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棱柱空间角度折弯装置及折弯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0842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6: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棱柱空间角度折弯装置及折弯方法,包括支撑组件、旋转折弯组件、限位组件和锁紧组件。旋转折弯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轮轴组合和第二轮轴组合,轮轴组合的导向轮外壁设有包裹待弯折棱柱的环槽,支撑组件上设有与棱柱弯曲方向相同的通槽,加工时棱柱竖直固定在通槽中且位于两个轮轴组合之间,通过转动手柄带动轮轴组合转动折弯棱柱。限位组件设置在旋转折弯组件一侧,与旋转折弯组件上锁紧组件配合,能够将旋转折弯组件锁紧固定。通过增加支撑组件上通槽和轮轴组合上环槽数量,可实现多工位弯形加工;通过改变开槽方向、限位组件与旋转折弯组件之间的距离及轮轴组合上环槽形状,满足不同规格棱柱零件的弯形加工,通用性强。通用性强。通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棱柱空间角度折弯装置及折弯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弯形
,具体涉及一种棱柱空间角度弯折弯装置及折弯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如图33

图34,为一种武器产品中的把手零件,其弯曲部分展开形状为棱柱。零件加工时,先加工成零件弯曲前的展开形状,然后将展开形状的棱柱部分按一定空间角度弯曲成型。现有棱柱弯形方法为:将棱柱待折弯部分局部高频加热,然后夹持在虎钳上,操作者用击锤沿弯形方向多次敲击折弯成型。这种方法操作步骤繁琐,加热费时,沿弯形方向敲击时凭目测与经验进行,导致零件棱柱的弯形角度及尺寸加工误差大,一致性差,生产效率低,不适合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棱柱零件折弯方法操作性差、加工误差大,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棱柱空间角度折弯装置及折弯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棱柱空间角度折弯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和旋转弯折组件;
[0005]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板、定位组件和对称设置在定位组件两侧的支耳2,待弯折棱柱竖直固定在定位组件上;定位组件和支耳固定在底板上;
[0006]所述旋转弯折组件包括第一轮轴组合、第二轮轴组合、旋转架9和手柄10;旋转架9上设有容纳第一轮轴组合和第二轮轴组合的空间,开口端通过第一轮轴组合与支耳2连接,另一端固连有手柄10,旋转架9在手柄作用下能够绕轴转动;第二轮轴组合安装在旋转架中部,平行于第一轮轴组,第一轮轴组合和第二轮轴组合外壁上设有能够包裹并引导棱柱零件弯曲的环槽
[0007]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座3和定位轴6;
[0008]所述定位座顶部设有凸块,凸块上开有通槽,通槽方向与棱柱的待弯折方向相同,槽壁上且沿垂直于开槽方向设有定位孔,定位孔轴线到第一轮轴组合轴线的距离等于棱柱端部孔轴心到棱柱弯折起点位置的距离;棱柱带孔端竖直安装在该槽中,并通过定位轴6固定。
[0009]进一步的,还包括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安装在底板上且位于旋转弯折组件一侧,能够限制旋转弯折组件的旋转位置;
[0010]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板15、定位螺钉16和微调螺母17;限位板15竖直固定在底板上,顶部设有垂直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轴线垂直于旋转架,定位螺钉16安装在第一通孔中,定位螺钉上且位于该通孔两端分别安装有微调螺母17。
[0011]进一步的,还包括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包括插销座20、插销21和拨杆22;
[0012]所述插销座20固定在旋转架9侧壁上且靠近限位组件一侧,插销座20上开有安装孔及滑槽,插销21安装在该安装孔中;
[0013]所述拨杆22垂直安装在插销21一端,插销21能够在拨杆22的拨动下沿滑槽轴向滑动,锁定/解锁限位组件;
[0014]锁定时,插销伸出端位于限位组件的第二通孔中。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轮轴组合包括第一轴11和下导向轮13,下导向轮13套装在第一轴11;
[0016]所述第二轮轴组合包括第二轴7和上导向轮8,上导向轮8套装在第二轴7上;
[0017]所述上导向轮8和下导向轮13外壁上设有V型环槽,轴线重合;
[0018]所述第一轴11和第二轴7的一端设有限位凸台,另一端设有环形卡槽。
[0019]进一步的,所述上导向轮8和下导向轮13外壁上V型环槽根据棱柱外壁型面设计确定。
[0020]进一步的,所述下导轮13外壁一侧上沿轴向设置有平面。
[0021]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架9中部设置U型腔体,一端开口,一端闭合;旋转架闭合端中部开有螺孔,用于连接手柄10;旋转架俩侧壁上且靠近开口端位置处,对称开设通孔,用于安装第一轮轴组合,小间隙配合;侧壁中部对称开设U型槽,垂直于U型腔体开设方向,用于安装第二轮轴组合。
[0022]进一步的,其特征在于,所有零件采用钢材制成。
[0023]采用棱柱空间角度折弯装置进行折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4]步骤1、将折弯装置固定在工作台上;
[0025]步骤2、安装待弯折棱柱零件:
[0026]子步骤2.1、向上抬起手柄10,带动旋转架9绕轴转动升起并停靠在最高位置处;
[0027]子步骤2.2、将棱柱零件带孔一端竖直装入定位座3凸块上的通槽中,将定位轴6小端插入定位座3凸块上安装孔和棱柱零件的孔中,此时棱柱零件的棱柱面贴靠在第一轮轴组合的V型环槽上;
[0028]步骤3、弯折棱柱零件:
[0029]子步骤3.1、反向推动手柄10带动旋转架9绕轴向下转动至水平位;
[0030]子步骤3.2、将第二轮轴组合安装在旋转架9中部的安装槽中;此时待弯折棱柱位于第一轮轴组合和第二轮轴组合之间且被环槽包裹;
[0031]子步骤3.3、推动手柄10运动,带动旋转架9、第一轮轴组合及第二轮轴组合转动,棱柱在第一轮轴组合和第二轮轴组合上环槽的包裹和引导下弯曲;
[0032]步骤4、拆卸弯折后棱柱零件:
[0033]子步骤4.1、反向推动手柄10带动旋转架9绕轴向下转动至水平位,取出第二轮轴组合;
[0034]子步骤4.2、推动手柄10运动,带动旋转架9第一轮轴组合转动至最高位,拔出定位轴6,取出弯折后的棱柱零件。
[0035]有益效果
[0036]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定位组件的定位座上设有与棱柱待折弯方向相同的开槽,限制了棱柱折弯时的偏转方向,开槽处定位孔的高度位置限定了棱柱长度方向的折弯位置,上下导向轮外壁的V槽及其转动方向,限制了棱柱折弯方向;限位组件的上端伸出限制了折弯时旋转架的旋转停止角度。定位组件、旋转弯折组件和限位组件共同作用,确保了待折弯棱柱
弯曲位置和弯曲角度准确性。
[0037]2、按原有方法加工时,完成一件棱柱零件弯形平均需20分钟,且加工尺寸误差大、一致性差;采用本专利技术装置进行加工,完成同一件棱柱零件弯形平均仅需30s,折弯精度高,加工尺寸一致性好。
[0038]3、当需折弯的棱柱零件一端无孔时,可制作工艺加长,在加长处制出孔,用以定位,弯形完成后切除工艺加长即可。
[0039]4、本专利技术中可以在定位座上增加开槽数量,并在上、下导向轮处增加V型槽数量,实现多工位弯形加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0040]5、通过改变本专利技术定位座的开槽方向,调整限位板上端伸出位置及尺寸,根据棱柱外壁型面角度设计滚轮的V型槽形状,能够实现满足不同规格尺寸、不同弯形角度的棱柱零件的弯形加工,通用性强。
[0041]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42]图1是本专利技术棱柱空间角度折弯装置的立体图;
[0043]图2是图1的俯视图;
[0044]图3是图1的右视图;
[0045]图4是轮轴组合与棱柱配合示意图;
[0046]图5是图4的右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棱柱空间角度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组件和旋转弯折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板、定位组件和对称设置在定位组件两侧的支耳(2),待弯折棱柱竖直固定在定位组件上;定位组件和支耳固定在底板上;所述旋转弯折组件包括第一轮轴组合、第二轮轴组合、旋转架(9)和手柄(10);旋转架(9)上设有容纳第一轮轴组合和第二轮轴组合的空间,开口端通过第一轮轴组合与支耳(2)连接,另一端固连有手柄(10),旋转架(9)在手柄作用下能够绕轴转动;第二轮轴组合安装在旋转架中部且平行于第一轮轴组,第一轮轴组合和第二轮轴组合外壁上设有能够包裹并引导棱柱零件弯曲的环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棱柱空间角度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座(3)和定位轴(6);所述定位座顶部设有凸块,凸块上开有通槽,通槽方向与棱柱的待弯折方向相同,槽壁上且沿垂直于开槽方向设有定位孔,定位孔轴线到第一轮轴组合轴线的距离等于棱柱端部孔轴心到棱柱弯折起点位置的距离;棱柱带孔端竖直安装在该槽中,并通过定位轴(6)固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棱柱空间角度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安装在底板上且位于旋转弯折组件一侧,能够限制旋转弯折组件的旋转位置;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板(15)、定位螺钉(16)和微调螺母(17);限位板(15)竖直固定在底板上,顶部设有垂直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轴线垂直于旋转架,定位螺钉(16)安装在第一通孔中,定位螺钉上且位于该通孔两端分别安装有微调螺母(17)。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棱柱空间角度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包括插销座(20)、插销(21)和拨杆(22);所述插销座(20)固定在旋转架(9)侧壁上且靠近限位组件一侧,插销座(20)上开有安装孔及滑槽,插销(21)安装在该安装孔中;所述拨杆(22)垂直安装在插销(21)一端,插销(21)能够在拨杆(22)的拨动下沿滑槽轴向滑动,锁定/解锁限位组件;锁定时,插销伸出端位于限位组件的第二通孔中。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棱柱空间角度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轴组合包括第一轴(11)和下导向轮(13),下导向轮(13)套装在第一轴(11);所述第二轮轴组合包括第二轴(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侠张瑞莉马静刚郭新华石成金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昆仑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