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冶炼烟气净化效率提升的洗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9617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其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冶炼烟气净化效率提升的洗涤装置,包括环管均压结构,每个喷头单元的布置方式通过仿真设计,补水点布置结合塔内气体湍流与平流原理,防止塔壁短路;上下双层布置,在布置区域内形成雾化湍冲区、液膜区,可高效的将气体中的尘转移至洗涤液中,同时可降低烟气温度至洗涤液温度,杜绝因洗涤不均而使气体夹带尘泥后移的现象,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雾化增湿技术提升烟气净化效率,该技术依托环管均压液膜洗涤装置,在气流经过的断面上形成均压分布的液膜,含尘气体在经过该断面时,需穿透液膜,在此过程中,气液两相充分完成传质传热,最终达到彻底净化气体的目的。底净化气体的目的。底净化气体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冶炼烟气净化效率提升的洗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尾气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冶炼烟气净化效率提升的洗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有色金属冶炼企业的硫酸生产装置主要用于处理上游火法系统产生的高温含硫烟气,最后得到副产品硫酸,用以提升资源利用率和企业经济效益。冶炼炉产生的高温烟气中除含有二氧化硫(SO2)、氧气(O2)、氮气(N2)外,还含有矿尘、砷(As)、氟(F)、水分(H2O)、三氧化硫(SO3)、氯(C I)、硫化氢(H2S)等有害成分,不仅影响烟气净化的顺利进行,而且影响成品酸的正常生产及品质提升;因此,在制酸烟气净化过程中对烟气中的杂质充分去除是十分有必要的。
[0003]作为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冶炼炉产能的提升必将伴随着大量的冶炼烟气需要烟气净化工序处理,而目前行业内使用的“三塔两雾”洗涤工艺,洗涤能力相对有限,为了满足产能提升的要求,有效达到降低烟气中的有害成分,并且提高洗涤效率,对净化洗涤装置的改造是不可避免的。
[0004]目前行业内烟气净化方法有机械法、液体洗涤法、过滤法和电净制法等,甘肃厂坝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成州锌冶炼厂采用火法+湿法炼锌工艺,其火法冶炼炉烟气净化使用液体洗涤法。来自电收尘的高温烟气首先进入动力波端冲塔逆喷管与洗涤液充分接触进行传质传热,之后进入冷却塔降温、电除雾器除雾,最终达到烟气净化的目的。然而由于设备、工况等原因造成该工艺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降温效果差,烟气杂质难以充分洗涤,给烟气制酸带来极大的阻碍(一是来自电收尘的冶炼烟气含尘量随产能的提升含尘量可达200mg/m3,难以有效去除矿尘;二是因高效洗涤器采用两层雾化喷淋除尘降温,除尘效果不能满足产能提升后的工况条件,烟气净化工艺中冷却塔作为烟气降温的主要设备,为确保净化出口烟气温度不超过40℃,需配套必要的换热设备用以移除洗涤酸中的热量。在实际生产中,板式换热器酸侧积泥频繁,严重影响换热效率,需定期拆洗换热片。导致换热器酸侧积泥的主要原因是冷却塔内洗涤液中含泥量高,经板式换热器降温时酸泥留存于换热片通道内造成堵塞。经分析认为,动力波洗涤烟气不充分,洗涤后的烟气仍夹带烟尘进入冷却塔;三是气液传质传热充分时,气相温度与液相温度应相近或相等,在实际生产中,270℃的高温烟气进入动力波高效洗涤器,经洗涤后的烟气温度为59℃,而洗涤液温度仅为51℃,二者温度相差达8℃。因此可以判定,在动力波逆喷管处,气液两相传热并不充分,洗涤降温效果不佳)。
[0005]在冶炼烟气生产硫酸过程中,烟气中含有大量尘、砷和重金属类杂质,若净化不彻底,会造成转化触媒板结、中毒,阻力增大,转化率降低;矿尘进入成品酸使酸中杂质含量高,影响成品酸品质;氟和氯会造成干吸塔内陶瓷填料粉化、锈蚀不锈钢管道等。烟气降温不充分,大量水蒸气随烟气进入干吸工段,造成风机蜗壳内沉积大量冷凝酸,严重腐蚀风机叶轮,水分含量增加会影响硫酸浓度,甚至影响正常生产,水蒸气会与三氧化硫结合成硫酸
蒸气,形成酸雾,一方面降低硫酸产量,另一方面严重影响尾气达标排放。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冶炼烟气净化效率提升的洗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冶炼烟气净化效率提升的洗涤装置,包括以下内容:
[0009]1)在生产系统停机集中检修前期预先制作环管均压喷淋装置,环管采用材质为UPVC直径为DN100,分为上下两层每层环管共计制作安装13只喷头;喷头采用DN20,C2型烟斗式喷嘴,雾冠直径为2.8m的高压喷头,并将所有喷头安装至环管上;
[0010]2)提前为高效洗涤器集液槽烟气出口处制作材质为玻璃钢,直径为3600mm的气体分布格栅,集中检修时安装至气高效洗涤器上部;
[0011]3)在生产系统停机集中检修期间预先在高效洗涤器集液槽烟气出口处开直径为DN150的喷淋循环管线对接安装孔径,并在其对面开直径为600mm的检修人孔门;
[0012]4)在高效洗涤器底部开孔径为DN150的循环泵对接口;
[0013]5)选用材质为孔网钢带聚乙烯复合管,直径为DN150的洗涤液输送管线,供烟气洗涤使用,并选用型号为150FUH

42C

150/37

C3循环泵,功率为37kw的电机供洗涤液输送;
[0014]6)在高效洗涤器集液槽烟气出口向下2050mm处安装气体分布板,保证烟气通过时的均匀分布,以达到充分洗涤的效果;
[0015]7)在高效洗涤器集液槽气体分布格栅上部50mm处安装第一层预先制作好的喷淋环管,环管共分为上下两层,两层环管喷头采用对向安装的方式,上层环管喷淋装置喷头朝下,下层环管喷淋装置喷头朝上,上下两层环管间距为1050mm,安装完毕后整体包裹MFE

3树脂;
[0016]8)在高效洗涤器集液槽下部预先开好的循环泵对接口处安装两台型号为150FUH

42C

150/37

C3循环泵,功率为37kw的电机供洗涤液输送;
[0017]9)采用材质为孔网钢带聚乙烯复合管,耐压为3kpa的洗涤循环液输送管线将均压环管与循环泵连接。
[0018]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本专利技术利用雾化增湿技术提升烟气净化效率,该技术依托环管均压液膜洗涤装置,在气流经过的断面上形成均压分布的液膜,含尘气体在经过该断面时,需穿透液膜,在此过程中,气液两相充分完成传质传热,最终达到彻底净化气体的目的;
[0020]2)本专利技术采用均压结构;每个喷头单元的布置方式通过仿真设计,补水点布置结合塔内气体湍流与平流原理,防止塔壁短路;上下双层布置,在布置区域内形成雾化湍冲区、液膜区,可高效的将气体中的尘转移至洗涤液中,同时可降低烟气温度至洗涤液温度,杜绝因洗涤不均而使气体夹带尘泥后移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环管均压结构的主视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环管均压结构的俯视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改造前冷却塔洗涤液含泥情况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改造后冷却塔洗涤液含泥情况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改造前触媒板结情况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改造后触媒板结改善情况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28]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冶炼烟气净化效率提升的洗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内容:1)在生产系统停机集中检修前期预先制作环管均压喷淋装置,环管采用材质为UPVC直径为DN100,分为上下两层每层环管共计制作安装13只喷头;喷头采用DN20,C2型烟斗式喷嘴,雾冠直径为2.8m的高压喷头,并将所有喷头安装至环管上;2)提前为高效洗涤器集液槽烟气出口处制作材质为玻璃钢,直径为3600mm的气体分布格栅,集中检修时安装至气高效洗涤器上部;3)在生产系统停机集中检修期间预先在高效洗涤器集液槽烟气出口处开直径为DN150的喷淋循环管线对接安装孔径,并在其对面开直径为600mm的检修人孔门;4)在高效洗涤器底部开孔径为DN150的循环泵对接口;5)选用材质为孔网钢带聚乙烯复合管,直径为DN150的洗涤液输送管线,供烟气洗涤使用,并选用型号为150FUH

42C

1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倡文赵亚辉秦波马录涛于亚威王嘉周琦陈小飞张建栋姬磊王佳杨李平
申请(专利权)人: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