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空调装置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40329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5
本申请提供一种节能空调装置及车辆,节能空调装置包括引风机构,引风机构包括具有第一腔体且设有第一开口的风筒壳体,第一腔体内设有具有第三腔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空调装置及车辆


[0001]本申请涉及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节能空调装置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空调箱节能设计成为整个乘用车空调设计的重点,特别是针对电动车而言,夏季降温和冬季采暖的能耗严重影响的电动车的续航里程,若采用单独内循环进风和单独外循环进风时,乘员舱舒适性和能耗不能同时满足;若采用混风方式,内循环和外循环混风比例基本是固定的,不能随着乘员舒适性来不断调整;因此,本申请提出一种节能空调装置及车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节能空调装置及车辆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节能空调装置,包括:引风机构,所述引风机构包括
:
[0005]风筒壳体,所述风筒壳体具有第一腔体且所述风筒壳体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的第一连接口;所述风筒壳体的侧壁还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的第一开口;
[0006]叶轮组件,所述叶轮组件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内且所述叶轮组件与所述风筒壳体共轴线;所述叶轮组件与所述风筒壳体之间形成第二腔体;所述叶轮组件内设有第三腔体且所述叶轮组件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三腔体相连通的第二连接口;所述第二连接口用于连接外部进风组件;
[0007]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将所述第一开口分为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调节组件至少包括:同轴设置的环形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
[0008]第一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
[0009]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二调节板设于所述第三腔体内,所述第二调节板上设有第三连接口,所述第三连接口用于连接内部进风组件,所述第三连接口与所述内部进风组件之间设有第一通风管道,所述第一通风管道上设有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远离所述第一通风管道端与所述第一调节板连接;
[0010]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可驱动所述第一调节板和所述第二调节板同步沿第一方向移动

[0011]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外部进风组件之间设有第二通风管道,所述第二通风管道外壁上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通风管道远离所述第三连接口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开口并连接于所述内部进风组件,所述第一通风管道靠近所述第三连接口端可随所述调节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而伸缩

[0012]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各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调节板外壁,远离所述第一调节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风管道外壁连接

[0013]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及与所
述第一驱动电机主轴相连接的设于所述风筒壳体上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调节板外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匹配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延伸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

[0014]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蒸发机构,所述蒸发机构设于所述引风机构沿第二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蒸发机构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排列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一出风口相连通,所述第二风道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相连通

[001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混风机构,所述混风机构设于所述蒸发机构远离所述引风机构的一侧,所述混风机构包括:
[0016]风箱壳体,所述风箱壳体内具有第四腔体,其靠近所述蒸发机构侧设有与所述第一风道相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及与所述第二风道相连通的第二进风口;
[0017]风门组件,所述风门组件设于所述第四腔体内且与所述风箱壳体可转动连接,所述风门组件将所述第四腔体分为第一部

第二部和第三部三个部分;
[0018]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风门组件转动以改变所述第一部

所述第二部及所述第三部的进风量

[0019]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风门组件包括第一风门组件和第二风门组件,所述第一风门组件包括沿第三方向贯穿所述风箱壳体的第一转轴以及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的第一风门,所述第二风门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贯穿所述风箱壳体的第二转轴以及与所述第二转轴固定连接的第二风门,所述第一风门及所述第二风门的外壁均与所述风箱壳体内壁接触,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0020]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设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主轴与所述第二齿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齿轮带动所述第一转轴及所述第一风门转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三驱动电机,所述第三驱动电机主轴与所述第三齿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三齿轮带动所述第二转轴及所述第二风门转动

[0021]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叶轮组件外壁与所述第二调节板之间设有一圈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外圈与所述第二调节板内圈固定连接,所述密封件内圈为光滑面且与所述叶轮组件外壁相接触

[0022]第二方面,本申请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节能空调装置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提出一种节能空调装置及车辆,叶轮组件设于风筒壳体的第一腔体内,叶轮组件与风筒壳体之间形成第二腔体,叶轮组件内设有第三腔体,叶轮组件的底部设有与第三腔体相连通的第二连接口,第二连接口用于连接外部进风组件;第二腔体内设有第一调节板,第三腔体内设有第二调节板,第二调节板上设有用于连接内部进风组件的第三连接口;第三连接口与内部进风组件之间设有第一通风管道,第一通风管道上设有第一连接组件,第一连接组件远离第一通风管道端与第一调节板连接,因此,第一驱动组件可驱动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同步沿第一方向移动;调节组件的设置将风筒壳体侧壁上的第一开口分为了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当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沿第一方向移动时可改变通过内部进风组件和外部进风组件进入到第一腔体内的进风量比例;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双叶轮进风实现双层流进风,本方案可通过调节组件与单叶轮配合完成内循环和外循环单独进风,以实现双层流进风,通过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调节
组件沿第一方向移动,可实现根据乘员舱舒适性调整由内部进风组件和外部进风组件进入到第一腔体内的进风量的比例,简化结构的同时也更加节能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节能空调装置的剖面图;
[0025]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风筒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叶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第一风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调节组件

第一通风管道及所述内部进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节能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风机构,所述引风机构包括:风筒壳体
(1)
,所述风筒壳体
(1)
具有第一腔体
(101)
且所述风筒壳体
(1)
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
(101)
相连通的第一连接口
(111)
;所述风筒壳体
(1)
的侧壁还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
(101)
相连通的第一开口;叶轮组件
(2)
,所述叶轮组件
(2)
设于所述第一腔体
(101)
内且所述叶轮组件
(2)
与所述风筒壳体
(1)
共轴线;所述叶轮组件
(2)
与所述风筒壳体
(1)
之间形成第二腔体;所述叶轮组件
(2)
内设有第三腔体
(202)
且所述叶轮组件
(2)
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三腔体
(202)
相连通的第二连接口
(201)
;所述第二连接口
(201)
用于连接外部进风组件
(211)
;调节组件
(3)
,所述调节组件
(3)
将所述第一开口分为第一出风口
(102)
和第二出风口
(103)
,所述调节组件
(3)
至少包括:同轴设置的环形第一调节板
(302)
和第二调节板
(301)
;第一调节板
(302)
,所述第一调节板
(302)
设于所述第二腔体内;第二调节板
(301)
,所述第二调节板
(301)
设于所述第三腔体
(202)
内,所述第二调节板
(301)
上设有第三连接口
(311)
,所述第三连接口
(311)
用于连接内部进风组件
(312)
,所述第三连接口
(311)
与所述内部进风组件
(312)
之间设有第一通风管道
(4)
,所述第一通风管道
(4)
上设有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远离所述第一通风管道
(4)
端与所述第一调节板
(302)
连接;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可驱动所述第一调节板
(302)
和所述第二调节板
(301)
同步沿第一方向移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口
(201)
与所述外部进风组件
(211)
之间设有第二通风管道
(212)
,所述第二通风管道
(212)
外壁上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通风管道
(4)
远离所述第三连接口
(311)
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开口并连接于所述内部进风组件
(312)
,所述第一通风管道
(4)
靠近所述第三连接口
(311)
端可随所述调节组件
(3)
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而伸缩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
(5)
,各所述第一连接件
(5)
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调节板
(302)
外壁,远离所述第一调节板
(302)
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风管道
(4)
外壁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及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主轴相连接的设于所述风筒壳体
(1)
上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调节板
(302)
外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齿轮相匹配的第一齿条
(321)
,所述第一齿条
(3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宗成王恒达颜伏伍赵健景华斌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