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桩基施工中的溶洞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土木建筑工程
,具体为一种用于桩基施工中的溶洞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岩溶作用是指地下水或地表水对可溶岩石进行以溶蚀为主,机械侵蚀和重力作用为辅,引起岩石的破坏及物质带出、转移和再沉积的综合地质作用,由岩溶作用形成的地形及堆积物称为岩溶地貌及岩溶堆积物,随着地下工程的发展,在岩溶等复杂地质地区进行基坑施工的情况逐渐增多,经常会在施工地带发现溶洞的存在,溶洞的存在会影响地基稳定性,目前对于溶洞的处理方式大多分为片石回填、素混凝土回填、钢护筒跟进加固,但是粘土和混凝土直接灌溉效率低,并且不能做到定点填充,而且填充过后不能检查是否填充完毕,是否达到相应的强度要求,另外一种钢护筒虽然牢固,但是作业成本高,并且下沉时容易角度偏移造成下降速度慢,延误工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桩基施工中的溶洞处理装置,该装置及方法具备填充工作效率高、能做到定点填充、填充完毕检查相应强度要求、成本低的优点。
[0004]为实现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桩基施工中的溶洞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包括与桩基孔相匹配的筒体(2),所述筒体(2)内部为空腔结构,且上端面设有开口,在筒体(2)内设有输送机构和位置检测机构;所述筒体(2)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隔板(7)、第二隔板(8)和第三隔板(10),所述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8)将筒体内上部分成输料腔(200)和填料腔(201),所述输料腔(200)和填料腔(201)通过第一隔板(7)上的出料口连通,在填料腔(201)的腔壁上开设有多个填料通孔(3);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第一圆杆(1)和搅拌叶片(6),所述第一圆杆(1)从筒体(2)顶部的开口穿过输料腔(200)和填料腔(201)与第二隔板(8)转动连接,所述搅拌叶片(6)分散设置在第一圆杆(1)位于输料腔(200)和填料腔(201)的区域;所述位置检测机构置于第二隔板(8)和第三隔板(10)之间,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二隔板(8)下端面且输出轴朝下的第二伺服电机(13)、连接在第二伺服电机(13)输出端的丝杆(9)、螺纹套设在丝杆(9)上的螺纹套(17)和分散设置在螺纹套(17)圆周面的多个滚轮(14),所述丝杆(9)底端与第三隔板(10)转动连接,所述滚轮(14)通过支撑架(15)安装在螺纹套(17)的圆周面,在筒体(2)外壁对应每个滚轮(14)的位置开设有第一滑槽(4),且每个滚轮(14)的圆周面朝向对应的第一滑槽(4),并伸出第一滑槽(4)与桩基孔接触,所述支撑架(15)通过连杆(16)与螺纹套(17)铰链连接,在支撑架(15)与螺纹套(17)接触面设有第二压力传感器(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桩基施工中的溶洞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桩基孔外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通讯模块、控制器、显示屏和控制按钮,在填料腔(201)内顶面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12),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12)和第二压力传感器(19)均与控制装置通讯连接,并将信号输送至控制器和显示屏,所述控制器与第一伺服电机(11)和第二伺服电机(13)的控制端信号连接,用于远程控制第一伺服电机(11)和第二伺服电机(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桩基施工中的溶洞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筒体(2)内的锁死机构位,所述锁死机构位于第三隔板(10)下方,包括第一伺服电机(11)和齿轮齿条卡紧机构,在第三隔板(10)下方设有锁死机构安装腔,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1)固定在锁死机构安装腔的底部,其输出轴朝上,在其输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亚军,叶坤,王中凯,戴凡,姚汾,曾琪,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武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