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焊接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40694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焊接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中,该电池焊接系统包括焊接模组,焊接模组包括焊接设备、驱动组件和多个测距仪,至少部分测距仪与驱动组件的驱动端驱动连接,驱动组件驱动测距仪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测距仪之间沿第一方向的间距变化。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电池焊接系统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测距仪移动,使得各测距仪之间沿第一方向的间距能够发生变化,从而能够在不拆装的测距仪情况下,使得个各测距仪之间的间距与电池上各个待焊区域之间的间距相对应,从而提高了调整各测距仪之间的间距的效率,节省了时间,减少了工作量。量。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焊接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焊接
,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焊接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电池生产制造的过程中,需要将多个电池单体的极柱与汇流部件焊接在一起以形成电池模组。
[0003]由于不同类型的电池单体尺寸不同,所对应的汇流部件的尺寸也不相同。因此,在电池的生产线变更所生产的电池的类型后,多个电池单体的极柱之间的间距也同样随之发生变化,焊接的相应参数也需要随之发生变化并进行调整,从而对生产效率带来了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能够提升对不同电池的焊接作业的兼容性的电池焊接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焊接系统,用于将电池中不同电池单体的极柱之间通过巴片焊接,该电池焊接系统包括:焊接模组,所述焊接模组包括焊接设备、驱动组件和多个测距仪,所述焊接设备用于对所述巴片和所述极柱进行焊接,至少部分所述测距仪与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端驱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测距仪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所述测距仪之间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间距变化,所述第一方向为由所述巴片所连接的所述电池单体之间的排列方向。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电池焊接系统,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测距仪移动,使得各测距仪之间沿第一方向的间距能够发生变化,从而能够在不拆装的测距仪情况下,使得个各测距仪之间沿第一方向的间距与电池上各个待焊区域之间沿第一方向间距相对应,从而提高了调整各测距仪之间的间距的效率,节省了时间,减少了工作量,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000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焊接模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安装腔,所述焊接设备设于所述安装腔中,所述安装腔的一侧敞开形成避让口,所述焊接设备能够穿过所述避让口进行焊接。壳体一方面为焊接设备提供了安装位置,另一方面,壳体能够为焊接设备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降低了焊接设备发生碰撞而造成损坏的几率,且避让口为焊接设备穿过壳体进行焊接作业提供了作业通道。
[000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测距仪设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且位于所述避让口的边缘。如此,有利于测距仪尽可能地靠近待焊区域,从而有利于提高测距仪的测量精度,测距仪位于壳体之外,便于对测距仪以及驱动组件进行调试作业。
[000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焊接设备为激光焊接设备,所述焊接模组包括吹气组件,所述吹气组件设有用于吹出气流的出风口,所述吹气组件设于所述激光焊接设备的镜头的射出侧,且所述出风口朝向所述激光焊接设备的激光扫掠范围,以用于使得所述出风口所吹出
的气流位于所述镜头和所述电池的待焊区域之间。如此,使得从出风口所吹出的气流能够在镜头与待焊区域之间形成气帘并穿过激光焊接设备的激光扫掠范围,激光能够穿过气帘进而继续进行焊接,同时,焊接过程中所飞溅的高温异物能够被气流所吹开,而难以穿过气帘与镜头发生接触,从而对镜头起到了保护作用,延长了镜头的使用寿命。
[001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垂直于所述激光焊接设备的镜头光轴。一方面,降低了气流直接吹拂到待焊区域的几率,降低了由于气流的吹动而使得异物进入待焊区域的几率,有利于提高焊接质量;另一方面,降低了气流直接吹拂到镜头的几率,降低了气流裹挟飞溅的高温异物直接与镜头发生接触的几率,降低了镜头发生损坏的几率。
[00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吹气组件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所述吹气组件之间沿所述激光焊接设备的镜头光轴的延伸方向排布。如此,使得镜头与待焊区域之间形成多个气帘,从而进一步减小了焊接过程中飞溅的高温异物与镜头发生接触的几率,对镜头起到保护作用。
[001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测距仪为激光测距仪,所述测距仪的移动方向垂直于所述激光焊接设备的镜头光轴。如此,使得测距仪在移动过程中,其沿镜头光轴的延伸方向相对待焊区域的距离变化最小,从而有利于降低由于测距仪位置的变化而导致的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001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测距仪所发出的测距激光束的方向与所述激光焊接设备的所述镜头光轴平行,以便在测距仪完成对待焊区域的间距测算后,使焊接设备沿垂直于激光焊接设备的镜头光轴移动预设设定的测距仪与激光焊接设备的镜头之间的位置补偿距离后,即可进行焊接,从而有利于减少距离补偿量的计算;和/或,各所述测距仪的出光区域彼此平齐,如此,有利于减少不同测距仪所对应的位置补偿距离之间的差值,从而减少计算量,提高反应速度。
[001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焊接模组包括第一防护组件,所述第一防护组件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的驱动端与所述第一挡板驱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挡板可选择地遮盖所述测距仪的出光区域。如此,使得焊接设备在进行焊接的过程中,第一挡板能够对测距仪的出光区域起到保护作用,降低焊接过程中飞溅的高温异物粘附到测距仪的出光区域上的几率,从而减小了测距仪发生损坏的几率。
[001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丝杆、导轨和滑块,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与所述丝杆的一端驱动连接,所述滑块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所述导轨与所述丝杆的延伸方向相同,至少一个所述测距仪设于所述滑块上。如此,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丝杆转动,以及丝杆与滑块之间的螺纹配合,实现了位于滑块上的测距仪的移动,进而实现了测距仪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的目的。
[001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焊接系统包括机器人,所述六轴机器人的执行端与所述焊接模组连接。采用机器人,使得焊接模组能够在空间内灵活地以各种轨迹和角度进行移动,便于焊接模组在移动过程中避让周围的其它物体,同时,有利于焊接模组从合适的角度对待焊区域进行焊接,从而提升焊接质量。
[0017]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焊接系统还包括:输送模组,用于将待焊接的所述电池输送至焊接作业位置;定位模组,用于在所述电池到达焊接作业位置之后,固定所述电池单体的位置和所述巴片的位置;
压板模组,用于在所述电池单体和所述巴片的位置固定后,抵压于所述巴片上,以使所述巴片与所述极柱贴合。
[0018]如此,通过输送模组、定位模组、压板模组与焊接模组之间的配合,使得电池能够顺利地完成焊接,并提升焊接质量。
[001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焊接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控制机器人驱动焊接模组移动至测距位置;获取电池中各相邻电池单体的待焊区域之间的间距,控制驱动组件驱动测距仪移动,以使各所述测距仪之间的间距与所述电池单体的所述待焊区域之间的间距对应相等;控制各所述测距仪分别测量其与对应的各所述电池单体的所述待焊区域之间的测距值;根据激光焊接设备的焦距与各所述测距值,计算焊接各所述电池单体的所述待焊区域的离焦补偿距离;根据各所述离焦补偿距离,控制所述机器人驱动所述焊接模组移动至焊接各所述电池单体的所述待焊区域所对应的焊接位置;控制所述激光焊接设备进行焊接。
[0020]通过上述控制方法,使得电池焊接系统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电池,适应性地调整各个测距仪的位置,以得到激光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焊接系统,用于将电池中不同电池单体的极柱之间通过巴片焊接,其特征在于,包括:焊接模组,所述焊接模组包括焊接设备、驱动组件和多个测距仪,所述焊接设备用于对所述巴片和所述极柱进行焊接,至少部分所述测距仪与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端驱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测距仪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各所述测距仪之间沿所述第一方向的间距变化,所述第一方向为由所述巴片所连接的所述电池单体之间的排列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模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安装腔,所述焊接设备设于所述安装腔中,所述安装腔的一侧敞开形成避让口,所述焊接设备能够穿过所述避让口进行焊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距仪设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且位于所述避让口的边缘。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设备为激光焊接设备,所述焊接模组包括吹气组件,所述吹气组件设有用于吹出气流的出风口,所述吹气组件设于所述激光焊接设备的镜头的射出侧,所述出风口朝向所述激光焊接设备的激光扫掠范围,以用于使得所述出风口所吹出的气流位于所述镜头和所述电池的待焊区域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垂直于所述激光焊接设备的镜头光轴。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组件的数目为多个,多个所述吹气组件之间沿所述激光焊接设备的镜头光轴的延伸方向排布。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距仪为激光测距仪,所述测距仪的移动方向垂直于所述激光焊接设备的镜头光轴。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距仪所发出的测距激光束的方向与所述激光焊接设备的所述镜头光轴平行;和/或,各所述测距仪的出光区域彼此平齐。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焊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模组包括第一防护组件,所述第一防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凯刘禹文吴鹰王文冲景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