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构造柱上料装置及基于其的构造柱的施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9624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构造柱上料装置及基于其的构造柱的施工方法,包括:上料组件、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二模板平行设置,且将墙体夹持在所述第一模板与所述第二模板之间,所述第一模板和/或所述第二模板的上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出固定设置有料斗组件,所述料斗组件包括连接板和隔离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对构造柱进行位置固定,然后通过在第一模板和/或第二模板上安装料斗组件,通过改变隔离板的状态实现进料和固定,减少混凝土凝结后再剔凿的工序,避免出现剔凿不平整及可能出现裂缝的质量风险,减少后期修补。减少后期修补。减少后期修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构造柱上料装置及基于其的构造柱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构造柱上料装置及基于其的构造柱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构造柱是指为了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的墙体中还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并与各层圈梁相连接,形成能够抗弯抗剪的空间框架,它是防止房屋倒塌的一种有效措施。
[0003]现有技术中,为了形成构造柱,通常是在墙体内植入构造柱本体,并在构造柱本体柱顶位置设置浇筑口即喇叭口进料口,构造柱模板安装完成后用水泥桶装上搅拌机搅拌好的混凝土,用人工搭建的梯子将混凝土一勺一勺通过喇叭口进料口浇入钢筋圈内,流入构造柱本体的内腔,完成构造柱的浇筑。待构造柱腔内混凝土固结后再进行喇叭口和模板的拆除。
[0004]采用以上施工方法进行构造柱施工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搭设脚手架费工费时,拖慢了施工进度;

喇叭口内的混凝土与构造柱内的混凝土固结为一体,在喇叭口拆除后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对喇叭口内固结的混凝土进行敲除,不仅凿除不平整,而且在凿除时可能会导致构造柱表面出现裂纹等情况,对构造柱造成二次破坏,影响施工质量,同时需要对凿除部分采用水泥砂浆进行修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员采用活动脚手架手动提升并浇筑混凝土以及混凝土凝结后需花费额外时间凿除喇叭口混凝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柱上料装置及基于其的构造柱的施工方法,最终提升了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r/>[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构造柱上料装置,包括:上料组件、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二模板平行设置,且将墙体夹持在所述第一模板与所述第二模板之间,所述第一模板和/或所述第二模板的上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出固定设置有料斗组件,所述上料组件的出料端设置在所述料斗组件上方;
[0008]所述料斗组件包括:
[0009]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竖直固定在所述进料口的两侧,且与所述第一模板/所述第二模板垂直固定连接;
[0010]隔离板,其下侧边与所述进料口的下侧边可转动连接,所述隔离板的两侧边与所述连接板可滑动连接,所述隔离板具有进料状态和固定状态;
[0011]处于进料状态时,所述隔离板与所述第一模板/所述第二模板之间设置有夹角;
[0012]处于固定状态时,所述隔离板位于所述进料口内且封闭所述进料口,所述隔离板与所述第一模板/所述第二模板重合。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模板和/或所述第二模板包括:
[0014]构造柱模板,其竖直设置,且与所述墙体贴合,所述进料口设置在所述构造柱模板的上部;
[0015]支腿,其上端与所述构造柱模板的中部可转动连接,所述支腿的下端抵接在地面。
[0016]具体地,所述连接板为直角三角结构,两个所述连接板平行设置,所述连接板直角长边与所述进料口的两侧边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的顶点设置在所述进料口的下侧边的两端;
[0017]两个所述连接板的斜边之间固定连接有构造撑筋,所述隔离板设置在所述构造撑筋与所述进料口之间。
[0018]可选地,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弧形滑槽,所述隔离板的两侧边通过L型连接片与所述弧形滑槽可滑动连接,所述弧形滑槽的弧心与所述隔离板的转动轴心重合;
[0019]当所述隔离板处于固定状态时,所述L型连接片的一部分贴合在所述隔离板侧边与所述进料口侧边之间,所述L型连接片的另一部分贴合在所述第一模板/所述第二模板上。
[0020]进一步,所述连接板的直角短边上设置有卡口,所述卡口位于靠近所述连接板的直角长边的一端;所述卡口内设置有可与所述卡口分离的挡筋;
[0021]当所述隔离板处于固定状态时,所述挡筋放置在所述卡口内,且所述挡筋对所述隔离板施加朝向所述墙体的作用力。
[0022]具体地,所述上料组件包括:机架、进料斗、出料管和软质注入管,所述进料斗和所述出料管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出料管的下端通过驱动泵与所述进料斗连通,所述软质注入管的一端与所述出料管的上端连通,所述软质注入管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料斗组件上方;
[0023]所述驱动泵用于将所述进料斗内的混凝土泵入出料管,并从所述软质注入管泵出。
[0024]具体地,所述上料组件包括:所述出料管包括:上管、中管和下管,所述下管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上管与软质注入管连接,所述上管与所述中管之间、所述中管与所述上管之间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0025]可选地,所述上料组件包括: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扣和连接钩,所述连接扣与所述连接钩分别与所述上管、所述中管或所述下管连接,所述连接扣和所述连接钩卡接。
[0026]一种构造柱的施工方法,基于如上所述的一种构造柱上料装置,所述施工方法包括:
[0027](1)砌筑马牙槎;
[0028](2)绑扎构造柱钢筋;
[0029](3)构造柱上料装置;
[0030](4)使隔离板处于进料状态;
[0031](5)浇筑混凝土;
[0032](6)使隔离板处于固定状态;
[0033](7)混凝土养护;
[0034](8)拆除构造柱上料装置。
[0035]具体地,使隔离板处于进料状态的方法包括:
[0036]以隔离板的下侧边为转动轴,控制隔离板的上侧板向远离墙体的方向转动,隔离板和两个连接板构成连通进料口的敞口料斗;
[0037]使隔离板处于固定状态的方法包括:
[0038]以隔离板的下侧边为转动轴,控制隔离板的上侧板向靠近墙体的方向转动,隔离板嵌入至进料口内将进料口封闭。
[0039]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40]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对构造柱进行位置固定,然后通过在第一模板和/或第二模板上安装料斗组件,通过改变隔离板的状态实现进料和固定,减少混凝土凝结后再剔凿的工序,避免出现剔凿不平整及可能出现裂缝的质量风险,减少后期修补。
[0041]同时,本专利技术通过上料组件实现从上方进行混凝土浇筑,能够方便混凝土的浇筑,并且不需要在进行脚手架的搭设,工序简单、操作方便、节省人工。
附图说明
[0042]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
[0043]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构造柱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料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5]附图标记:100、机架;200、进料斗;300、出料管;301、上管;302、中管;303、下管;400、软质注入管;500、墙体;501、支腿;502、构造柱模板;600、料斗组件;601、进料口;6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构造柱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组件、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二模板平行设置,且将墙体(500)夹持在所述第一模板与所述第二模板之间,所述第一模板和/或所述第二模板的上部设置有进料口(601),所述进料口(601)出固定设置有料斗组件(600),所述上料组件的出料端设置在所述料斗组件(600)上方;所述料斗组件(600)包括:连接板(603),两个所述连接板(603)竖直固定在所述进料口(601)的两侧,且与所述第一模板/所述第二模板垂直固定连接;隔离板(602),其下侧边与所述进料口(601)的下侧边可转动连接,所述隔离板(602)的两侧边与所述连接板(603)可滑动连接,所述隔离板(602)具有进料状态和固定状态;处于进料状态时,所述隔离板(602)与所述第一模板/所述第二模板之间设置有夹角;处于固定状态时,所述隔离板(602)位于所述进料口(601)内且封闭所述进料口(601),所述隔离板(602)与所述第一模板/所述第二模板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构造柱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板和/或所述第二模板包括:构造柱模板(502),其竖直设置,且与所述墙体(500)贴合,所述进料口(601)设置在所述构造柱模板(502)的上部;支腿(501),其上端与所述构造柱模板(502)的中部可转动连接,所述支腿(501)的下端抵接在地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构造柱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603)为直角三角结构,两个所述连接板(603)平行设置,所述连接板(603)直角长边与所述进料口(601)的两侧边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603)的顶点设置在所述进料口(601)的下侧边的两端;两个所述连接板(603)的斜边之间固定连接有构造撑筋(632),所述隔离板(602)设置在所述构造撑筋(632)与所述进料口(601)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构造柱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603)上设置有弧形滑槽(631),所述隔离板(602)的两侧边通过L型连接片(621)与所述弧形滑槽(631)可滑动连接,所述弧形滑槽(631)的弧心与所述隔离板(602)的转动轴心重合;当所述隔离板(602)处于固定状态时,所述L型连接片(621)的一部分贴合在所述隔离板(602)侧边与所述进料口(601)侧边之间,所述L型连接片(621)的另一部分贴合在所述第一模板/所述第二模板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构造柱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603)的直角短边上设置有卡口(633),所述卡口(633)位于靠近所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长琼李敏张志勇秦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工业二四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