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密光缆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51823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9 14: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密光缆及其制备方法,光缆包括缆芯和包覆在缆芯外的护套层,所述缆芯包括中心加强件、光单元和水密层,所述光单元绞合设置在中心加强件外周,所述水密层填充在所述中心加强件和光单元之间的间隙,并包覆在光单元外周,所述中心加强件、光单元和水密层共同形成实心圆柱状结构,所述水密层的两端突出于所述中心加强件和光单元,在中心加强件和光单元两端形成封堵端头。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缆芯的结构上进行改进,改变常规的阻水油膏和阻水带配合的阻水方式,对缆芯进行封闭,实现封闭式阻水。实现封闭式阻水。实现封闭式阻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密光缆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缆结构设计
,尤其是指一种水密光缆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海洋资源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潜水器的下潜深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的元器件的水密性也需要不断提高。水密光缆作为舰船的重要配套产品,其传输性能、水密性能直接关系到舰船的安全与可靠。应用于穿舱系统的全水密光缆,因应用空间狭小,使用长度短,故对其强度、柔软性、水密性能的要求更加严苛。
[0003]现有的水密光缆为了提高阻水性能,采用阻水油膏填充和阻水带包覆的形式在光缆的纵向和径向进行阻水保护,但是随着下潜深度的增加,光缆受到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由于阻水油膏为油状性质,在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也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压力推动阻水油膏在纵向上流动,水流就有可能侵入到缆芯的光单元中,影响光单元的传输性能,并且,阻水带为无纺布结构,长期在水中潮湿的环境中浸泡,有可能腐蚀、溃烂,失去径向的阻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水密光缆长期在深水中使用导致阻水性能失效的问题,提供一种水密光缆,在缆芯的结构上进行改进,改变常规的阻水油膏和阻水带配合的阻水方式,对缆芯进行封闭,实现封闭式阻水。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密光缆,包括缆芯和包覆在缆芯外的护套层,所述缆芯包括中心加强件、光单元和水密层,所述光单元绞合设置在中心加强件外周,所述水密层填充在所述中心加强件和光单元之间的间隙,并包覆在光单元外周,所述中心加强件、光单元和水密层共同形成实心圆柱状结构,所述水密层的两端突出于所述中心加强件和光单元,在中心加强件和光单元两端形成封堵端头。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密层由改性树脂制备而成,所述水密层在加热时能够流动,在常温下固化成型,所述水密层的剥离强度为8.0~16.5N/15mm。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水密层的外周开设有至少一个剥缆槽。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缆芯还包括填充绳,所述填充绳和光单元共同绞合设置在中心加强件外。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密层外还涂覆有防腐层。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水密层和护套层之间还设置有铠装层。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护套层采用聚氨酯材料制备而成,所述护套层紧包在缆芯外,所述护套层与缆芯之间没有间隙。
[001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水密光缆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上述水密光缆,包括如下步骤:
[0013]S1、制备光单元;
[0014]S2、制备缆芯,将多根光单元以中心加强件为轴心等节距的螺旋绞合在中心加强件外周,在螺旋绞合的同时将中心加强件和光单元引入到挤塑机中,通过挤塑机将改性树脂挤压填充到光单元和中心加强件的间隙以及光单元外周,形成水密层,并且在引入光单元和中心加强件前、及引入光单元和中心加强件后,在挤塑机中单独挤压改性树脂,在光单元和中心加强件的两端形成柱状的封堵端头;
[0015]S3、在缆芯外通过挤压包覆的方式制备护套层。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中,所述挤塑机在光单元和中心加强件绞合前,从光单元和中心加强件的间隙向光单元外填充改性树脂,所述改性树脂从缆芯内向缆芯外流动,所述挤塑机在光单元和中心加强件绞合后,从光单元外向光单元和中心加强件的间隙填充改性树脂,所述改性树脂从缆芯外向缆芯内流动。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2中,在制备水密层后,采用UV灯照射水密层,使水密层固化。
[0018]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9]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水密光缆,对缆芯的阻水方式进行改变,采用水密层替代现有的阻水油膏和阻水带,通过水密层对中心加强件、光单元进行封闭全包覆,首先,将水密层填充在中心加强件和光单元之间的间隙,并包覆在光单元外周,使由中心加强件、光单元和水密层构成的缆芯为实心圆柱状结构,保证缆芯的内部没有间隙,其次,设置水密层的两端突出于所述中心加强件和光单元,在中心加强件和光单元两端形成封堵端头,这样就将中心加强件、光单元整体封闭在水密层中,无论在径向上、还是纵向上,都有水密层进行保护,在深水中,即使受到的压力再大,水流也不会穿过水密层流入到光单元中,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光单元的传输性能。
附图说明
[0020]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水密光缆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水密光缆的缆芯的纵向结构分布示意图;
[0023]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水密光缆在使用时开天窗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水密光缆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0025]说明书附图标记说明:1、中心加强件;2、光单元;3、水密层;4、防腐层;5、铠装层;6、护套层;7、实心圆柱状结构;8、封堵端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27]实施例1
[0028]如前所述,现有技术水密光缆的阻水方式,不适用于在深海中长期使用,容易出现阻水失效的情况,在深海强压力的作用下,只要存在间隙就容易出现渗水的情况,因此就需要完全消除缆芯之间的间隙,保证缆芯的密实度,这样才能起到完全阻水的效果。
[0029]根据上述分析,结合现有技术水密光缆的结构,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密光缆,包括缆芯和包覆在缆芯外的护套层6,所述缆芯包括中心加强件1、光单元2和水密层3,所述光单元2绞合设置在中心加强件1外周,由于中心加强件1和光单元2均为圆形结构,所述光单元2与中心加强件1的接触方式和相邻的两个所述光单元2之间的接触方式均为点接触,这样在光单元2与中心加强件1、光单元2与光单元2之间就会预留间隙,这样的间隙在纵向上就形成了水流通道,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所述水密层3填充在所述中心加强件1和光单元2之间的间隙,并包覆在光单元2外周,这样由所述中心加强件1、光单元2和水密层3共同形成的缆芯就为实心圆柱状结构7,所述水密层包覆在缆芯的径向方向的外侧、并在缆芯的纵向方向上填充,从而在径向上对光单元2进行阻隔保护,并且在纵向上保证缆芯的内部没有间隙,无论从哪个方向水流都不会进入到缆芯中;
[0030]但是,在实际的敷设过程中,水密光缆的两端头会浸入到水中,现有的水密光缆不会采用松套管包覆光纤的形式,大多数是采用紧包光纤的形式,因为松套管与光纤之间也会存在间隙,即使采用水密层3对中心加强件1和光单元2之间进行填充,水流也有可能直接从松套管进入到光单元2中,因此,为了克服这种情况,参照图2所示,设置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密光缆,包括缆芯和包覆在缆芯外的护套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缆芯包括中心加强件、光单元和水密层,所述光单元绞合设置在中心加强件外周,所述水密层填充在所述中心加强件和光单元之间的间隙,并包覆在光单元外周,所述中心加强件、光单元和水密层共同形成实心圆柱状结构,所述水密层的两端突出于所述中心加强件和光单元,在中心加强件和光单元两端形成封堵端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密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密层由改性树脂制备而成,所述水密层在加热时能够流动,在常温下固化成型,所述水密层的剥离强度为8.0~16.5N/1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密光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密层的外周开设有至少一个剥缆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密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缆芯还包括填充绳,所述填充绳和光单元共同绞合设置在中心加强件外。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密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密层外还涂覆有防腐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密光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密层和护套层之间还设置有铠装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密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层采用聚氨酯材料制备而成,所述护套层紧包在缆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帅申丽曹海军冯学虎刁慧慧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