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膜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0857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0
本申请公开一种瓣膜修复装置,包括:间隔元件,内夹组件,夹片组件,外夹元件,外框组件,以及覆盖材料,本申请的瓣膜修复装置采用不同刚度设计的组件以在实现夹持时所需更小的操控力,进而有利于医生在操作时的精度控制;本申请采用一体成型的U型外夹元件,利用其外夹臂的刚度设计对夹持空间内的各组件/元件持续保持相向的夹持力,且结构上更加简单的夹持方式,相较于相关技术中靠框架/条形件提供弹性夹持力具有更加稳定的夹持效果,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金属编织材料折叠形成的外、内夹臂具有更加简单的制备工艺。有更加简单的制备工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瓣膜修复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助于修复天然心脏瓣膜的瓣膜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心血管系统中,天然心脏瓣膜(例如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二尖瓣以及三尖瓣)在保障血液的充足供应的正向流动起到关键作用。但是,这些心脏瓣膜可能会因先天性畸形、炎性过程、感染性状况、或疾病而受到损伤,从而使其效率降低;例如这些疾病过程包括变性过程(例如Barlow病或纤维弹性缺乏症等)、炎性过程(例如风湿性心脏疾病等)和感染性过程(例如心内膜炎等)。另外,在前心脏病发作(即冠状动脉疾病继发的心肌梗塞)或其他心脏疾病(例如心肌病等)带来的对左心室或右心室的损害可以扭曲天然瓣膜的几何形状,这可使天然瓣膜功能失调。绝大多数进行瓣膜手术如二尖瓣手术的患者患有变性疾病,该变性疾病导致天然瓣膜(例如,二尖瓣)的小叶机能不良,造成脱出和反流。
[0003]以二尖瓣为例,二尖瓣反流可能会因二尖瓣或左心室壁的多种不同的机械缺陷引起。瓣叶、将瓣叶连接至乳头肌的瓣索或者乳头肌自身或者左心室壁可能会被损坏或以其他方式机能失调。通常,瓣环可能会被损坏、膨胀或变弱,从而限制二尖瓣抵抗左心室的较大压力充分关闭的能力,这种损伤可导致严重的心血管损害或死亡。
[0004]多年来,对此类受损瓣膜的明确性治疗是在心脏直视手术中进行瓣膜的外科手术修复或置换。然而,心脏直视手术是高度侵入性的并且易于发生许多并发症。因此,心脏瓣膜有缺陷的年老体弱的患者常常得不到治疗。最近,已经开发出经血管技术用于以与心脏直视手术相比侵入性小得多的方式引入并植入假体设备。用于进入天然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的一种特定的经血管技术是经间隔技术。经间隔技术包括将导管插入右股静脉、沿下腔静脉向上并进入右心房中,然后刺穿隔膜并将导管穿入左心房。
[0005]但是,经间隔技术植入治疗技术中,例如夹合器的假体设备通常采用非常复杂的机械结构实现天然瓣膜的捕获与夹持,这对手术过程中的医生提出了很高的操作要求,常常因为夹合器的机械结构过于复杂导致在夹合打开或翻转等过程中操作失败;夹合器夹合天然瓣膜后,需要机械锁合的方式保持天然瓣膜的部分闭合,但经多次临床试验发现,通过机械结构锁合/锁附随着长时间的心脏收缩而产生夹合器自天然瓣膜上脱落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鉴于以上所述相关技术的缺点,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瓣膜修复装置,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夹合器机械结构设计复杂带来的操作不便问题以及机械锁合/锁附方式导致的脱落风险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申请公开一种瓣膜修复装置,包括:间隔元件,包括具有第一刚度的间隔体,所述间隔体的近端设有用于连接一输送装置的连接部,所述间隔体的远端的相对两侧分别具有第一铰接部;内夹组件,包括分别具有第二刚度的第
一內夹臂及第二內夹臂,所述第一內夹臂及第二內夹臂的近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一內夹臂及第二內夹臂的远端分别设有第二铰接部;夹片组件,设置在所述內夹组件上或铰接于所述第一铰接部,包括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內夹臂张开或闭合的第一夹片,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內夹臂张开或闭合的第二夹片,所述第一夹片及第二夹片的远端分别设有牵引部;外夹元件,包括远侧端部以及与所述远侧端部一体成型的第一外夹臂及第二外夹臂;所述第一外夹臂及第二外夹臂近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一外夹臂及第二外夹臂分别具有第三刚度;所述第一外夹臂与第二外夹臂之间形成夹持空间,且所述间隔元件、夹片组件、以及內夹组件位于所述夹持空间中的状态下,所述第一外夹臂与第二外夹臂保持相向的夹持力。
[0008]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瓣膜修复装置采用了两处铰接结构分别将间隔元件和內夹组件在第一处铰接,将內夹组件和呈U型构造的外夹元件在第二处铰接,两处铰接结构相对于相关技术中只采用一处铰接结构另一处采用折叠结构具备灵活度更佳的效果,本申请在驱动轴驱动间隔元件向外夹元件的远侧端部运动时所需更小的力,进而有利于医生在操作时的精度控制;再者,本申请采用一体成型的U型外夹元件,利用其外夹臂的刚度设计对夹持空间内的各组件/元件持续保持相向的夹持力,相较于相关技术中采用机械锁附来保障夹持效果而言具有更加稳定的性能,并且本申请采用一体成型的U型外夹元件提供了结构上更加简单的夹持方式,相较于相关技术中靠框架/条形件提供弹性夹持力具有更加稳定的夹持效果,而且,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金属编织材料折叠形成的外、内夹臂具有更加简单的制备工艺。
附图说明
[0009]本申请所涉及的专利技术的具体特征如所附权利要求书所显示。通过参考下文中详细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和附图能够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所涉及专利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对附图简要说明如下:
[0010]图1显示为本申请在一实施例中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显示为本申请的瓣膜修复装置在一实施例中伸展状态示意图。
[0012]图3显示为本申请的瓣膜修复装置在一实施例中打开状态示意图。
[0013]图4显示为本申请的瓣膜修复装置在一实施例中闭合状态示意图。
[0014]图5显示为本申请在一实施例中间隔元件的分解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6显示为本申请在一实施例中间隔元件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0016]图7显示为本申请在另一实施例的中间隔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8显示为本申请在一实施例的中间隔元件在两个方向上的侧视图。
[0018]图9显示为本申请在再一实施例的中间隔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10显示为本申请在一实施例中內夹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0020]图11显示为本申请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或第二内夹臂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12显示为本申请的瓣膜修复装置在另一实施例中伸展状态示意图。
[0022]图13显示为本申请在一实施例中夹片与内夹臂上倒刺与刺孔的配合示意图。
[0023]图14显示为本申请在一实施例中夹片组件的展开及闭合示意图。
[0024]图15显示为本申请在另一实施例中夹片结构示意图。
[0025]图16显示为本申请在一实施例中夹片与内夹臂组装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0026]图17显示为本申请在一实施例中夹片与内夹臂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0027]图18显示为本申请在另一实施例中夹片上的倒刺结构示意图。
[0028]图19显示为本申请在一实施例中外夹元件处于夹持的状态示意图。
[0029]图20显示为本申请在一实施例中外夹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1显示为本申请在另一实施例中瓣膜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2显示为本申请在一实施例中外夹元件的侧视图。
[0032]图23显示为本申请在另一实施例中外夹元件的侧视图。
[0033]图24显示为本申请在再一实施例中外夹元件的侧视图。
[0034]图25显示为本申请在一实施例中外夹元件与驱动轴配合的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元件,从近端朝向远端依次包括连接头、颈部、从所述颈部分离并向远端延伸的第一间隔板及第二间隔板、以及分别形成在第一间隔板及第二间隔板远端的第一铰接部;内夹组件,包括第一內夹臂及第二內夹臂,所述第一內夹臂及第二內夹臂的近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一內夹臂及第二內夹臂的远端分别设有第二铰接部;夹片组件,设置在所述內夹组件上,包括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內夹臂张开或闭合的第一夹片,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內夹臂张开或闭合的第二夹片,所述第一夹片及第二夹片的远端分别设有牵引部;外夹元件,包括远侧端部以及与所述远侧端部一体成型的第一外夹臂及第二外夹臂;所述第一外夹臂及第二外夹臂近端分别铰接于所述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一外夹臂或第二外夹臂呈从其近端朝向远端的厚度递增的结构;所述第一外夹臂或第二外夹臂近端的铰链结构的投影点落于所述第一外夹臂或第二外夹臂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元件的连接头固定有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相对两侧分别具有用于卡合所述输送装置的耳状卡块,所述连接部两侧耳状卡块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间隔板及第二间隔板的板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包括用以分离所述第一间隔板及第二间隔板的桥结构,所述桥结构第一方向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间隔板与第二间隔板的最大分离宽度;所述桥结构第二方向宽度小于所述第一间隔板或第二间隔板的板体最大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开设有用于供所述输送装置的驱动轴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间隔板及第二间隔板的远端之间具有供所述输送装置的驱动轴穿过的间隙;所述第一间隔板及第二间隔板的远端互相结合,并在结合处形成有供所述输送装置的驱动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明明耿肖肖陈大凯
申请(专利权)人:科凯南通生命科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