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20300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免拆底模的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一种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包括底模及设置在所述底模上的钢筋桁架,所述钢筋桁架包括第一钢筋,在所述第一钢筋下方的两侧沿第一钢筋长度方向设置有两个第二钢筋,第三钢筋分别连接第一钢筋及第二钢筋且沿第一钢筋长度方向呈波浪形设置,在所述第二钢筋下方的第三钢筋上沿第二钢筋长度方向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所述底模由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制成且在所述底模内埋设有网片,所述第三钢筋的下端及加强筋埋设在底模内且第三钢筋的下端穿设在网片的网格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钢筋桁架与底模的连接强度且结构简单、适合工厂大批量生产。适合工厂大批量生产。适合工厂大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免拆底模的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兴起,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钢筋桁架楼承板)因其标准化、批量化、施工进度快、增强了支撑效果及减少了支撑结构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
[0003]现有技术中,免拆底模的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有两种形式,一是将钢筋桁架通过连接扣件固定在镀锌板材质的底板上,在楼承板施工时再进行浇注,此种结构形式存在如下技术问题:现有的连接扣件的底面经常与底板的上表面无法紧密贴合,在浇注混凝土后导致空鼓现象的发生,甚至导致连接扣件底部的混凝土断开,严重影响钢筋混凝土楼承板的质量;二是将底模在工厂中进行水泥基的预浇注,然后通过锁固连接件将钢筋桁架与水泥基板组合在一起,如申请号为202011493058.6、专利名称为一种免拆底模轻钢桁架楼承板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将免拆底模、轻钢桁架通过连接件连接的技术方案,此种结构形式存在如下技术问题:由于大量的金属锁固连接件暴露在外,会存在金属锈蚀影响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结构强度的风险。此外,也存在浇注底模时将钢筋桁架的下端直接埋设在底模内的结构形式,但会存在钢筋桁架与底模连接强度不够、降低混凝土叠合板受力性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以解决现有免拆底模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存在的连接件与底模连接不良以及钢筋桁架与底模连接强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包括底模及设置在所述底模上的钢筋桁架,所述钢筋桁架包括第一钢筋,在所述第一钢筋下方的两侧沿第一钢筋长度方向设置有两个第二钢筋,第三钢筋分别连接第一钢筋及第二钢筋且沿第一钢筋长度方向呈波浪形设置,在所述第二钢筋下方的第三钢筋上沿第二钢筋长度方向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所述底模由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制成且在所述底模内埋设有网片,所述第三钢筋的下端及加强筋埋设在底模内且第三钢筋的下端穿设在网片的网格内。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三钢筋的波浪形下部向其外侧弯折形成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穿设在网片的网格内。
[0008]优选的,在所述加强筋上卡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向下卡设在加强筋上的卡扣、在所述卡扣下端开口处向两外侧延伸的支撑部及竖直设置在两所述支撑部下端且向两侧弯折的连接部。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件的连接部卡设在网片的网格内。
[0010]优选的,所述网片为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
[0011]优选的,所述网片为钢丝网片。
[0012]优选的,所述网片为扩张网片。
[0013]优选的,所述底模的厚度为8

30mm。
[0014]优选的,所述网片的厚度为0.2

3.0mm。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本技术通过将第三钢筋下端直接埋设在底模中,相比于现有通过连接件将钢筋桁架与底模连接的技术方案,本技术可在工厂中将钢筋桁架放置后批量浇注底模,适合批量大规模的加工生产且本免拆底模的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应用时较为方便;此外在底模内埋设网片以及沿第一钢筋长度方向在底模内埋设加强筋,在提高底模整体结构强度的同时,也提高了钢筋桁架与底模的连接强度。
[0017]2.通过将第三钢筋的波浪形下部向其外侧弯折形成弯折部,弯折部穿设在网片的网格内,以及在底模内的加强筋上设置连接件,都进一步提高了底模整体结构强度以及底模与钢筋桁架的连接强度,避免钢筋桁架与底模的接触部位产生应力集中,导致降低混凝土叠合板受力性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的横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中的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的横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图3中的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的横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图5中的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的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4的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的横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5的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的横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图8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5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底模,2、钢筋桁架,21、第一钢筋,22、第二钢筋,23、第三钢筋,231、弯折部,24、加强筋,3、网片,4、连接件,41、卡扣,42、支撑部,43、连接部。
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
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实施例
[0031]参见附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其包括底模1及钢筋桁架2。
[0032]钢筋桁架2可在底模1上设置若干组,每组钢筋桁架2包括第一钢筋21、第二钢筋22、第三钢筋23及加强筋24。第一钢筋21在底模1上方设置,第二钢筋22沿第一钢筋21长度方向焊接有两个且其与底模1的上表面抵接设置,第三钢筋23分别连接第一钢筋21及第二钢筋22且其沿第一钢筋21长度方向呈波浪形设置,第一钢筋21、第二钢筋22及第三钢筋23的横向截面呈三角形设置。为了提高钢筋桁架2与底模1的连接强度,同时提高底模1内部的结构强度,在第二钢筋22下方的第三钢筋23上沿第二钢筋22长度方向焊接有加强筋24,加强筋24埋设在底模1内。
[0033]底模1由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制成且在底模1内埋设有网片3,第三钢筋23的下端及加强筋24埋设在底模1内且第三钢筋23的下端穿设在网片3的网格内。
[0034]由此通过上述结构,底模1内的水泥砂浆或混凝土与网片3、加强筋24、第二钢筋22的下端形成整体,避免钢筋桁架2与底模1的连接处形成应力集中,导致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的受力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包括底模及设置在所述底模上的钢筋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桁架包括第一钢筋,在所述第一钢筋下方的两侧沿第一钢筋长度方向设置有两个第二钢筋,第三钢筋分别连接第一钢筋及第二钢筋且沿第一钢筋长度方向呈波浪形设置,在所述第二钢筋下方的第三钢筋上沿第二钢筋长度方向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所述底模由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制成且在所述底模内埋设有网片,所述第三钢筋的下端及加强筋埋设在底模内且第三钢筋的下端穿设在网片的网格内;在所述加强筋上卡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向下卡设在加强筋上的卡扣、在所述卡扣下端开口处向两外侧延伸的支撑部及竖直设置在两所述支撑部下端且向两侧弯折的连接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钢筋的波浪形下部向其外侧弯折形成弯折部,所述弯折部穿设在网片的网格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阳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汉邦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