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湿气管理功能的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9825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1
描述了一种具有湿气管理功能的针织/编织织物,包括:第一织物层,其具有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它们编织在一起以形成半亲水或疏水的第一层(由较低回潮率的纤维组成);第二织物层,包括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线,它们编织在一起以形成第二织物层,它是完全亲水的(由较高回潮率的纤维组成),其中,第一织物层的回潮率低于第二织物层的回潮率,从而在针织织物的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之间提供了亲水梯度,使得湿气可通过与穿着者皮肤接触的第一织物层并通过第二织物层排出。第二织物层排出。第二织物层排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湿气管理功能的织物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享有2020年12月2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63/129,705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通过引用纳入本文中。


[0003]本申请涉及一种针织和编织织物,其具有包括亲水梯度的湿气管理功能。

技术介绍

[0004]设计用于体育活动的服装中的织物被设想为实现如下目的:通过明显地控制体温和使湿气远离个人以减少积聚在皮肤附近的汗液量(其将导致湿粘的不适感,并增加与皮肤的摩擦而导致发炎),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身体性能。制造这种能够展现特征、提高性能而不会有损于外观和/或穿着者的舒适性的服装是一种挑战。
[0005]结合于服装中的纺织品的性质通常是根据服装所设想的目标特性来选择的,例如,抗风性、减少积聚在皮肤附近的汗液,以及提高从事特定运动的个人的舒适性。
[0006]通常结合到此类织物中的纺织品可以是棉、羊毛、丝、合成材料,例如人造纤维、尼龙、聚酯和聚丙烯酸。
[0007]在比赛或训练时始终存在着这样的挑战,即为运动员提供改进的服装,其允许应对来自外部环境的热/冷,同时也可应对运动员体内由于体力消耗和相关的出汗以及缺乏散热而产生的热量。
[0008]因此,人们非常希望能够提供改进的织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提供了一种具有湿气管理功能的针织或编织织物,包括:由第一纱线构成的第一织物层,其形成第一层,该层是具有较低回潮率的半亲水性的;以及由第二纱线构成的第二织物层,该第二织物层是具有较高回潮率的亲水性的,其中,第一织物层的回潮率低于第二织物层的回潮率,从而在针织/或编织织物的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之间提供亲水梯度,将湿气拉过第一织物层并通过第二织物层将湿气推出。
[0010]所提议的纱线和织物的总回潮率的组合为穿着者提供了最佳的舒适性,这是通过确保多余的汗水不会在皮肤旁边积聚,同时仍然在织物中提供有助于冷却和透气的湿气来实现的。
[0011]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织物是纬编或经编的针织织物或编织织物。
[0012]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织物层的回潮率在0.2%

6%的范围内,第二织物层的回潮率在4%

16%的范围内,并且回潮率梯度大于3%。
[0013]在另一实施方案中,第一纱线选自由尼龙、聚酯、聚丙烯、丙烯酸、棉、羊毛、丝、再生纤维素纤维及其任何混合或组合所组成的组。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织物层还包括与第一纱线连接在一起的第三纱线,第二织
物层还包括与第二纱线连接在一起的第四纱线。
[0015]在一个补充性实施例中,第三纱线是合成聚合物。
[0016]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织物层是合成聚合物与弹性纤维编织在一起的复合共混物。
[0017]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纱线包括天然或再生纤维素纤维,或者天然或再生纤维素纤维与合成纤维(如尼龙、聚酯、聚丙烯、丙烯酸)的混合物。
[0018]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纱线选自由棉、丝、羊毛、莫代尔、微莫代尔、人造丝、莱赛尔、粘胶、铜氨纤维、人造纤维、尼龙、聚酯、聚丙烯、丙烯酸及其任何组合所组成的组。
[0019]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四纱线是合成聚合物。
[0020]在一个实施例中,第四纱线是弹性纤维。
[0021]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织物层是天然纤维与弹性纤维编织在一起的的复合共混物,或者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如尼龙、聚酯、聚丙烯或丙烯酸)的混合物。
[002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纱线是合成聚合物。
[0023]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纱线选自由尼龙、聚酯、聚丙烯、丙烯酸,或混合有棉、丝、羊毛、莫代尔、微莫代尔、人造纤维、莱赛尔、粘胶、铜氨纤维、人造丝及其组合所组成的组。
[002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织物层是凹陷的,以增加其表面积。
[0025]在一个补充性实施例中,该织物是针织的,且还包括将第一和第二织物层结合在一起的连接纱线。
[0026]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纱线至少是单股的。
[0027]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纱线是弹性纤维。
[0028]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纱线是合成聚合物。
[0029]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纱线是天然纤维。
[0030]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纱线是位于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之间的曲折型结构。应当理解,曲折型结构主要是指在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之间来回折叠,以连接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
[0031]在一个补充性实施例中,该织物由单面针织格子结构、双面针织格子结构、特里科或经编结构针织而成。
[003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纱线、第二纱线、第三纱线和第四纱线中的至少一个是通过紧密纺纱来生产的。
[0033]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通过所需数量的纱线交叉进行编织。
[003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纱线交叉为3上3下、3上1下、3上2下或4上1下。
[003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如本文所定义的织物的服装制品。
附图说明
[0036]现在将参考附图来进行说明。
[0037]图1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双面针织格子结构织物的示意图。
[0038]图2示出了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单面针织格子结构织物的示意图。
[0039]图3示出了用于制造本文所述的纱线的紧密纺纱技术。
[0040]图4A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织物的外层。
[0041]图4B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图4A所示织物的内层。
[0042]图5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双层编织结构织物的示意图。
[0043]图6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编织特里科(经编)针织结构织物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具有湿气管理功能的针织或编织织物,包括:由第一纱线组成的第一织物层,其形成紧贴皮肤的背衬织物层,该第一织物层具有第一回潮率,并且是半亲水性的或疏水性的层;以及由第二纱线组成的第二织物层,其形成朝向外部的表面织物层,该第二织物层具有第二回潮率,并且是亲水性的层。如果是针织织物,它还可包括将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结合在一起的连接纱线。
[0045]如本文所述,由于在针织织物的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之间存在回潮率梯度,因此来自穿着者皮肤的湿气会被推动穿过第一织物层,并经由第二织物层被拉出。
[0046]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织物层的回潮率在0.2%

6%范围内,而第二织物层的回潮率在4%

16%范围内,并且两个织物层之间的回潮率梯度大于3%。例如,两个织物层之间的回潮率梯度大于3%,例如在3%

15%之间。
[0047]如图1所示,织物10包括第一层12和第二层14,第一层12为紧靠皮肤A的层(内层),第二层14对应于织物10的面向外部B和远离皮肤A的层(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具有湿气管理功能的织物,包括:第一织物层,包括第一纱线,形成了作为半亲水性的具有第一回潮率的第一层;以及第二织物层,包括第二纱线,形成了作为亲水性的具有第二回潮率的第二织物层,其中,所述第一回潮率低于所述第二回潮率,从而在所述织物的第一织物层和第二织物层之间提供了回潮率梯度,由此能拉动湿气穿过所述第一织物层,并通过所述第二织物层将湿气推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是纬编或经编的针织织物,或编织织物。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织物层的第一回潮率处于0.2%

6%的范围内,所述第二织物层的第二回潮率处于4%

16%的范围内,所述回潮率梯度大于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潮率梯度处于3%至15%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纱线和第二纱线中的至少一个是合成聚合物。6.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纱线选自由尼龙、聚酯、聚丙烯、丙烯酸、棉、羊毛、丝、再生纤维素纤维及其任何混合组合所组成的组。7.根据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织物层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纱线连在一起的第三纱线,所述第二织物层还包括与所述第二纱线连在一起的第四纱线。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根纱线是弹性纤维。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织物层是合成聚合物与弹性纤维混编的复合共混物。10.根据权利要求1到8中任一项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纱线包括天然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或者天然或再生纤维素纤维与合成纤维的混合物。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纤维是尼龙、聚酯、聚丙烯、丙烯酸或其组合。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纱线选自由棉、丝、羊毛、莫代尔、微莫代尔、人造纤维、莱赛尔、粘胶、铜氨纤维、人造丝、尼龙、聚酯、聚丙烯、丙烯酸及其任何组合所组成的组。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纱线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Y
申请(专利权)人:加拿大露露乐檬运动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