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带可切换线性偏振轨道角动量模式产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39539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9 15: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宽带可切换线性偏振轨道角动量模式产生系统,其包括少模保偏光纤、螺旋长周期光纤光栅、双螺旋结构。螺旋长周期光纤光栅刻写在少模保偏光纤纤芯上实现纤芯基模到高阶线性偏振模式转换。将螺旋长周期光纤光栅输出端的一段少模保偏光纤熔融扭转形成双螺旋结构,可将光栅转换后的单一偏振高阶模式转换为线性偏振奇偶模式的混合模式。通过拉力调控少模保偏光纤中线性偏振奇偶模式间相位差,可产生不同旋转方向的线性偏振轨道角动量模式,并通过控制轴向应变实现不同旋转方向轨道角动量模式切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模式转换器可在宽带波长范围内实现线性偏振轨道角动量模式产生和切换,在空分复用通信、少模光纤激光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宽带可切换线性偏振轨道角动量模式产生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角动量模式转换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宽带可切换线性偏振轨道角动量模式产生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通信数据量的增长,单模光纤的通信信道容量即将达到极限,轨道角动量模式是一种具有螺旋相位的涡旋光场,携带不同拓扑电荷的多个轨道角动量模式相互正交可实现复用通信,利用携带轨道角动量的涡旋光模式进行复用通信能够增加信道容量和频谱利用效率,是解决通信容量瓶颈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轨道角动量模式转换器作为复用通信系统的核心器件之一,现阶段仍以体光学元件为主,但体光学元件的主要问题在于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且难以与全光纤系统耦合,这严重影响了全光纤系统的紧凑性和稳定性,并且还带来额外成本。与体光学元件相比,全光纤轨道角动量模式产生器结构紧凑、插入损耗小、抗干扰、兼容性高,其是复用通信实施的关键,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0003]尽管多种全光纤轨道角动量模式产生器相继被提出,例如少模光纤长周期光栅、模式选择耦合器、光子灯笼等。但是目前大多数单一器件只能实现特定拓扑荷数轨道角动量模式输出,且轨道角动量模式旋转方向无法连续切换。这极大的限制了轨道角动量模式产生器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拟解决现有全光纤器件无法实现轨道角动量模式连续可切换的问题,采用全保偏光纤系统实现宽带波长范围内线性偏振轨道角动量模式稳定产生与连续切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宽带可切换线性偏振轨道角动量模式产生系统。基于少模保偏光纤双折射效应和长周期光栅模式耦合理论,可在少模保偏光纤中产生稳定线性偏振模式。由于施加在少模保偏光纤上的轴向应变连续变化,可定量调控高阶奇偶模式间的相位差,实现线性偏振轨道角动量模式连续可切换。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宽带可切换线性偏振轨道角动量模式产生系统,包括少模保偏光纤、螺旋长周期光纤光栅、双螺旋结构;所述螺旋长周期光纤光栅刻写在少模保偏光纤纤芯上,能实现纤芯基模到高阶线性偏振模式转换;双螺旋结构设置于所述螺旋长周期光纤光栅输出端后,所述双螺旋结构为少模保偏光纤熔融扭转形成,双螺旋结构可将光栅转换后的单一偏振高阶模式转换为线性偏振奇偶模式的混合模式;通过调控少模保偏光纤中线性偏振奇偶模式间的相位差,产生不同旋转方向线性偏振轨道角动量模式,且不同旋转方向线性偏振轨道角动量模式可连续切换。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少模保偏光纤为两模光纤、四模光纤、六模光纤中的一种。
[0008]进一步的,所述的少模保偏光纤结构为熊猫型、领结型、椭圆型、光子带隙型中的一种。
[0009]进一步的,所述少模保偏光纤的工作波长范围为400

2400纳米。
[0010]进一步的,所述螺旋长周期光纤光栅周期范围为100

2000微米,工作波长范围为400

2400纳米。
[0011]进一步的,所述螺旋长周期光纤光栅为具有螺旋折射率调制的长周期光栅。
[0012]进一步的,所述的双螺旋结构为加热熔融状态下反向扭转少模保偏光纤形成。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双螺旋结构扭转角度范围为大于0度,360度以内。
[0014]进一步的,所述的双螺旋结构长范围为30

5000微米。
[0015]进一步的,所述相位差调控方法为对出射少模保偏光纤施加轴向应变。
[0016]有益效果:
[0017]1.本专利技术将螺旋长周期光纤光栅刻写在少模保偏光纤,实现稳定线性偏振高阶模式转换。通过控制控制光栅长度和折射率调制深度,可使得光栅的模式耦合效率达到最高。同时,通过控制光栅螺距,可使得光栅工作在色散转折点处,实现宽带模式转换。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中基于少模保偏光纤螺旋长周期光栅的模式转换器制备简单灵活、结构紧凑、模式转换效率高、转换带宽大。
[0018]2.本专利技术通过少模保偏光纤双螺旋结构将单一高阶线性偏振模式转换为奇偶高阶线性偏振模式,不仅模式耦合效率高、器件插入损耗小,而且结构稳定。此外,在少模保偏光纤长度固定的条件下,针对奇偶高阶模式间相位差如何精确调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一对一维位移调整架对射少模保偏光纤施加轴向应变控制光纤长度,可实现模式间相位差精确调控,在不同工作波长均可实现稳定可控的轨道角动量模式产生及连续切换。
[0019]3.本专利技术采用全保偏光纤系统,系统具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使得模式转换系统稳定工作。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宽带可切换线性偏振轨道角动量模式产生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螺旋长周期光纤光栅透射光谱;
[0022]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螺旋长周期光纤光栅在宽带波长范围内输出模式的近场强度分布;
[0023]图4是本专利技术系统输出的轨道角动量模式随着轴向应变变化的切换过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方案,对本申请进行描述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案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基于本申请提出的实施案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案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5]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所涉及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
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所涉及的“一”、“一个”、“一种”、“该”等类似词语并不表示数量限制,可表示单数或复数。本申请所涉及的术语“包括”、“包含”、“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单
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以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以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本申请所涉及的“连接”、“相连”、“耦接”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气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本申请所涉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本申请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
[0026]一种宽带可切换线性偏振轨道角动量模式产生系统,包括少模保偏光纤、螺旋长周期光纤光栅、双螺旋结构;所述螺旋长周期光纤光栅刻写在少模保偏光纤纤芯上,能实现纤芯基模到高阶线性偏振模式转换;双螺旋结构设置于所述螺旋长周期光纤光栅输出端后,所述双螺旋结构为少模保偏光纤熔融扭转形成,双螺旋结构可将光栅转换后的单一偏振高阶模式转换为线性偏振奇偶模式的混合模式;通过调控少模保偏光纤中线性偏振奇偶模式间的相位差,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宽带可切换线性偏振轨道角动量模式产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少模保偏光纤、螺旋长周期光纤光栅、双螺旋结构;所述螺旋长周期光纤光栅刻写在少模保偏光纤纤芯上,能实现纤芯基模到高阶线性偏振模式转换;双螺旋结构设置于所述螺旋长周期光纤光栅输出端后,所述双螺旋结构为少模保偏光纤熔融扭转形成,双螺旋结构可将光栅转换后的单一偏振高阶模式转换为线性偏振奇偶模式的混合模式;通过调控少模保偏光纤中线性偏振奇偶模式间的相位差,产生不同旋转方向线性偏振轨道角动量模式,且不同旋转方向线性偏振轨道角动量模式可连续切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带可切换线性偏振轨道角动量模式产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少模保偏光纤为两模光纤、四模光纤、六模光纤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带可切换线性偏振轨道角动量模式产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少模保偏光纤结构为熊猫型、领结型、椭圆型、光子带隙型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宽带可切换线性偏振轨道角动量模式产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少模保偏光纤的工作波长范围为400

2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英毛雅亚任建新吴翔宇王俊锋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