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识别检测锌离子的咔唑类希夫碱探针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941082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识别检测锌离子的咔唑类希夫碱探针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荧光探针和分子检测技术领域。在应用该化合物检测锌离子的技术方案中,首先将该化合物分散在乙醇中形成探针化合物溶液,再向其中加入待测样品,充分接触后使用波长为410 nm的荧光进行激发,检测在466 nm处的最大发射荧光强度。与现有的锌离子探针相比较,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探针具有灵敏度高,检测下限低,选择性高,稳定性强,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等优点。同时,探针的制备方法具有简单、安全、反应条件温和、后处理简单、产率高、合成成本低等优势。合成成本低等优势。合成成本低等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识别检测锌离子的咔唑类希夫碱探针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荧光探针和分子检测
,进一步涉及基于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机制的锌离子荧光探针及该类探针代表性化合物CPMDP与锌离子的荧光性质研究,具体涉及一种识别检测锌离子的咔唑类希夫碱探针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其含量仅次于铁元素,广泛分布于人体细胞和体液中。锌在生命体或人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承担许多生理功能,如参与酶的催化、蛋白质的结构稳定、神经信号传递、基因复制转录、DNA损伤修复、信号转导和免疫反应等生理过程。因此,各种原因导致的锌缺乏会导致消化功能障碍、生长及智力发育滞后、生殖及性器官发育异常或性功能减退、神经精神障碍、免疫功能低下等。因此,开发快速、准确、高效的锌离子检测方法是目前最受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
[0003]由于Zn
2+
具有稳定的3d
10
4s0满壳层电子构型,没有空的d轨道及未成对电子,故而无任何磁信号表现,因此无法使用如X射线、核磁共振、电子顺磁性共振等方法对体内的Zn
2+
进行实时检测。此外,传统的检测方法,例如原子吸收光谱法、电化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由于需要专属的大型仪器,因此并不适用于高效检测Zn
2+
。荧光离子探针由于其在选择性、灵敏度、实时性和原位检测等方面的优势,已经发展成为检测生物体内Zn
2+
动态分布的重要手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识别检测锌离子的咔唑类希夫碱探针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以解决目前,基于磁信号的检测方法无法对体内的Zn
2+
进行实时检测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原子吸收光谱法、电化学法、电感耦合等传统检测方法需要专属的大型仪器,因而不适用于高效检测Zn
2+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再一技术问题是,目前缺少一种针对Zn
2+
的荧光离子探针。
[0007]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又一技术问题是,当采用荧光离子探针检测Zn
2+
时,如何保证探针化合物具有较高的选择性、灵敏度、稳定性以及抗干扰能力。
[0008]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又一技术问题是,如何扩展Zn
2+
检测探针的可选范围。
[0009]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识别检测锌离子的咔唑类希夫碱探针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如以下式1所示:
[0010]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上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的合成路线如以下式2所示:
[0011]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N,N
’‑
二甲基甲酰胺作为溶剂,加入咔唑和1


‑4‑
硝基苯,分批加入氢化钠;氮气保护下升温至130~140摄氏度,保持24~48小时;得到中间物质NPC

NO2;步骤2:在钯碳催化下,中间物质NPC

NO2在乙醇中被氢气还原,压力为30~50Psi,混合均匀后在60~100摄氏度下持续搅拌6~10小时,得到中间物质NPC

NH2;步骤3:中间物质NPC

NH2和4

(二乙氨基)水杨醛在乙醇中均匀混合后在60~80摄氏度下回流10~15小时,得到锌离子探针化合物CPMDP,即为所述识别检测锌离子的咔唑类希夫碱探针化合物。
[0012]作为优选,步骤1中,咔唑与1


‑4‑
硝基苯的摩尔量相等。
[0013]作为优选,步骤1中,在120~140摄氏度保持体系回流状态24~48小时。
[0014]作为优选,步骤3中,4

(二乙氨基)水杨醛的摩尔量是NPC

NH2摩尔量的1.2倍。
[0015]作为优选,步骤1中,在保持24~48小时的过程中,TLC跟踪反应进程,以原料咔唑消失作为反应终止点。
[0016]在以上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上述化合物用于检测锌离子的应用。
[0017]作为优选,在该应用中,将所述化合物分散在乙醇中形成探针化合物溶液,再向其中加入待测样品,充分接触后使用波长为410 nm的荧光进行激发,检测在466 nm处的最大发射荧光强度。
[0018]作为优选,由以下公式计算锌离子浓度:y = 301.53333x

2042.5557,R
2 = 0.97148;式中,y为在466 nm处的最大发射荧光强度,x为锌离子浓度。
[0019]作为优选,探针化合物溶液的体积为2 mL,探针化合物溶液的浓度为10 μM,待测样品体积为10~20 μL。
[0020]作为优选,待测样品和探针化合物溶液在20~25摄氏度下混合10~15min后进行扫谱,激发波长为410 nm,最大发射波长在466 nm。
[0021]在以上技术方案中,由待测样品和CPMDP溶液组成检测体系,选择将锌离子探针化合物CPMDP分散在乙醇溶剂形成探针化合物溶液,再向其中加入待测样品。探针化合物溶液的体积为毫升数量级,待测样品体积为微升数量级。实际应用表明,在0~10 μM锌离子浓度范围内该探针荧光强度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可低至1.25
×
10

8 M。
[0022]与现有的锌离子探针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探针具有灵敏度高,检测下限低(可达纳摩尔浓度nmol/L量级),选择性高,稳定性强,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等优点。同时,探针的制备方法具有简单、安全、反应条件温和、后处理简单、产率高、合成成本低等优势。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识别检测锌离子的咔唑类希夫碱探针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咔唑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共平面性、稳定性及溶解性,并具有很强的分子内电荷转移,常常被用作荧光团,在荧光探针中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希夫碱类荧光探针具有合成简单、光稳定性好、Stock' s 位移大、易于和金属离子络合等诸多优点,是荧光探针设计的优选结构。同时,希夫碱化合物由于其容易合成、合成成本低并具有巨大的应用,可作为化学传感器用于识别和监测金属离子。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机理是指一些有机分子受到光、热、电等作用后,分子内羟基或氨基上的质子经过氢键转移到邻近的O、N、S等原子上,形成互变异构体的过程。分子经激发后,分子的结构发生变化,并产生瞬时电子态的弛豫和排布,导致分子的光学性质发生变化。因此,本专利技术利用咔唑及希夫碱在荧光探针领域的应用,开发了一种合成步骤简单、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锌离子荧光探针。
[0024]本专利技术采用具有咔唑希夫碱结构的小分子来开发ESIPT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识别检测锌离子的咔唑类希夫碱探针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如以下式1所示:2.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N,N
’‑
二甲基甲酰胺作为溶剂,加入咔唑和1


‑4‑
硝基苯,分批加入氢化钠;氮气保护下升温至130~140摄氏度,保持24~48小时;得到中间物质NPC

NO2;步骤2:在钯碳催化下,中间物质NPC

NO2在乙醇中被氢气还原,压力为30~50Psi,混合均匀后在60~100摄氏度下持续搅拌6~10小时,得到中间物质NPC

NH2;步骤3:中间物质NPC

NH2和4

(二乙氨基)水杨醛在乙醇中均匀混合后在60~80摄氏度下回流10~15小时,得到锌离子探针化合物CPMDP,即为所述识别检测锌离子的咔唑类希夫碱探针化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咔唑与1


‑4‑
硝基苯的摩尔量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中佐谢栋
申请(专利权)人:德济医药科技天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