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反光的光电混合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9362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反光的光电混合缆,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透明膜层、反光膜、护套层和玻纤纱,所述反光膜用于对光线进行反射;其中,所述玻纤纱的内部设有若干光纤、若干电线和FRP,所述FRP位于玻纤纱内中心线位置处,所述若干光纤和若干电线以FRP为中线按照环形阵列的方式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可反光的光电混合缆,结构上使用反光膜逆反射原理设计,当遇到恶劣天气及光线不好的情况时,反光膜将照射到它光线反射回去,过往的人员车辆能够通过反射光线发现前方悬挂的光缆,迅速采取措施,从而避免危险发生。措施,从而避免危险发生。措施,从而避免危险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反光的光电混合缆


[0001]本技术涉及电线电缆
,尤其是指一种可反光的光电混合缆。

技术介绍

[0002]电线电缆有电缆芯,电缆芯有一根或多根导电的金属芯线,金属芯线外包覆有绝缘层,不同使用要求的电线电缆电缆芯的多根绝缘芯线之间还有抗拉线、屏蔽线和填充线,在电缆芯的外层包有圆筒形护套。电缆产品的应用范围广泛,为了适应在不同使用场合的使用要求,电缆有多种不同的品种,如耐火电缆、阻燃电缆、低烟无卤电缆等等。
[0003]电缆应用的场合多种多样,在光线不足的地方往往容易被人踩到或被车碾压、挂碰到,不但影响生产,而且对人身安全形成很大隐患。现有的电缆的警示方式,多以通电后自发光或喷涂、粘贴荧光材料为主,通电自发光的电缆在不通电时,没有任何警示作用,而喷涂、黏贴荧光材料局限性很大,必须有光源照射吸收光后才能发光,如果长时间没有光照,荧光效果会消失,而且使用时间久了荧光材料容易老化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电缆上设置的警示作用不稳定,从而造成电缆使用过程中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反光的光电混合缆,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透明膜层、反光膜、护套层和玻纤纱,所述反光膜用于对光线进行反射;其中,所述玻纤纱的内部设有若干光纤、若干电线和FRP,所述FRP位于玻纤纱内中心线位置处,所述若干光纤和若干电线以FRP为中线按照环形阵列的方式设置。本技术的可反光的光电混合缆,设置的反光膜层,夜间起到警示作用,同时外径小、重量轻、抗拉强度高能够有较低的摩擦力,降低铺设难度。
[000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线和玻纤纱的内壁之间填充有阻水纱。
[000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纤的外部套设有松套管。
[000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松套管和玻纤纱的内壁之间填充有阻水纱。
[000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护套层的材质为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或阻燃聚乙烯。
[001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膜层的材质为聚氯乙烯。
[001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线为外部包裹绝缘层的铜导体。
[001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松套管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001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纤为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
[001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玻纤纱为阻水型玻纤纱,并且所述玻纤纱缠绕成环形,所述玻纤纱的内部围成环形腔体,所述若干光纤、若干电线和FRP均设置在环形腔体内。
[001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6]本技术所述的可反光的光电混合缆,结构上使用反光膜逆反射原理设计,当遇到恶劣天气及光线不好的情况时,反光膜将照射到它光线反射回去,过往的人员车辆能够通过反射光线发现前方悬挂的光缆,迅速采取措施,从而避免危险发生。
[0017]光电混合缆是以一定数量的光纤和馈电线按照一定方式组成缆芯,缆芯外反光外护套,用以实现光信号与电力传输的一种光电通信混合线路,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以及信息传送量的迅速增长,光纤和电力缆都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附图说明
[0018]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19]图1是本技术的可反光的光电混合缆的结构示意图。
[0020]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透明膜层1、反光膜2、护套层3、玻纤纱4、环形腔体41、光纤5、电线6、FRP7、阻水纱8、松套管9。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2]参照图1所示,本技术的可反光的光电混合缆,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透明膜层1、反光膜2、护套层3和玻纤纱4,透明膜层1、反光膜2、护套层3和玻纤纱4为同心结构设置,所述反光膜2用于对光线进行反射,透明膜层1在反光膜2外部对反光膜2形成保护;其中,所述玻纤纱4的内部设有若干光纤5、若干电线6和FRP7,所述FRP7位于玻纤纱4内中心线位置处,所述若干光纤5和若干电线6以FRP7为中线按照环形阵列的方式设置。在最佳的实施方式中,光纤5的数目为四根,电线6的数目为两根。
[0023]依据逆反射原理,光线不好的情况时,能够利用车灯的照射和光线的反射,来“点亮”前方,提高驾驶员发现前方物体的距离,从而能给驾驶员以更充分的时间,采取相应的安全处置措施。
[0024]此外,所述电线6和玻纤纱4的内壁之间填充有阻水纱8。所述光纤5的外部套设有松套管9并且松套管9和玻纤纱4的内壁之间也填充有阻水纱8。上述阻水纱8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基材由尼龙或聚酯等组成的加强筋,这部分能够可使纱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二是含有聚丙烯酸酯的膨胀纤维或膨胀粉末。利用阻水纱纤维主体遇水时可迅速膨胀形成体积很大的凝胶状物,该胶状物的保水能力相当强,能有效地阻止水树的增长,从而阻止水分继续渗入和扩散,由此达到阻水的目的。将阻水纱8在混合缆中的应用,实现了光缆的干式阻水,与过去采用油膏阻水相比具备许多优点,如光缆重量降低、光缆接续、施工、维护方便等。不仅降低了光缆的阻水成本,还真正实现了光缆的环保生产。
[0025]上述结构中,所述护套层3的材质为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或阻燃聚乙烯;所述透明膜层1的材质为聚氯乙烯;所述电线6为外部包裹绝缘层的铜导体;所述松套管9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0026]本技术中光纤5为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是一种特殊的单模光纤,主要特点是在一定波长范围内具有极小的色散,这使得它可以在不同波长的光
信号传输过程中保持信号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的制作工艺和材料选择都非常精细,一般采用高纯度的硅材料和特殊的制作技术,以实现极低的色散和优异的性能表现。这种光纤广泛应用于高速光通信、激光器、光纤传感等领域。
[0027]另外,所述玻纤纱4为阻水型玻纤纱,并且所述玻纤纱4缠绕成环形,所述玻纤纱4的内部围成环形腔体41,所述若干光纤5、若干电线6和FRP7均设置在环形腔体41内。
[0028]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反光的光电混合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透明膜层、反光膜、护套层和玻纤纱,所述反光膜用于对光线进行反射;其中,所述玻纤纱的内部设有若干光纤、若干电线和FRP,所述FRP位于玻纤纱内中心线位置处,所述若干光纤和若干电线以FRP为中线按照环形阵列的方式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反光的光电混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线和玻纤纱的内壁之间填充有阻水纱。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反光的光电混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的外部套设有松套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反光的光电混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松套管和玻纤纱的内壁之间填充有阻水纱。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反光的光电混合缆,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颖马敬磊章广勇沈玉荣陈明刁慧慧申丽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