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全功能车道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1261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混合车道控制设备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全功能车道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箱体,控制箱体两对互相对称的侧面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一对第一挡板和一对第二挡板;控制箱体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多组第一减震模块,所有互相对称的两组第一减震模块的液压通道互相连通。第一减震模块包括互相配合的第一液压缸和第一液压活塞。液压系统的每条管线内均内封存有液体,且每组第一减震模块上部的液压系统内封存有等量与液体互不相溶的气体。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车道控制装置不可移动,不能在易压车车道或站点之间合理调配;没有防撞功能,容易与外界发生碰撞而使内部电器在剧烈震动中损坏的问题。坏的问题。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全功能车道控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混合车道控制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全功能车道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的取消和ETC的大力推广应用,高速公路收费站拥堵缓行现象大幅减少,车辆通行效率明显提高,但仍有部分高速公路收费站易出现拥堵缓行现象,特别当入口治超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更易造成货车大面积压车现象。而且,部分原设计车道具有设备扩容难、易压车的痛点。
[0003]中国技术专利公开号CN203786783U,公开了一种混合车道控制装置,包括箱体,机箱顶,工控机箱,左行线槽,右行线槽,外设控制盒,机箱底,嵌入式工控机,独立双电源开关,外设端子模块,串口模块;机箱顶安装在箱体上部,机箱顶内部为1U高空心腔体,放置有ETC车道控制器,嵌入式工控机安装在工控机箱内,工控机箱安装在箱体内位于机箱顶下部的位置;外设控制盒布置在工控机箱的下面;独立双电源开关布置在工控机箱表面,外设端子模块布置在外设控制盒内,串口模块布置在外设控制盒内。该技术方案将各种电器设备集成于箱体中,空间布局合理,占用空间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原设计车道设备扩容难的问题。
[0004]然而,上述技术方案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0005]一是箱体不可移动,不能在易压车车道或站点之间合理调配;
[0006]二是电子元器件对于震动非常敏感,震动会对其可靠性、性能和寿命产生负面影响,上述技术方案没有防撞功能,在需要频繁搬运货物的治超车道使用时极易发生碰撞,并且在车道或站点之间调配的过程中也容易与外界发生碰撞而使内部电器在剧烈震动中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便携式全功能车道控制装置,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车道控制装置不可移动,不能在易压车车道或站点之间合理调配;没有防撞功能,在需要频繁搬运货物的治超车道使用时极易发生碰撞,并且在车道或站点之间调配的过程中也容易与外界发生碰撞而使内部电器在剧烈震动中损坏的问题。
[0008]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9]一种便携式全功能车道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箱体,控制箱体两对互相对称的侧面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一对第一挡板和一对第二挡板,两个第一挡板互相固定连接,组成第一保护框,两个第二挡板互相固定连接,组成第二保护框,第一保护框和第二保护框统称为保护框。控制箱体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多组第一减震模块,每组第一减震模块包括多个通过液压通道互相连通的第一减震模块。每组第一减震模块均有与之相对于控制箱体对称分布的另一组第一减震模块,且所有互相对称的两组第一减震模块的液压通道互相连通。第一减震模块包括互相配合的第一液压缸和第一液压活塞,第一液压缸与控制箱体、保护框中
的一个固定连接,第一液压活塞与控制箱体、保护框中的另一个固定连接。所有液压通道和第一液压缸组成液压系统,液压系统的每条管线内均内封存有液体,且每组第一减震模块上部的液压系统内封存有等量与液体互不相溶的气体,液位低于每组第一减震模块最上方的第一减震模块的第一液压缸。
[0010]进一步,所有互相对称的两组第一减震模块的液压通道从控制箱体的底部互相连通。液压系统还包括多个第二减震模块,每条位于控制箱体底部的液压通道上均安装有第二减震模块,第二减震模块包括互相配合的第二液压缸和第二液压活塞,第二液压缸与控制箱体相对固定,且与液压通道连通,第二液压活塞的下端安装有滚轮组件。
[0011]进一步,第一液压活塞与控制箱体固定连接;液压通道为扁平状,紧贴控制箱体布置。
[0012]进一步,在第一保护框边缘和第二保护框边缘的过渡区,以及保护框边缘与控制箱体边缘的过渡区,安装有柔性防护带。
[0013]进一步,控制箱体的顶部设置有插接面板,插接面板集中于控制箱体顶部的一侧,插接面板的上方设置有可开启的盖板。
[0014]进一步,控制箱体顶部于盖板之外的区域安装有可开启的箱盖。
[0015]进一步,控制箱体顶部的一侧固定有拉杆。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1、本专利技术可移动,方便在易压车车道或站点之间合理调配,可以根据现场情况灵活调整装置的摆放位置。并且在装置发生故障时,可以即使移走故障装置,腾出空间摆放新的装置,避免故障装置占用车道空间,妨碍新设备接线,导致整条车道无法使用。本专利技术可以作为常备装置,在某个车道发生故障时即使作为替代方案,化解压车风险。
[0018]2、相比于传统的弹簧式减震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减震模块的弹力仅与液压系统的压力相关,不跟随压缩行程变化,从而在被压缩后不会出现强烈的反弹,具备更好的平稳性。
[0019]3、本专利技术的保护框配合液压减震系统,能够对控制箱体内的电子元器件起到保护作用。在发生碰撞时,液压减震系统不会快速回弹,避免对电子元器件产生二次伤害。
[0020]4、本专利技术的保护框配合防护带,不仅可以避免液压减震系统接触沙尘,而且可以起到隔音降噪的作用,在极端环境下还能够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提高车道控制装置在极端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0021]5、使用人员可以在控制箱体顶部放置其它重物,减震系统的硬度能够跟随载重自适应调整,起到协助搬运的作用。而且,载重越重,气体被压缩的程度越大,在发生碰撞时越难以被压缩,使得侧向的减震硬度也与载重相匹配。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便携式全功能车道控制装置的立体俯视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便携式全功能车道控制装置的立体仰视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便携式全功能车道控制装置的内部结构;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液压系统示意图。
[0026]图中:100

控制箱体、110

插接面板、120

盖板、130

箱盖、140

拉杆、200

第一挡
板、300

第二挡板、400

第一减震模块、410

第一液压缸、420

第一液压活塞、500

液压通道、600

第二减震模块、610

第二液压缸、620

第二液压活塞、700

滚轮组件、800

加气口、810

排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8]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全功能车道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箱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体(100)两对互相对称的侧面的外侧分别设置有一对第一挡板(200)和一对第二挡板(300),两个所述第一挡板(200)互相固定连接,组成第一保护框,两个所述第二挡板(300)互相固定连接,组成第二保护框,所述第一保护框和所述第二保护框统称为保护框;所述控制箱体(100)的侧壁上对称设置有多组第一减震模块(400),每组所述第一减震模块(400)包括多个通过液压通道(500)互相连通的所述第一减震模块(400);每组所述第一减震模块(400)均有与之相对于所述控制箱体(100)对称分布的另一组所述第一减震模块(400),且所有互相对称的两组所述第一减震模块(400)的所述液压通道(500)互相连通;所述第一减震模块(400)包括互相配合的第一液压缸(410)和第一液压活塞(420),所述第一液压缸(410)与所述控制箱体(100)、所述保护框中的一个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活塞(420)与所述控制箱体(100)、所述保护框中的另一个固定连接;所有所述液压通道(500)和所述第一液压缸(410)组成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的每条管线内均内封存有液体,且每组所述第一减震模块(400)上部的所述液压系统内封存有等量与液体互不相溶的气体,液位低于每组所述第一减震模块(400)最上方的所述第一减震模块(400)的所述第一液压缸(4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全功能车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互相对称的两组所述第一减震模块(400)的所述液压通道(500)从所述控制箱体(100)的底部互相连通;所述液压系统还包括多个第二减震模块(6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启忠李林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高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