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承压水环境下端承桩沉渣处理注浆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39658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桩基稳固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承压水环境下端承桩沉渣处理注浆系统及方法,其中,一种承压水环境下端承桩沉渣处理注浆系统,包括端承桩,端承桩上开设有若干个注浆孔,端承桩上全部的注浆孔内均安装有止浆塞,止浆塞中至少有一个其内部贯穿连接有进浆管,全部的止浆塞的内部均贯穿连接有回浆管,进浆管上位于注浆孔内的一端上连接有注浆管的一端,注浆管的另一端经注浆孔设置于端承桩的下方;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包括一种承压水环境下端承桩沉渣处理注浆方法,包括沉渣处理方法和注浆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避免在水泥浆还未凝固便被高压力承压水冲击的情况下,采用铣桩后再重新浇筑这种费时费力且成本极高的处理方式。这种费时费力且成本极高的处理方式。这种费时费力且成本极高的处理方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承压水环境下端承桩沉渣处理注浆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桩基稳固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承压水环境下端承桩沉渣处理注浆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承压水环境下的端承桩,其下方的沉渣层的厚度要求不大于50mm,若在端承桩下方的沉渣层过厚的情况下,仍采用普通水泥基聚流变水泥浆注浆工艺,则会存在水泥浆还未凝固就被高压力承压水冲击的现象。
[0003]若水泥浆还未凝固便被高压力承压水冲击,现有技术通常采用铣桩后再重新浇筑的处理方式,这种处理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成本极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压水环境下端承桩沉渣处理注浆系统及方法,避免在水泥浆还未凝固便被高压力承压水冲击的情况下,采用铣桩后再重新浇筑这种费时费力且成本极高的处理方式。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方案:
[0006]第一方面,一种承压水环境下端承桩沉渣处理注浆系统,包括端承桩,所述端承桩的顶面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注浆孔,所述端承桩上全部的注浆孔内均安装有止浆塞,所述端承桩上全部的止浆塞中至少有一个其内部贯穿连接有进浆管,所述进浆管的一端位于止浆塞下方的注浆孔内,所述进浆管的另一端位于端承桩的上方且位于注浆孔外,所述端承桩上全部的止浆塞的内部均贯穿连接有回浆管,所述回浆管的一端位于止浆塞下方的注浆孔内,所述回浆管的另一端位于端承桩的上方且位于注浆孔外,所述进浆管上位于注浆孔内的一端上连接有注浆管的一端,所述注浆管的另一端经注浆孔设置于端承桩的下方。
[0007]进一步的,所述进浆管上位于注浆孔外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水质检测装置,所述回浆管上位于注浆孔外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水质检测装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进浆管上位于注浆孔外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水灰比检测装置,所述回浆管上位于注浆孔外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水灰比检测装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端承桩上全部的止浆塞中至少有一个其内部贯穿连接有压力检测管,所述压力检测管的一端位于止浆塞下方的注浆孔内,所述压力检测管的另一端位于端承桩的上方且位于注浆孔外,所述压力检测管上位于注浆孔外的一端上设置有压力检测装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进浆管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回浆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
[0011]进一步的,所述注浆孔包括大径部和小径部,所述大径部和小径部均为柱状结构,所述大径部的底面与小径部的顶面密封连接且所述大径部的底面的边缘线套设于小径部的顶面的边缘线外,所述止浆塞安装于注浆孔的大径部内。
[0012]进一步的,所述止浆塞的侧壁与注浆孔的大径部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
[0013]第二方面,一种承压水环境下端承桩沉渣处理注浆方法,应用于上述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承压水环境下端承桩沉渣处理注浆系统,包括沉渣处理方法,所述沉渣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0014]SA1:通过进浆管和与进浆管连接的注浆管持续向端承桩下方的沉渣层内注入清水;
[0015]SA2:在向沉渣层注入清水的过程中,使用第一水质检测装置实时检测向沉渣层内注入的清水的浑浊度,使用第二水质检测装置实时检测从回浆管回流的水的浑浊度;
[0016]SA3:实时计算全部的从回浆管回流的水的浑浊度与向沉渣层内注入的清水的浑浊度之间的差值,并设定该差值为当前浑浊度差值;
[0017]SA4:当全部的当前浑浊度差值均小于用户设定的标准浑浊度差值时,停止向沉渣层内注入清水。
[0018]进一步的,还包括在所述沉渣处理方法的流程结束后执行的注浆方法,所述注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0019]SB1:通过进浆管和与进浆管连接的注浆管持续向端承桩的下方注入水泥浆;
[0020]SB2:在向端承桩的下方注入水泥浆的过程中,使用第一水灰比检测装置实时检测向端承桩的下方注入的水泥浆的水灰比,使用第二水灰比检测装置实时检测从回浆管回流的水泥浆的水灰比;
[0021]SB3:实时计算全部的向端承桩的下方注入的水泥浆的水灰比与从回浆管回流的水泥浆的水灰比之间的差值,并设定该差值为当前水灰比差值;
[0022]SB4:当全部的当前水灰比差值均小于用户设定的标准水灰比差值时,关闭全部的第二阀门;
[0023]SB5:使用压力检测装置实时检测止浆塞下方的注浆孔内的压力值;
[0024]SB6:当所述止浆塞下方的注浆孔内的压力值达到用户设定的标准压力值时,维持该压力值经过用户设定的标准稳压时间后,关闭全部的第一阀门,停止向端承桩的下方注入水泥浆。
[0025]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
[0026]1、本专利技术中,在端承桩下方的沉渣层的过厚时,通过进浆管和与进浆管连接的注浆管持续向沉渣层内注入清水,在向沉渣层内注入清水的过程中,使用第一水质检测装置实时检测向沉渣层内注入的清水的浑浊度,使用第二水质检测装置实时检测从回浆管回流的水的浑浊度,并计算全部的当前浑浊度差值,当全部的当前浑浊度差值均小于用户设定的标准浑浊度差值时,说明端承桩下方的沉渣层的厚度已达到要求,停止向沉渣层注入清水,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发现端承桩下方的沉渣层过厚,便采用铣桩后再重新浇筑的处理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系统及方法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更低。
[0027]2、本专利技术中,在需要向端承桩的下方注浆时,通过进浆管和与进浆管连接的注浆管持续向端承桩的下方注入水泥浆,在向端承桩的下方注入水泥浆的过程中,使用第一水灰比检测装置实时检测向端承桩的下方注入的水泥浆的水灰比,使用第二水灰比检测装置实时检测从回浆管回流的水泥浆的水灰比,并计算全部的当前水灰比差值,当全部的当前水灰比差值均小于用户设定的标准水灰比差值时,关闭第二阀门,使用压力检测装置实时检测止浆塞下方的注浆孔内的压力值,直至止浆塞下方的注浆孔内的压力值达到用户设定
的标准压力值,保持该压力值一段时间后,关闭第一阀门,停止向端承桩的下方注入水泥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系统及方法能够使注浆后的端承桩更加稳固。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承压水环境下端承桩沉渣处理注浆系统的剖视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端承桩的俯视图;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承压水环境下端承桩沉渣处理注浆方法中沉渣处理方法的整体流程图;
[0031]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承压水环境下端承桩沉渣处理注浆方法中注浆方法的整体流程图。
[0032]附图标记:1

压力检测装置,2

回浆管,3

压力检测管,4

止浆塞,5

端承桩,6

注浆孔,7

注浆管,8

进浆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3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承压水环境下端承桩沉渣处理注浆系统,包括端承桩(5),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承桩(5)的顶面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注浆孔(6),所述端承桩(5)上全部的注浆孔(6)内均安装有止浆塞(4),所述端承桩(5)上全部的止浆塞(4)中至少有一个其内部贯穿连接有进浆管(8),所述进浆管(8)的一端位于止浆塞(4)下方的注浆孔(6)内,所述进浆管(8)的另一端位于端承桩(5)的上方且位于注浆孔(6)外,所述端承桩(5)上全部的止浆塞(4)的内部均贯穿连接有回浆管(2),所述回浆管(2)的一端位于止浆塞(4)下方的注浆孔(6)内,所述回浆管(2)的另一端位于端承桩(5)的上方且位于注浆孔(6)外,所述进浆管(8)上位于注浆孔(6)内的一端上连接有注浆管(7)的一端,所述注浆管(7)的另一端经注浆孔(6)设置于端承桩(5)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压水环境下端承桩沉渣处理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浆管(8)上位于注浆孔(6)外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水质检测装置,所述回浆管(2)上位于注浆孔(6)外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水质检测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压水环境下端承桩沉渣处理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浆管(8)上位于注浆孔(6)外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水灰比检测装置,所述回浆管(2)上位于注浆孔(6)外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水灰比检测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压水环境下端承桩沉渣处理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承桩(5)上全部的止浆塞(4)中至少有一个其内部贯穿连接有压力检测管(3),所述压力检测管(3)的一端位于止浆塞(4)下方的注浆孔(6)内,所述压力检测管(3)的另一端位于端承桩(5)的上方且位于注浆孔(6)外,所述压力检测管(3)上位于注浆孔(6)外的一端上设置有压力检测装置(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压水环境下端承桩沉渣处理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浆管(8)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回浆管(2)上设置有第二阀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承压水环境下端承桩沉渣处理注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孔(6)包括大径部和小径部,所述大径部和小径部均为柱状结构,所述大径部的底面与小径部的顶面密封连接且所述大径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继祥胥飞周朋郭猛刘得志冯文博何彬汪奥林任彦宗何鑫山廖帆李相成杨海洋张杨杨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