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气井下套管固井一体化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40535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气井下套管固井一体化工具。它包括马达部分、衔接在马达部分下端的引导部分以及衔接在引导部分下端的传动部分;马达部分内具有定子以及与定子配套的转子,钻井液流过马达部分时能够在定子和转子的配合下提供动力,进而通过引导部分和传动部分将动力传导至下部,转子具有轴向通孔,转子的顶端设置有一个位于轴向通孔上方的破裂盘,通过内外压差使盘破裂破裂后,钻井液从转子的轴向通孔中流过时转子不再转动进而进行循环洗井和固井作业。优点是:其结构设计合理,使其自带动力,可以有效节省完钻后的一趟通井作业,减少了完井时间,提高了完井安全系数,降低了整体钻完井成本。整体钻完井成本。整体钻完井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气井下套管固井一体化工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质勘探钻具领域的石油勘探井井下工具,具体涉及一种油气井下套管固井一体化工具。

技术介绍

[0002]油气井完钻后,需要下入套管,建立油气层与地面的采油气通道。由于井眼轨迹复杂、井径不规则、井下漏失、溢流、垮塌等问题,下套管过程中面临摩阻大、掉块多、卡套管、下入难度大等技术难题,导致完井周期延长,同时,由于完井井控措施较少,对于油气活跃储层,油气易上窜至井口,下套管及固井过程中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现有技术一般通过在套管串结构中以旋转引鞋替代普通浮鞋,通过旋转引鞋的旋转,引导套管通过复杂井段,但是,旋转引鞋不带有动力,下套管遇阻时,只有引鞋前端被动旋转,对解决复杂井段下套管遇阻效果有限,且下套管前要求通井,延长了完井作业时间,不能有效应对复杂结构井下套管固井难题;尤其是复杂结构油气井完钻井深度大,水平段长,偏移距大,下套管面临的难度变得越来越突出;复杂结构油气井完钻后,由于地层不稳定,易出现大肚子井段、井下掉块等问题,造成下套管遇阻,不能顺利下到位,造成井下复杂,延长完井周期,甚至弃井;因此,如何解决下套管、固井过程中的复杂问题,缩短完井时间,保证完井施工顺利,并实现降本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缩短复杂结构油气井完井时间,降低油气井下套管固井难度,提高完井安全系数的油气井下套管固井一体化工具。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油气井下套管固井一体化工具,包括马达部分、衔接在马达部分下端的引导部分以及衔接在引导部分下端的传动部分;马达部分内具有定子以及与定子配套的转子,钻井液流过马达部分时能够在定子和转子的配合下提供动力,进而通过引导部分和传动部分将动力传导至下部,转子具有轴向通孔,转子的顶端设置有一个位于轴向通孔上方的破裂盘,通过内外压差使盘破裂破裂后,钻井液从转子的轴向通孔中流过时转子不再转动进而进行循环洗井和固井作业。
[0005]所述马达部分还包括有马达套管,所述定子固定安装在所述马达套管内,所述转子安置在定子中心并能够由钻井液驱动旋转。
[0006]所述引导部分包括引导套管以及安置在引导套管内的万向轴;所述万向轴的一端与马达部分的转子衔接,另外一端与传动部分衔接并能够向传动部分传递动力。
[0007]所述传动部分包括传动套管、安置在传动套管内的转动部件,所述转动部件与万向轴衔接并能够在万向轴的带动下旋转,从而将马达部分产生的动力传动到钻头/浮鞋。
[0008]所述转动部件包括通过轴承安装在传动套管内的转动组件、转动组件的轴向中心设置的中心流道以及用于贯通中心流道和引导套管内腔之间的侧部通道。
[0009]所述引导部分具有弯曲角度。
[0010]所述引导部分的弯曲角度为0.5

2.5
°

[0011]所述破裂盘为陶瓷材质。
[0012]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通过设置的马达部分、衔接在马达部分下端的引导部分以及衔接在引导部分下端的传动部分,由此可以通过压差带动马达部分的转子转动,提供动力,并通过引导部分将动力传递到传动部分,带动下部钻头/浮鞋转动,实现下套管过程中对前部复杂井段的划拨,起到下套管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实现复杂井段套管的通过下入,同时,通过在转子的顶端设置位于轴向通孔上方的破裂盘,由此通过内外压差使破裂盘破裂,钻井流体通过转子通孔循环,工具不再提供动力,转入固完井作业,此时,可以实现固井前的大排量循环洗井,保证固井质量,其结构设计合理,使其自带动力,可以有效节省完钻后的一趟通井作业,减少了完井时间,提高了完井安全系数,降低了整体钻完井成本。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油气井下套管固井一体化工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油气井下套管固井一体化工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5]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油气井下套管固井一体化工具,包括马达部分、衔接在马达部分下端的引导部分以及衔接在引导部分下端的传动部分,其中,所说的马达部分主要包括有马达套管5、固定安装在马达套管5内的定子1以及安置在定子中心并能够由钻井液驱动旋转的转子2,马达头数7:8,马达级数2级,马达压降1.8

2.7MPa;所说的引导部分主要包括引导套管6以及安置在引导套管内的万向轴7,所说的传动部分主要包括传动套管8、安置在传动套管内的转动部件,万向轴7的一端与马达部分的转子2衔接,另外一端与传动部分的转动部件衔接,由此能够在万向轴的带动下旋转,钻井液流过马达部分时能够在定子和转子的配合下提供动力,进而通过引导部分和传动部分将动力传导至下部,从而将马达部分产生的动力传动到钻头/浮鞋;转子2具有轴向通孔3,转子2的顶端设置有一个位于轴向通孔3上方的破裂盘4,破裂盘4为陶瓷材质,本实施例中,破裂盘正向破裂压差为7MPa,破裂盘反向破裂压差70MPa,也就是说正常下套管过程中,通过开泵,小排量循环,转子转动,实现马达部分的动力输出;转子具有轴向通孔,轴向通孔的内径50mm,转子的顶部具有破裂盘,当转子内外压差超过7MPa时,通过内外压差使盘破裂破裂后,钻井液从转子的轴向通孔中流过时转子不再转动,即:马达部分不再提供动力,实现了大排量循环洗井和地层动态承压,并实施后续的固井作业。
[0016]进一步地,所说的转动部件包括通过轴承安装在传动套管内的转动组件9、转动组件的轴向中心设置的中心流道10以及用于贯通中心流道和引导套管内腔之间的侧部通道11。
[0017]进一步地,所说的引导部分既可以0.5

2.5
°
的弯曲角度,即:马达套管5和传动套管8之间存在夹角,也可以没有任何弯曲角度,即:引导套管为直管;也就是说弯度可以自定义(0.5
°
~2.5
°
),引导部分自定义的弯度可以实现下套管过程中,套管围绕井眼轴向的公
转;通过该结构设计,将本专利技术的油气井下套管固井一体化工具连接在套管串结构最下方,下套管过程中,遇到井径不规则井段、掉块复杂井段,开泵循环,钻井流体流过马达部分,带动转子转动,转子转动提供动力,通过弯度引导部分将动力传递到传动部分,传动部分将动力传递给钻头/浮鞋,传动部分带动下部钻头/浮鞋转动,由于引导部分带有一定弯度,可以实现钻头/浮鞋的自转和公转,借助套管串结构前部的划拨,顺利通过复杂井段,实现了下套管过程中前端的转动。套管下入到设计井深后,马达部分不再提供动力。
[0018]工作原理如下:使用时,将本专利技术的油气井下套管固井一体化工具连接在套管串的下部,在φ215.9mm井眼内下套管过程中使用,工作流量1200

2400LPM,工作扭矩3635

5134N.m,功率78KW,参考钻压8KN;下套管过程中,开泵循环钻井液,钻井液流过本专利技术的油气井下套管固井一体化工具后,压差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井下套管固井一体化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马达部分、衔接在马达部分下端的引导部分以及衔接在引导部分下端的传动部分;所述马达部分内具有定子(1)以及与定子配套的转子(2),钻井液流过所述马达部分时能够在定子和转子的配合下提供动力,进而通过所述引导部分和传动部分将动力传导至下部,所述转子(2)具有轴向通孔(3),所述转子(2)的顶端设置有一个位于轴向通孔(3)上方的破裂盘(4),通过内外压差使所述盘破裂破裂后,钻井液从转子的轴向通孔中流过时所述转子不再转动进而进行循环洗井和固井作业。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井下套管固井一体化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部分还包括有马达套管(5),所述定子(1)固定安装在所述马达套管(5)内,所述转子(2)安置在定子中心并能够由钻井液驱动旋转。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井下套管固井一体化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分包括引导套管(6)以及安置在引导套管内的万向轴(7);所述万向轴(7)的一端与马达部分的转子(2)衔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广国曹建山袁明进朱智超彭兴朱贤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华东油气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