成;
[0028]S123:根据所述待修复分布图,控制投影设备在古建筑墙上投影,以在古建筑墙上显示出待修复的投影位置;
[0029]S124:将调配好的所述复合灰浆放入喷涂设备,喷涂设备根据古建筑墙上的投影位置进行喷涂。
[0030]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古建筑墙迁移方法的步骤包括对待修复的古建筑墙进行墙体强度检测,以获取古建筑墙的待加固分布图;根据待加固分布图确定待加固位置,并在待加固的位置选定多个注入孔的位置;通过钻孔设备对选定的位置进行钻孔,从多个注入孔位灌注深度加固材料,以使古建筑墙加固;从古建筑墙的下方挖掘至少一个插入槽,并将转移装置的支撑臂插入插入槽后再夹持古建筑墙的底部;通过转移装置的支撑臂带动加固后的古建筑墙升降,以带动加固后的古建筑墙迁移位置。如此,深度加固材料形成高度与古建筑墙的厚度相同的加固柱体,加固主体减少对古建筑墙的表面的涂抹面积,即可减少对古建筑墙的改变,不但加强了古建筑墙的结构强度,而且最大化保持了古建筑墙的原貌。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古建筑墙迁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33]图2为本专利技术古建筑墙迁移方法S40细化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0034]图3为本专利技术古建筑墙迁移方法S120细化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0035]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7]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8]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古建筑墙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古建筑墙迁移方法的步骤包括:S10:对待修复的古建筑墙进行墙体强度检测,以获取古建筑墙的待加固分布图;S20:根据所述待加固分布图确定待加固位置,并在待加固的位置选定多个注入孔的位置;S30:通过钻孔设备对选定的位置进行钻孔,从多个注入孔位灌注深度加固材料,以使古建筑墙加固;S40:从古建筑墙的下方挖掘至少一个插入槽,并将转移装置的支撑臂插入所述插入槽后再夹持古建筑墙的底部;S50:通过所述转移装置的支撑臂带动加固后的古建筑墙升降,以带动加固后的古建筑墙迁移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墙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S10对待修复的古建筑墙进行墙体强度检测,以获取古建筑墙的待加固分布图的步骤与S20根据所述待加固分布图确定待加固位置,并在待加固的位置选定多个注入孔的位置的步骤之间还包括:S60:根据所述待加固分布图,控制投影设备在古建筑墙上投影,以使古建筑墙上显示出待加固的位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墙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S30通过钻孔设备对选定的位置进行钻孔,从多个注入孔位灌注深度加固材料,以使古建筑墙加固的步骤与S40从古建筑墙的下方挖掘至少一个插入槽,并将转移装置的支撑臂插入所述插入槽后再夹持古建筑墙的底部的步骤之间还包括:S70:待深度加固材料冷却成型后,对多个所述注入孔修复抹平,以完成整个古建筑墙的修复。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古建筑墙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S40从古建筑墙的下方挖掘至少一个插入槽,并将转移装置的支撑臂插入所述插入槽后再夹持古建筑墙的底部的步骤包括:S41:从古建筑墙的基部下方挖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剑洋林招辉覃俊棋王攀
申请(专利权)人:珑图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