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排气的液相热媒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8616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1
本申请公开一种自动排气的液相热媒散热装置,涉及液相热媒技术领域,该自动排气的液相热媒散热装置包括汽包、排气管道、散热部和热媒循环泵。其中,所述排气管道与所述汽包相连通。所述散热部的高度低于所述汽包的高度。所述汽包和所述散热部通过第一热媒循环管道相连通。所述热媒循环泵的进口的高度低于所述散热部的高度。所述散热部和所述热媒循环泵的进口通过第二热媒循环管道相连通。本说明书所提供的自动排气的液相热媒散热装置,可以自动排出散热部到热媒循环泵之间产生的气体。排出散热部到热媒循环泵之间产生的气体。排出散热部到热媒循环泵之间产生的气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排气的液相热媒散热装置


[0001]本说明书涉及液相热媒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排气的液相热媒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熔体直纺化纤系统中,液相热媒系统主要用于熔体管道保温。目前散热装置(即翅片散热管)高度一般都低于液相热媒循环泵进口高度,导致从散热装置到液相热媒循环泵之间产生的气体无法排出,只能经过循环泵再进入液相热媒循环系统,一方面导致泵口压力不稳定,另一方面也会产生气蚀,损坏热媒循环泵,不利于长期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说明书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排气的液相热媒散热装置,可以自动排出散热部到热媒循环泵之间产生的气体。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说明书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自动排气的液相热媒散热装置,包括汽包、排气管道、散热部和热媒循环泵。
[0005]其中,所述排气管道与所述汽包相连通。所述散热部的高度低于所述汽包的高度。所述汽包和所述散热部通过第一热媒循环管道相连通。所述热媒循环泵的进口的高度低于所述散热部的高度。所述散热部和所述热媒循环泵的进口通过第二热媒循环管道相连通。
[000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汽包和所述散热部的高度差大于5.0米。
[000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热媒循环管道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长度大于5.0米。
[000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热媒循环管道还包括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汽包和所述第一部分的上端,所述第三部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部分的下端和所述散热部;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具有1%~3%的坡度。
[000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散热部和所述热媒循环泵进口的高度差大于4.5米。
[001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热媒循环管道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四部分,所述第四部分的长度大于4.5米。
[001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热媒循环管道还包括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所述第五部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散热部和所述第四部分的上端,所述第六部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四部分的下端和所述热媒循环泵的进口;所述第五部分和部分所述第六部分具有1%~3%的坡度。
[0012]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散热部包括多个翅片散热管。
[001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热媒循环泵的出口连接有第三热媒循环管道。
[001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排气管道沿竖直方向延伸。
[0015]有益效果:
[0016]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自动排气的液相热媒散热装置,利用气体密度较小、往高处流通的性质,通过设置汽包的高度高于散热部的高度,散热部的高度高于热媒循环泵进口的高度,保证液相热媒循环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够都流向汽包,可以通过排气管道排出,即能够自动排出散热部到热媒循环泵之间产生的气体。
[0017]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自动排气的液相热媒散热装置,在实际应用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整个热媒循环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都可以回流到汽包排出,提升了液相热媒循环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也减少了气体对热媒循环泵的气蚀,延长了热媒循环泵的使用年限。
[0018]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技术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技术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
[0019]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0020]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实施方式中所提供的一种自动排气的液相热媒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汽包;2、排气管道;3、第一热媒循环管道;31、第一部分;32、第二部分;33、第三部分;4、散热部;5、第二热媒循环管道;51、第四部分;52、第五部分;53、第六部分;6、热媒循环泵;7、第三热媒循环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另一个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另一个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00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
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8]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自动排气的液相热媒散热装置,包括汽包1、排气管道2、散热部4和热媒循环泵6。
[0029]其中,所述排气管道2与所述汽包1相连通。所述散热部4的高度低于所述汽包1的高度。所述汽包1和所述散热部4通过第一热媒循环管道3相连通。所述热媒循环泵6的进口的高度低于所述散热部4的高度。所述散热部4和所述热媒循环泵6的进口通过第二热媒循环管道5相连通。
[0030]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自动排气的液相热媒散热装置,利用气体密度较小、往高处流通的性质,通过设置汽包1的高度高于散热部4的高度,散热部4的高度高于热媒循环泵6进口的高度,保证液相热媒循环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够都流向汽包1,可以通过排气管道2排出,即能够自动排出散热部4到热媒循环泵6之间产生的气体。
[0031]本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自动排气的液相热媒散热装置,在实际应用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整个热媒循环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都可以回流到汽包1排出,提升了液相热媒循环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也减少了气体对热媒循环泵6的气蚀,延长了热媒循环泵6的使用年限。
[0032]在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排气的液相热媒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汽包;排气管道,与所述汽包相连通;散热部,所述散热部的高度低于所述汽包的高度,所述汽包和所述散热部通过第一热媒循环管道相连通;热媒循环泵,所述热媒循环泵的进口的高度低于所述散热部的高度,所述散热部和所述热媒循环泵的进口通过第二热媒循环管道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气的液相热媒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包和所述散热部的高度差大于5.0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气的液相热媒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媒循环管道包括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长度大于5.0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排气的液相热媒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媒循环管道还包括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第二部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汽包和所述第一部分的上端,所述第三部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部分的下端和所述散热部;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具有1%~3%的坡度。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安姚梦元李澳孙佳敏郝沙沙翟国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轩达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