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度可调节的悬挑梁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高度可调节的悬挑梁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工程中,在框架结构的建筑结构梁下设置悬挑梁,以安装出挑部分的天花板、外立面装饰板等,可实现更为轻薄的效果,同时也为各种设备预留了安装空间。
[0003]公共建筑多采用框架结构的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建筑空间的功能的多样性需求提升,为了提高一些公共建筑的空间使用效率,往往在一个大的建筑空间内集成多种使用功能。但不同使用功能的空间对于净高的要求不同,现有的解决方法是在设计阶段划分对应的功能空间,固定不同功能区域天花板的净高度,缺少灵活性;若因使用功能的改变需调节天花板高度,则需拆除现有悬挑架重新安装,增加了材料的浪费。
[0004]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悬挑梁相较于框架梁的高度无法灵活调节导致灵活性低、改变高度需重新安装增加成本浪费资源等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度可调节的悬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度可调节的悬挑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梁单元,所述框架梁单元水平设置;悬挑梁单元,所述悬挑梁单元水平设置于所述框架梁单元的下方,并与所述框架梁单元相互垂直;第一滑动单元,所述第一滑动单元平行设置于所述框架梁单元的下部,并与所述框架梁单元连接;第二滑动单元,所述第二滑动单元与所述第一滑动单元沿所述框架梁单元的中线对称设置于所述框架梁单元的下部,并与所述框架梁单元连接;第一调节单元,所述第一调节单元设置于所述框架梁单元与所述悬挑梁单元之间,所述第一调节单元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滑动单元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单元的下端与所述悬挑梁单元转动连接;第二调节单元,所述第二调节单元设置于所述框架梁单元与所述悬挑梁单元之间,所述第二调节单元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滑动单元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调节单元的下端与所述悬挑梁单元转动连接,并与所述第一调节单元形成三角形;第三滑动单元,所述第三滑动单元与所述框架梁单元滑动连接;平衡单元,所述平衡单元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滑动单元连接,所述平衡单元的下端与所述悬挑梁单元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挑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梁单元包括:框架梁元件,所述框架梁元件水平设置;第一固定元件,所述第一固定元件沿所述框架梁元件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框架梁元件的下部的两端,并与所述第一滑动单元进行可拆卸连接;第二固定元件,所述第二固定元件沿所述框架梁元件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框架梁元件的下部的两端,并与所述第二滑动单元进行可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挑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梁单元包括:悬挑梁元件,所述悬挑梁元件水平设置于所述框架梁单元的下方,与所述框架梁单元相互垂直,并与所述平衡单元连接;两第三固定元件,两所述第三固定元件设置于所述悬挑梁元件的上部;第一转动元件,所述第一转动元件分别与两所述第三固定元件、所述第一调节单元、所述第二调节单元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挑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挑梁单元还包括:第一锁定元件,所述第一锁定元件与所述第一转动元件连接,并抵接所述第三固定元件,用于锁定所述第一转动元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挑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单元包括:第一滑动元件,所述第一滑动元件设置于所述框架梁单元的下部,并与所述第一调节单元滑动连接;和/或所述第二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海龙,彭子雷,王慧瑶,程晟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尤安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