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台风风力消耗减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9965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海洋减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台风风力消耗减灾装置,其包括迎风板、耗能装置、海平面、稳定装置、锚链;锚链用于整体的减灾装置固定,迎风板和耗能装置露出海平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保障装置不被台风破坏的前提下,将台风风力作用到海水的水流运动,并基于此消耗台风的能量,从而降低台风的强度,减少台风在后续登陆时的破坏力。减少台风在后续登陆时的破坏力。减少台风在后续登陆时的破坏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台风风力消耗减灾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洋减灾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台风风力消耗减灾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气象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根据气象局资料统计,我国气象灾害大约占到70%以上,每年受到重大气象灾害影响的人口大约达4亿人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大约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3%。
[0003]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发生热带气旋最多的海区,约占全球热带气旋的1/3,台风年发生率约为28个/年。我国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且大部分海岸线处于这一区域,因此我国深受台风灾害的侵扰,在全国约有4/5的省份区域都有可能受到热带气旋的影响。
[0004]台风是高强度的热带气旋,其能量巨大,成灾方式有强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会导致洪水、泥石流、山体滑波及海岸侵蚀等次生灾害。目前,风暴潮灾害位于所有海洋灾害之首。
[0005]然而,面对台风,目前减少损失的主要方式是被动防御,大多为提前迁徙或者加固建筑。
[0006]因此,设计出一种台风风力消耗装置,通过装置主动消耗台风风力,减少台风的能量,降低台风的强度,削弱台风的影响,对于保护居民人生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台风风力消耗装置,在保障装置不被台风破坏的前提下,将台风风力作用到海水的水流运动,并基于此消耗台风的能量,从而降低台风的强度,减少台风在后续登陆时的破坏力。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台风风力消耗减灾装置,包括迎风板,用于增大受风面积,使减灾装置受到更多的台风影响,增大对于台风风力的消耗;耗能装置,与迎风板配合并用于消耗台风本身以及台风引起的波浪的能量,稳定装置,与固定迎风板和耗能装置固定连接,用于降低减灾装置的重心及为迎风板和耗能装置提供浮力,锚链,与稳定装置固定连接并用于固定减灾装置,防止其漂流。
[0009]进一步的,耗能装置包括上填充块、内芯、下填充块及第一外壳,上填充块由亲水多孔介质材料构成,内芯由轻质隔水材料构成,第一外壳呈长方体状,外壳上开有水流进出孔洞,下填充块由疏水多孔介质材料构成,上填充块、内芯、下填充块均置于第一外壳内,内芯置于上填充块和下填充块之间,亲水多孔介质材料构成的上填充块用于吸收水流,并在重力和台风冲击力的作用下释放水流,在吸收和释放的过程中,向海岸运动的水流,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部分水流
向下运动,并且整体能量减少,所述用于提供充足浮力,保障在台风影响下吸收大量水体时,减灾装置仍然能够上浮,从而实现沥水,长方体第一外壳通常需要具有合适的强度和刚度,能够保障在台风作用下不被损坏,同时能够防止上填充块、内芯和下填充块被台风破坏,水流进出孔洞大小适合,既能使水流自由进出,又能防止装置内的各种物质经由该孔洞离开,通过水流进出孔洞用于使上填充块释放的水流能够较快速度的通过,并且使台风的波浪得到一定程度的消波;进一步的,稳定装置包括第二外壳、容纳壳、板体及沙子,锚链与第二外壳固定连接,板体固定于第二外壳内,板体上开有用于限制容纳壳的通孔,沙子置于容纳壳内,且容纳壳内具有空气,空气用于提供浮力,沙子用于提供充足的重力,板体用于限制所述塑料胶囊状外壳,防止稳定基本单元脱离,第二外壳组成用于连接其他装置以及减少其内部的若干稳定基本单元受到的海水冲击。
[0010]进一步的,容纳壳呈胶囊状,沙子的体积占容纳壳内体积的一半以上,塑料胶囊状容纳壳用于包裹所述空气和沙子,形成一个稳定装置的一个主要稳定基本单元,单元内的沙子和空气会随着台风的作用而运动,将台风的能量转化为单元的重力势能,并在后续释放保持所述台风风力消耗装置整体维持稳定。
[0011]进一步的,迎风板的横截面呈十字状并与第二外壳铰接,迎风板由木板构成,迎风板具有与耗能装置配合的空间,且迎风板的高度和宽度均大于耗能装置。
[0012]进一步的,第一外壳由塑料构成,上填充块可由海绵构成,内芯可由气溶胶构成,下填充块可由泡沫碳化硅构成。
[0013]进一步的,第二外壳由金属构成且第二外壳上具有孔洞和缝隙,容纳壳由塑料构成,板体为钢板。
[0014]进一步的,耗能装置可固定于迎风板上。
[0015]进一步的,稳定装置的重量远大于迎风板和耗能装置,能够使所述台风风力消耗装置维持一个较低的重心,提高稳定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台风风力消耗装置通过设置了迎风板,增加了装置可以消耗的台风风力;通过设置了耗能装置,以多孔介质材料构成的上填充块有效地消耗了台风浪的能量,同时以轻质隔水材料构成的内芯保障了装置的浮力,从而实现对台风从持续消耗;通过设置稳定装置,以空气、沙子和塑料胶囊状外壳构建稳定基本单元,使装置能够在受到台风恶劣天气影响时,其内在的沙子会不断因台风作用存储重力势能并在随后释放使装置往台风影响的相反方向运动,从而保持稳定,并且稳定装置的重量要远大于其他部分,所以整个台风风力消耗装置的重心会很低,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最终在锚链限制移动的情况下,整个台风风力消耗装置能够持续稳定且有效地消耗台风的风力,减少台风的能量,降低台风的破坏力。
附图说明
[0016]图1台风风力消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台风风力消耗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耗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稳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迎风板;2、耗能装置;3、海平面;4、稳定装置;5、锚链;2

1、上填充块;2

2、内芯;2

3、第一外壳;2

4、水流进出孔洞;2

5、下填充块;4

1、空气;4

2、沙子;4

3、容纳壳;4

4、板体;4

5、第二外壳。
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9]如图1所示,台风风力消耗减灾装置包括迎风板1、耗能装置2、海平面3、稳定装置4、锚链5;锚链用于整体的减灾装置固定,迎风板1和耗能装置2露出海平面3。
[0020]如图2所示,迎风板1呈“十字形”,通过铰连接的形式固定于稳定装置4上,通常为轻质板材如木板,允许一定角度的旋转,通常迎风板的高度和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台风风力消耗减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迎风板,用于增大受风面积,使减灾装置受到更多的台风影响,增大对于台风风力的消耗;耗能装置,与迎风板配合并用于消耗台风本身以及台风引起的波浪的能量,稳定装置,与固定迎风板和耗能装置固定连接,用于降低减灾装置的重心及为迎风板和耗能装置提供浮力,锚链,与稳定装置固定连接并用于固定减灾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台风风力消耗减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耗能装置包括上填充块、内芯、下填充块及第一外壳,上填充块由亲水多孔介质材料构成,内芯由轻质隔水材料构成,第一外壳呈长方体状,外壳上开有水流进出孔洞,下填充块由疏水多孔介质材料构成,上填充块、内芯、下填充块均置于第一外壳内,内芯置于上填充块和下填充块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台风风力消耗减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装置包括第二外壳、容纳壳、板体及沙子,锚链与第二外壳固定连接,板体固定于第二外壳内,板体上开有用于限制容纳壳的通孔,沙子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乾黄毓祥李华祥朱敏张日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十沣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十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