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国奇专利>正文

将物体势能转换为动力能源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0573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将物体势能转换为动力能源的装置,该装置采用了一种无轴无支架,有特殊内外齿,系统运行时于固定位置持续呈现扁圆形状的弹性齿圈C,容器E内物体的重力W,通过C分为两个作用力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将物体势能转换为动力能源的装置
[0001]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应用一种机械装置,将具有势能的物体的重力或弹力,转换为以匀速持续做功的一种新的动力能源。
[0002]
技术介绍
在利用物体势能做功这个问题上,一直以来,人们利用物体的重力势能只能间歇地做功而不能持续地做功,直至今天,人们还没有发现将物体的势能持续地转换为匀速动力,使之成为一种可持续做功之能源的有效方法。
[0003]申请人于2021年4月20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一件申请号为2021104278942的专利申请公布后,因为发现了一个能够使该专利技术装置的运行更加稳定,更加顺畅的新的技术方案,因而于2022年10月19再次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一件申请号为2022113144087的专利申请。之后,申请人又发现,如果给支撑齿轮G、H都配置一个固定支架,一是可以将筒形容器E内物体的重力W对A轮轮齿的作用力Fa转移到支撑齿轮G的轴和支架上,这样,系统运行时就不用再为A轮提供针对作用力Fa的支持力,从而带来使系统运行所消耗的能量大为减少的积极效果,二是可以彻底解决弹性齿圈C会不会与A、B轮分离的问题。
[0004]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了弹性齿圈的机械装置,通过这种装置,将物体的势能转换为一种可持续做功的新的动力。这种弹性齿圈无轴无固定支架,是一种有弹性的既有特殊外齿又有特殊内齿的特殊齿圈,因受到配置在其内圈的两组支撑齿轮的支撑而呈现扁圆形状,弹性齿圈的右上方配置了一个筒形容器,筒形容器内的物体具有重力(或弹力)势能,物体的重力W于弹性齿圈的右上方作用在弹性齿圈上,再由弹性齿圈长轴两端的外齿将重力W分为两个作用力F
a
、F
b
,分别作用在有支撑的两个齿轮的轮齿上,其中作用力F
b
远大于作用力F
a
;系统运行时,筒形容器内物体的重力势能会持续增加和持续减小,本专利技术就是在物体的重力势能持续减小的过程中,将这个来自物体重力的作用力F
b
转换为一种新动力F
b
·
s/t的,这是由物体的重力F
b
和输入动力的速度s/t共同转换过来的一种合成能量,是一种可持续做功的新的动力能源。
[0005]本专利技术所依据的原理
[0006]图1中,A、B均是有支撑(有轴和固定支架,下同)的齿轮,其中B轮有一圈类似皮带轮轮槽的无夹角的沟槽,C是无支撑(没有轴和固定支架,下同)的大齿轮,其重力为W,A、B、C的圆心在同一水平线上,A、B轮分别于a、b点与C轮啮和;C轮的重力W分为两个作用力F
a
、F
b
,分别于a、b点作用于A、B轮的轮齿上;因为A、B轮的轮齿对作用力F
a
、F
b
没有支持力,因而,图1所示系统保持静止状态的条件是,必须在A轮上与a点对应的a

点悬挂一个重力F
a

等于作用力F
a
的重物,并且在B轮上与b点对应的b

点悬挂一个重力F
b

等于作用力F
b
的重物;这里的F
a
与F
a

是一对平衡力,重力F
a

是为处于a点的A轮轮齿提供针对作用力F
a
的支持力,F
b
与F
b

也是一对平衡力,重力F
b

是为处于b点的B轮轮齿提供针对作用力F
b
的支持力。
[0007]如图2,在图1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大小与A轮相同的有支撑的齿轮S,配置在B轮的沟槽内,和B轮一样,也是于b点与C轮啮合。在这里,因为C轮无支撑,如果只给A轮输入动力N1,这个输入动力是不会传递给B轮的,而只会推动处于a点的C轮轮齿向上方运动一定的距离,从而使C轮的重心有一定幅度的上升;如果只给S轮输入动力N2,S轮轮齿会推动处于b点
的C轮轮齿向下方运动,使C轮的重心下移,这样,C轮很快就会与B轮分离;只有同时在同速的输入动力N1、N2的共同作用下,系统中包括C轮在内的各轮才会绕自己的圆心转动,整个系统才会正常运行。
[0008]系统运行时,1.输入动力N1的功率为(F

+F
a
+P1)
·
s/t(这里的F

·
s/t为输入动力中很小的一部分,下同),其中功率为F
a
·
s/t的部分,是取代A轮左侧悬挂物体的重力F
a

,于a点为A轮轮齿提供针对作用力F
a
的支持力F
a

,其中功率为P1·
s/t的部分是为A轮提供用以克服相关摩擦力所需的动力,其中功率为F

·
s/t的部分,用以破坏掉支持力F
a

与作用力F
a
之间的平衡,推动处于a点的C轮轮齿向上方运动,使C轮的重心以匀速持续上升势能持续增加;2.输入动力N2的大小为(F

+P2)
·
s/t,其中功率为P2·
s/t的部分,是为S轮提供用以克服相关摩擦力所需的动力,其中功率为F

·
s/t的部分,用以破坏掉支持力F
b

与作用力F
b
与之间的平衡,推动处于b点的C轮轮齿向下方运动,使C轮的重心以匀速持续下降势能持续减小。3.因为C轮势能的持续增加和持续减小的情形是同时产生的,因而,物体(C轮)势能的大小保持不变,这时,物体(C轮)势能的持续减小是由其势能的持续增加即时予以补充的。4.因为输入动力N2中大小为F

·
s/t的部分和作用力F
b
,都是通过C轮轮齿于b点作用在B轮轮齿上,因此,二者自然会在处于b点的C轮轮齿上形成一个合力(F

+F
b
),作用于B轮的轮齿上,这样,系统运行时这个合力(F

+F
b
)必然会通过B轮持续地转换为一个功率为(F

+F
b
)
·
s/t的合成动力,合成动力中功率为F

·
s/t的部分,是由输入动力N2中功率为F

·
s/t的部分直接传递过来的,而功率为F
b
·
s/t的这部分,却是由作用力F
b
伴随着功率为F

·
s/t的部分传递(转换)过来的新的动力,是一种可持续做功的新动力(能源)。
[0009]总结:1.因为C轮无支撑,因而系统运行时,无论输入动力N1的大小如何,都不会转换为新动力F
b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将物体势能转换为动力能源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一组受力齿轮(A)、一组新动力齿轮(B)、一个弹性齿圈(C)、一组支撑齿轮(G)、一组支撑齿轮(H)、一组中介滚轮(D)、一个筒形容器(E)、一组加力齿轮(S)、一组推力齿轮(图中未画出);所述一组受力齿轮(A),由固定在同一根轴上的两个相同的齿轮构成,装配在固定的支架上;所述一组新动力齿轮(B),由固定在同一根轴两端的大于受力齿轮(A)的两个相同的大齿轮构成,装配在固定的支架上;所述弹性齿圈(C),无轴无固定支架,是一种有弹性有相互对应的特殊内齿和特殊外齿的特殊齿圈,其弹性的大小取决于所用材料的弹性及其内齿齿根与外齿齿根之间距离的大小,能够持续地改变为扁圆形状;所述一组中介滚轮(D),由装配在同一根轴上的两个相同的滚轮构成,系统运行时于c点在弹性齿圈(C)外齿齿宽上的第二、五两圈不可啮合的特殊轮齿上原地滚动;所述筒形容器(E),有固定支架和活塞,筒内物体的重力W,通过安装在活塞杆下端的一组中介滚轮(D)于c点作用于弹性齿圈(C)上;所述一组加力齿轮(S),是固定在同一根轴上的两个大小与受力齿轮(A)相等的齿轮,有固定支架,配置在一组新动力齿轮(B)的两个齿轮之间,和新动力齿轮(B)一样,都是于b点与弹性齿圈(C)的外齿啮合,系统运行时,给加力齿轮(S)提供的动力,先是于b点作用在处于b点的弹性弹性齿圈(C)的轮齿上,再由这个弹性齿圈(C)的轮齿作用在处于b点的新动力齿轮(B)的轮齿上;所述一组推力齿轮(图中未画出),是连为一体的两个齿轮,与一组中介滚轮(D)同轴,配置在两个滚轮之间,可以绕轴转动,系统运行时于c点推动处于c点的弹性齿圈(C)的轮齿向右方运行;所述弹性齿圈(C)外齿齿根圆以上的部分,分为六圈连体的不同形状不同用途的特殊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国奇
申请(专利权)人:董国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