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利和专利>正文

一种组合式插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8413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紧凑、使用方便、经济安全,并且同时适用中国、欧美等多个国家插头的组合式插套,其包括一个面板、设置在所述面板下面的两极插套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两极插套两侧的两极带地的第一及第二两个三极扁插孔插套,所述第一及第二三极扁插孔插套的L极扁插套及N极扁插套在所述面板上的插孔呈倒八字排列,所述第一及第二三极扁插孔插套的E极扁插套在所述面板上的插孔位于所述两极插套的L极插套和N极插套的插孔的对称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节省了焊锡的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大提高了转换器的安全性和紧凑性,而且可以用于各种转换器中。(*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转换器用插套,特别是一种组合式插套,其主要用于各种转 换器中。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及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人们 在去国外进行工作、访问及旅游时,习惯随身携带手机、相机、mp3等电子产品,但是由于各 国插头的标准并不统一,这些电子产品电量耗尽时由于没有合适的插头而无法进行充电, 于是市场上逐渐出现了各种多用孔插座,其结构是由多个国家的插座简单的相互叠加组合 而成,这样就使得转换器插孔总体尺寸偏大且不符合一些国家的安全要求,存在安全隐患。在技术名称是“组合型一体式插套”,申请号是“200820120418. 6”的中国专利 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各种转换器的组合型一体式插套,其通过将一两极插套及一两极带地 扁插套一体设计使得提供的组合型一体式插套具有经济、安全及紧凑的特点。但是,上述实 用新型只利用了所述两极插套一侧的空间,并没用充分完善组合型一体式插套的紧凑性的 利用,不利于应用于各种类型的转换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使用 方便、经济安全,并且同时适用中国、欧美等多个国家插头的组合式插套。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组合式插套,其包括一个面板、设置在 所述面板下面的由L极插套和N极插套组成的两极插套以及设置在所述两极插套一侧的两 极带地的第一三极扁插孔插套,所述第一三极扁插孔插套的L极扁插套及N极扁插套在所 述面板上的插孔呈倒八字排列,所述三极扁插孔插套的E极扁插套在所述面板上的插孔位 于所述两极插套的L极插套和N极插套的插孔的对称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插套还 包括设置在所述面板下面的第二三极扁插孔插套,所述第二三极扁插孔插套设置在所述两 极插套相对于所述第一三极扁插孔插套的另一侧,所述第二三极扁插孔插套的L极扁插套 及N极扁插套在所述面板上的插孔呈倒八字排列,所述第二三极扁插孔插套的E极扁插套 在所述面板上的插孔位于所述两极插套的L极插套和N极插套的插孔的对称线上。进一步地,所述两极插套的L极插套和N极插套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扁插孔插套 的L极扁插套及N极扁插套连接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极插套的L极插套和N极插套还 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扁插孔插套的L极扁插套及N极扁插套连接一体优选地,所述两极插套的L极插套和N极插套为两极双用孔插套。优选地,所述两极插套的L极插套和N极插套为两极扁插孔插套。优选地,在所述面板上,所述两极插套插孔的轴线至所述三极插套插孔的中心的 距离在6至30mm之间。优选地,在所述面板上,所述两个三极插套插孔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在40至60mm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所述两极插套的L极 插套和N极插套分别与第一及第二三极插套的L极扁插套和N极扁插套连接一体设计,焊 接时只需两个焊点就可完成两极插套和第一及第二三极插套的三组插套的L/N极焊接,较 之现有技术中每组插套的L/N极对应两个焊点,转换器整体焊点数量减少为三分之一,不 仅节省了焊锡的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转换器的安全性;所述第一及第 二三极插套分别设置于所述两极插套的两侧,将第一及第二三极插套的E极设于所述两极 插套的L极插套和N极插套之间的对称线上,充分利用所述组合式插套的空间,不仅使得 转换器面板结构紧凑,缩小了面板的面积,而且这种设计可适用中国、欧美等多个国家的插 头,有效避免了因各国插座标准不统一所带来的不便,能够应用于各种类型的转换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组合式插套的,所述两极双用孔插套、第一三极扁插孔插套与 第二三极扁插孔插套组合的插孔在所述面板上的平面图。图2是本技术中三极扁插孔插套的E极插套的立体图。图3是实施例1的两极双用孔插套、第一三极扁插孔插套与第二三极扁插孔插套 组合的立体图。图4是图2所示的组合式插套底部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一个面板、设置在所述面板下 面的由L极插套5和N极插套2组成的两极双用孔插套(此两极插套的插孔为圆插和扁插 的组合型,称为两极双用孔插套)、设置在所述两极双用孔插套一侧的两极带地的第一三极 扁插孔插套以及设置在所述两极插套的相对于所述第一三极扁插孔插套的另一侧的同样 是两极带地的第二三极扁插孔插套,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及第二两个三极扁插孔插套分别 设置在所述两极插套的两侧。所述第一及第二三极扁插孔插套的L极扁插套4、6及N极扁 插套1、3在所述面板上的插孔分别都呈倒八字排列,所述三极扁插孔插套的E极(接地极) 扁插套7、8 (如图2所示)的在所述面板上的插孔位于所述两极插套的L极插套5和N极 插套2的插孔的对称线上。所述两极双用孔插套的L极插套5和N极插套2分别与所述第 一及第二三极扁插孔插套的L极扁插套4、6及N极扁插套1、3连接一体设计,具体地,例如 如图3、图4所示,所述两极插套的L极插套5和N极插套2分别和所述第一及第二三极扁 插孔插套的L极扁插套4、6及N极扁插套1、3在侧面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实施例1记载的结构可应用于所述两极插套是10A或16A 两极扁插孔插套与第一及第二三极扁插孔插套的组合方式,也可应用于所述两极插套是 10A或16A两极圆插孔插套与第一及第二三极扁插孔插套的组合方式。如图3、图4所示,本例所述的第一及第二三极扁插孔插套的L极扁插套4、6和N 极扁插套1、3的插合部均为向侧面折弯(向内向外折弯均可)插套上端形成的U形槽,其 开口朝向侧面,该U形槽的宽度小于插片的厚度。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所述第一及第二三极扁插孔插套的L极扁插套4、6和N极扁插套1、3的插合部以及两极扁插孔插套的L极插 套5和N极插套2的插合部也可以是由三个相互错开的弹片组成的插合部或者由插套底部 向上折弯而形成U形槽的插合部,其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照技术名称是“组合型一体 式插套”,申请号是“200920120418. 6”的中国专利来进行,在此不予赘述。 本技术如图1所示,在所述面板上,所述两极插套插孔轴线至所述三极插套 插孔中心的距离B优选地在6至30mm之间,所述两个三极插套插孔中心之间的距离A优选 地在40至60mm之间。权利要求一种组合式插套,其包括一个面板、设置在所述面板下面的由L极插套(5)和N极插套(2)组成的两极插套以及设置在所述两极插套一侧的两极带地的第一三极扁插孔插套,所述第一三极扁插孔插套的L极扁插套(4)及N极扁插套(1)在所述面板上的插孔呈倒八字排列,所述三极扁插孔插套的E极扁插套(7)在所述面板上的插孔位于所述两极插套的L极插套(5)和N极插套(2)的插孔的对称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插套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面板下面的第二三极扁插孔插套,所述第二三极扁插孔插套设置在所述两极插套相对于所述第一三极扁插孔插套的另一侧,所述第二三极扁插孔插套的L极扁插套(6)及N极扁插套(3)在所述面板上的插孔呈倒八字排列,所述第二三极扁插孔插套的E极扁插套(8)在所述面板上的插孔位于所述两极插套的L极插套(5)和N极插套(2)的插孔的对称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插套,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插套,其包括一个面板、设置在所述面板下面的由L极插套(5)和N极插套(2)组成的两极插套以及设置在所述两极插套一侧的两极带地的第一三极扁插孔插套,所述第一三极扁插孔插套的L极扁插套(4)及N极扁插套(1)在所述面板上的插孔呈倒八字排列,所述三极扁插孔插套的E极扁插套(7)在所述面板上的插孔位于所述两极插套的L极插套(5)和N极插套(2)的插孔的对称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插套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面板下面的第二三极扁插孔插套,所述第二三极扁插孔插套设置在所述两极插套相对于所述第一三极扁插孔插套的另一侧,所述第二三极扁插孔插套的L极扁插套(6)及N极扁插套(3)在所述面板上的插孔呈倒八字排列,所述第二三极扁插孔插套的E极扁插套(8)在所述面板上的插孔位于所述两极插套的L极插套(5)和N极插套(2)的插孔的对称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利和
申请(专利权)人:沈利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