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度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楼承板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41013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跨度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楼承板及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包括设置于相邻两个型钢梁之间上的楼承板体,所述楼承板体包括沿型钢梁长度方向铺设的多个底模,垂直安装在底模中部的辅助梁,设置于相邻辅助梁之间的分布钢筋,以及位于分布钢筋上方的若干受力钢筋,所述辅助梁的两侧设有一对预应力钢筋,所述型钢梁的上方设有多个加强钢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跨度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楼承板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大跨度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楼承板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型钢混凝土组合楼承板是将型钢作为主要受力构件,与厚度很薄的镀锌钢板结合成一体,是工厂化生产的系列标准化产品

该产品在现场施工阶段,能够承受混凝土自重及施工荷载

混凝土浇捣成型后,型钢与混凝土共同受力形成型钢混凝土组合楼板

该类型楼承板产品,可省去支模

拆模的工序与费用,底部光滑,不需要抹灰等工序,美观耐用,较适用于各类大型公共建筑

办公写字楼

宾馆酒店

大型商场

医院

学校

工业厂房

市政高架桥桥面等诸多的钢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能大幅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0003]型钢混凝土组合楼承板特别适用于钢结构和装配式结构的楼面,它不需要搭设脚手架和支模板,施工方便快捷,将预制的楼承板直接搭在支撑梁上,上面浇混凝土即可

但现有的楼承板一般是单向结构,支撑梁的间距很小,次梁较密,例如常见的现浇混凝土梁的间距一般3~
4m
,而型钢混凝土组合楼承板下面梁的间距只有
1.5m
左右,跨度不足的问题会导致次梁的安装较为密集,增加了施工成本,也制约了型钢混凝土组合楼承板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专利技术人经过实践和总结得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跨度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楼承板,包括设置于相邻两个型钢梁之间上的楼承板体,所述楼承板体包括沿型钢梁长度方向铺设的多个底模,垂直安装在底模中部的辅助梁,设置于相邻辅助梁之间的分布钢筋,以及位于分布钢筋上方的若干受力钢筋,所述辅助梁的两侧设有一对预应力钢筋,所述型钢梁的上方设有多个加强钢筋

[000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辅助梁为工字型梁,所述分布钢筋的端部分别位于两侧辅助梁的下翼板上

[0006]进一步优选地,若干所述受力钢筋沿平行于辅助梁的方向间隔设置

[0007]进一步优选地,多个所述加强钢筋沿垂直于预应力钢筋的方向间隔设置

[000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底模底部中间位置设有一对压板,一对所述压板分别位于辅助梁腹板的两侧

[0009]进一步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底模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插接口,通过所述插接口实现底模间的连接固定

[001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预应力钢筋呈抛物线形结构设置,其中部设有一个谷底

[0011]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大跨度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楼承板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S1、
首先根据承载力计算出所需的钢筋和辅助梁型号,布置安装型钢梁;
[0013]S2、
在型钢梁上安装集成底模和辅助梁的装配件,沿型钢梁长度方向铺设底模;
[0014]S3、
安装分布钢筋

受力钢筋以及预应力钢筋,并布置钢绞线;
[0015]S4、
待钢绞线布置完成后,安装加强钢筋,然后浇筑混凝土;
[0016]S5、
待混凝土强度达到
75
%以上时,张拉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完成后封锚即可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可以获得以下技术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通过对现有的楼承板的结构进行改进,利用辅助梁的结构配合支撑,同时配合分布钢筋

受力钢筋增加强度,并设置预应力钢筋,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张拉,以达到增加承载力

减小挠度和裂缝的目的,使得型钢混凝土组合楼承板能够达到3~
4m
的跨度,提高净空,进而减少钢材用量,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楼承板体的剖面图;
[0022]图3为图2中
A
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24]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0025]实施例
[0026]如图1‑3所示,一种大跨度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楼承板,设置于相邻两个型钢梁1之间上的楼承板体2由底模
21、
辅助梁
22、
分布钢筋
23、
受力钢筋
24
和预应力钢筋3组成,通过对现有的楼承板的结构进行改进,利用辅助梁
22
的结构配合支撑,同时配合分布钢筋
23、
受力钢筋
24
增加强度,并设置预应力钢筋3,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张拉,以达到增加承载力

减小挠度和裂缝的目的,使得型钢混凝土组合楼承板能够达到3~
4m
的跨度,提高净空,进而减少钢材用量,节约成本

[0027]底模
21
沿型钢梁1的长度方向铺设有若干个,辅助梁
22
垂直安装在底模
21
上,并且沿底模
21
的跨度方向设置,为了方便安装,底模
21
底部中间位置设有一对压板
211
,分别位于辅助梁
22
腹板的两侧,当将辅助梁
22
的位置放好后,将压板
211
折弯,使压板
211
压在辅助梁
22
下腹板的两侧,实现底模
21
和辅助梁
22
之间的连接固定;相邻两个底模
21
之间还设有相互配合的插接口
212
,通过插接口
212
实现底模
21
间的连接固定,使得楼面更好的形成一个整体

[0028]为了提供整个型钢混凝土组合楼承板的强度,取消掉传统焊接在底模上的三角钢筋架,而是在底模
21
的中部设置工字型的辅助梁
2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大跨度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楼承板,包括设置于相邻两个型钢梁
(1)
之间上的楼承板体
(2)
,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承板体
(2)
包括沿型钢梁
(1)
长度方向铺设的多个底模
(21)
,垂直安装在底模
(21)
中部的辅助梁
(22)
,设置于相邻辅助梁
(22)
之间的分布钢筋
(23)
,以及位于分布钢筋
(23)
上方的若干受力钢筋
(24)
,所述辅助梁
(22)
的两侧设有一对预应力钢筋
(3)
,所述型钢梁
(1)
的上方设有多个加强钢筋
(1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楼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梁
(22)
为工字型梁,所述分布钢筋
(23)
的端部分别位于两侧辅助梁
(22)
的下翼板上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跨度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楼承板,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受力钢筋
(24)
沿平行于辅助梁
(22)
的方向间隔设置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楼承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加强钢筋
(11)
沿垂直于预应力钢筋
(3)
的方向间隔设置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预应力型钢混凝土组合楼承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
(21)
底部中间位置设有一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召磊姚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