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材料多功能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8300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纺织材料多功能测试装置,包括检测台,所述检测台端面为供外界待检测纺织材料放置的放置面,所述检测台上划分有透气区、透光区和吸湿区,所述透气区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外界待检测纺织材料透气性的第一检测件,所述透光区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外界待检测纺织材料透光性的第二检测件,所述吸湿区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外界待检测纺织材料吸湿性的第三检测件,所述检测台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外界待检测纺织材料的固定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纺织材料测试装置检测功能单一且检测效率低下的问题。检测效率低下的问题。检测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纺织材料多功能测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材料测试装置
,具体为一种纺织材料多功能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生产纺织材料后需要对其透光性、透湿性和透气性进行检测,而现有技术中对三类功能进行检测的工装体积庞大且操作复杂,同时需要将该纺织材料送去三个不同工装中进行检测,大幅度降低检测效率,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用于检测纺织材料多项功能的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纺织材料多功能测试装置,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纺织材料测试装置检测功能单一且检测效率低下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纺织材料多功能测试装置,包括检测台,所述检测台端面为供外界待检测纺织材料放置的放置面,所述检测台上划分有透气区、透光区和吸湿区,所述透气区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外界待检测纺织材料透气性的第一检测件,所述透光区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外界待检测纺织材料透光性的第二检测件,所述吸湿区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外界待检测纺织材料吸湿性的第三检测件,所述检测台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外界待检测纺织材料的固定件。
[000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操作人员将待检测纺织材料放置在放置面上,通过固定件将其固定在检测台上,而第一检测件、第二检测件和第三检测件均与外界智能控制中枢通讯连接,诸如电脑等控制终端,使得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外界控制终端启动第一检测件、第二检测件和第三检测件,进而实现该纺织材料透光性、透气性和吸湿性的同步检测,提高检测范围的同时还提高了检测效率。
[0006]本技术进一步的设置:所述第一检测件包括检测罩,所述检测台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检测罩压在外界待检测纺织材料局部表面上的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输出端与检测罩外周壁连接设置,所述检测罩外周壁上设置有用于与外界加压风机连通的进风嘴,所述检测罩底部开设有与进风嘴连通的风槽,所述风槽开口处朝向放置面设置,所述进风嘴上设置有第一气体流量传感器,所述检测台上开设有第一开槽,所述第一开槽居于透气区内,所述第一开槽底部设置有用于与外界排风机连通的通风管,所述通风管上设置有第二气体流量传感器。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当需要对待检测纺织材料进行透气性检测时,操作人员通过外界控制中枢启动驱动气缸,驱动气缸启动使得其输出端带动检测罩下移并扣在外界待检测纺织材料表面,此时操作人员通过外界控制中枢启动加压风机,加压风机输出定量气体并传输至风槽中,此时第一气体流量传感器感应加压风机输出定量气体流量并生成第一信号,又因为风槽开口处与待检测纺织材料表面相近,使得该气体部分会穿过待检
测纺织材料并进入到第一开槽中,而第一开槽上连接有用于与外界排风机连通的通风管,使得该气体会从通风管中排出,此时第二气体流量传感器感应排出气体流量并生成第二信号,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均会传输至外界控制中枢中,以此完成透气性实验和数据检测;上述技术整个试验过程自动化,确保数据检测精准度,同时通过驱动气缸下压检测罩的设置能够避免罩体边缘与外界待检测纺织材料表面之间出现间隙,避免出现漏气现象;上述技术中第一气体流量传感器和第二气体流量传感器均为现有技术,因此对其结构和功能不再过多赘述。
[0008]本技术进一步的设置:所述检测台上开设有第二开槽,所述第二开槽居于透光区内,所述检测台上竖立设置有立板,所述立板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中滑移设置有连接块,所述滑槽中还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滑槽内壁顶部连接设置,另一端与连接块连接设置,所述第二检测件包括透光率测试仪,所述透光率测试仪输入端设置在第二开槽中,所述透光率测试仪输出端外壁上与连接块之间连接有连接杆。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当需要检测透光性时,操作人员先上提连接块,使得透光率测试仪输出端与透光率测试仪输入端分离,方便操作人员将待检测纺织材料局部纺织在第二开槽中,当待检测纺织材料放置好后,操作人员不再上提连接块,使得复位弹簧伸展复位并产生机械力驱动连接块下移,此时透光率测试仪输出端抵扣在外界待检测纺织材料表面上,使得透光率测试仪输出端与透光率测试仪输入端同轴设置,此时操作人员通过外界控制中枢启动透光率测试仪,透光率测试仪检测数据即为该纺织材料的透光数值,整个过程方便操作,且检测精准度高,提高了检测效率;上述技术中透光率检测仪为现有技术,因此对其结构和功能不再过多赘述。
[0010]本技术进一步的设置:所述检测台上开设有第三开槽,所述第三检测件包括漏斗和设置在第三开槽中的重量检测传感器,所述检测台上设置有与漏斗外壁连接的鹅颈管。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当需要检测透湿性时,操作人员可向漏斗中灌注定量的水,通过漏斗持续向第三开槽上方的待检测纺织材料表面滴注,滴注在该纺织材料上的水滴透过该纺织材料会进入到第三开槽中,当漏斗不再滴水以及待检测纺织材料不再滴水时,重量检测传感器感应滴落在其上的水滴总重量并产生重量数值信号,该重量数值信号会传输至外界控制中枢中与漏斗灌注水重量进行对比,以此完成透湿性实验;上述技术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同时整个过程高效且精准,进而提高检测效率;上述技术中重量检测传感器为现有技术,因此对其结构和功能不再过多赘述。
[0012]本技术进一步的设置:所述架体,所述固定件包括用于压迫在外界待检测纺织材料表面的压迫板,所述架体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压迫板沿检测台高度方向滑移的伺服气缸。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操作人员在进行检测实验前通过外界控制中枢启动伺服气缸,伺服气缸启动并驱动压迫板向放置面移动,压迫板下压并压迫在外界待检测纺织材料表面,使得纺织材料被固定在放置面上,确保在检测过程中待检测纺织材料不会晃动或偏移或发生褶皱导致检测精度受到影响。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三维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中检测台与第一检测件、第二检测件和第三检测件分离状态爆炸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本技术提供一种纺织材料多功能测试装置,包括检测台1,所述检测台1端面为供外界待检测纺织材料放置的放置面11,所述检测台1上划分有透气区2、透光区3和吸湿区4,所述透气区2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外界待检测纺织材料透气性的第一检测件,所述透光区3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外界待检测纺织材料透光性的第二检测件,所述吸湿区4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外界待检测纺织材料吸湿性的第三检测件,所述检测台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外界待检测纺织材料的固定件,所述第一检测件包括检测罩21,所述检测台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检测罩21压在外界待检测纺织材料局部表面上的驱动气缸22,所述驱动气缸22输出端与检测罩21外周壁连接设置,所述检测罩21外周壁上设置有用于与外界加压风机连通的进风嘴23,所述检测罩21底部开设有与进风嘴23连通的风槽,所述风槽开口处朝向放置面11设置,所述进风嘴23上设置有第一气体流量传感器231,所述检测台1上开设有第一开槽12,所述第一开槽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纺织材料多功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台,所述检测台端面为供外界待检测纺织材料放置的放置面,所述检测台上划分有透气区、透光区和吸湿区,所述透气区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外界待检测纺织材料透气性的第一检测件,所述透光区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外界待检测纺织材料透光性的第二检测件,所述吸湿区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外界待检测纺织材料吸湿性的第三检测件,所述检测台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外界待检测纺织材料的固定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材料多功能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件包括检测罩,所述检测台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检测罩压在外界待检测纺织材料局部表面上的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输出端与检测罩外周壁连接设置,所述检测罩外周壁上设置有用于与外界加压风机连通的进风嘴,所述检测罩底部开设有与进风嘴连通的风槽,所述风槽开口处朝向放置面设置,所述进风嘴上设置有第一气体流量传感器,所述检测台上开设有第一开槽,所述第一开槽居于透气区内,所述第一开槽底部设置有用于与外界排风机连通的通风管,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均王栋米热班姑陈国栋李爱军吴刚万素梅邵建中孙国君
申请(专利权)人:喀什海关技术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