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体预留孔洞封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8107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墙体预留孔洞封堵装置,包括连接杆、可折叠封堵底板以及挡板组件,所述可折叠封堵底板通过第一紧固件能够固定在所述连接杆的左端部,处于折叠状态的可折叠封堵底板能穿过待封堵的孔洞;处于展开状态的可折叠封堵底板抵在所述孔洞处的混凝土墙体的外侧表面处,对所述孔洞进行覆盖;所述挡板组件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连接杆的右端部,当所述挡板组件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在所述连接杆的右端部时,所述挡板组件抵在所述混凝土墙体的内侧表面,且所述挡板组件上设有与所述孔洞相连通的灌注口。上述墙体预留孔洞封堵装置能将墙体预留孔洞进行有效封堵,能尽可能的避免涨模、漏浆现象的发生。漏浆现象的发生。漏浆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墙体预留孔洞封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墙体预留孔洞封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需要,墙体多设有为方便施工所留设的预留孔洞,在施工后期这些预留孔洞需要采用混凝土进行有效封堵,由于混凝土本身需要振捣的特性,因此对孔洞封堵装置的刚度、与墙体的贴合性、封堵装置的固定牢固性有比较高的要求。
[0003]目前,这些预留孔洞传统的封堵措施多采用铁丝或通丝进行夹具固定,但是采用铁丝夹具强度不够,容易漏浆;采用通丝固定,中间套管孔眼难以处理,容易出现渗漏;同时无论采用铁丝还是通丝固定,夹具底部均采用木质模板,模板与墙体硬接触,缝隙部位存在漏浆的风险。另外,以上这些封堵方法还存在用工多、易涨模、施工后表面不平整、观感差等弊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墙体预留孔洞封堵装置,以便可以将墙体预留孔洞进行有效封堵,能够尽可能的避免涨模、漏浆现象的发生。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墙体预留孔洞封堵装置,包括连接杆、可折叠封堵底板以及挡板组件,所述可折叠封堵底板通过第一紧固件能够固定在所述连接杆的左端部,所述可折叠封堵底板包括中心板,在所述中心板的左侧表面上间隔的设有两个托板,在所述中心板的右侧表面上设有可折叠弹性层,在所述可折叠弹性层的左侧表面上分别设有两个活动板,当所述可折叠弹性层处于展平状态时,两个活动板分置在所述中心板的上下两侧;处于折叠状态的可折叠封堵底板能够穿过待封堵的孔洞;当所述可折叠弹性层展平时,所述可折叠弹性层的右侧表面抵在所述孔洞处的混凝土墙体的外侧表面处,通过所述可折叠弹性层对所述孔洞进行覆盖,此时,两个活动板处于竖直状态,且其右侧表面与所述中心板的右侧表面处于同一竖直面,两个活动板的左侧表面分别抵在两个托板上,所述托板伸出所述中心板部分的长度小于与其相对应的活动板的长度;所述挡板组件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连接杆的右端部,当所述挡板组件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在所述连接杆的右端部时,所述挡板组件抵在所述混凝土墙体的内侧表面,且所述挡板组件上设有与所述孔洞相连通的灌注口。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折叠弹性层采用SBS材料制成。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可折叠弹性层具有4~6mm的厚度。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板组件包括竖板,所述竖板上设有与所述连接杆配合使用的通孔,所述竖板用于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连接杆的右端部,在所述竖板上设有开口,在所述竖板上还连接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置在所述开口的两侧,倾斜板分别与所述竖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连接,所述倾斜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围成的空间与所述开口相连通,将该空间记作灌注口。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采用三段式止水丝杆,所述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均采用螺母,所述挡板组件设置在止水丝杆右段,所述竖板上的通孔与所述止水丝杆配合使用;所述可折叠封堵底板设置在止水丝杆左段,在所述中心板以及可折叠弹性层上均设有与所述止水丝杆配合使用的通孔,在止水丝杆中段的左右两侧均设有铁质限位片。
[0010]本申请的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墙体预留孔洞封堵装置可以将墙体预留孔洞进行有效封堵,能够尽可能的避免涨模、漏浆现象的发生,同时能够增强该部位的防渗漏性能,该装置可进行有效周转,可大幅度减少现场孔洞封堵的操作人员数量,施工操作便捷,适用于500*500mm以内的孔洞施工。
附图说明
[0011]图1示出了实施例中墙体预留孔洞封堵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2]图2示出了实施例中折叠式封堵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两个活动板以及可折叠弹性层处于折叠状态。
[0013]图3示出了实施例中挡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1

混凝土楼板,2

铆钉,3

托板,4

第一紧固件,5

连接杆,6

可折叠弹性层,7

活动板,8

止水丝杆中段,9

止水环,10

挡板组件,101

竖板,102

开口,103

第一侧板,104

第二侧板,105

倾斜板,106

灌注口,107

通孔,11

第二紧固件,13

孔洞,14

中心板,15

混凝土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6]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或表示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17]如图1~3所示,本申请所涉及的墙体预留孔洞封堵装置包括连接杆5、可折叠封堵底板以及挡板组件10。所述可折叠封堵底板通过第一紧固件4能够固定在所述连接杆5的左端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可折叠封堵底板包括中心板14,在所述中心板14的左侧表面上间隔的设有两个托板3,在所述中心板14的右侧表面上设有可折叠弹性层6(可以通过铆钉2将二者进行固定),具体的,所述可折叠弹性层6可采用SBS(苯乙烯

丁二烯

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材料制成,当然,所述可折叠弹性层6也可采用其他满足功能需求的材料制成,在所述可折叠弹性层6的左侧表面上分别设有两个活动板7(可以通过铆钉将活动板7以及可折叠弹性层6进行固定),当所述可折叠弹性层6处于展平状态时,两个活动板7分置在所述中心板14的上下两侧;当折叠所述可折叠弹性层6时,所述两个活动板7随之移动,处于折叠状态的可折叠封堵底板能够穿过待封堵的孔洞13;当所述可折叠弹性层6展平时,所述可折叠弹性层6的右侧表面抵在所述孔洞13处的混凝土墙体15的外侧表面处,通过所述可折叠弹性层6对所述孔洞13进行覆盖,此时,两个活动板7处于竖直状态,且其右侧表面与所述中心板14的右侧表面处于同一竖直面,两个活动板7的左侧表面分别抵在两个托板3上,以满足刚度
需求,所述托板3伸出所述中心板14部分的长度小于与其相对应的活动板7的长度。
[0018]所述挡板组件10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连接杆5的右端部,当所述挡板组件10连接在所述连接杆5的右端部时,所述挡板组件10抵在所述混凝土墙体15的内侧表面,且所述挡板组件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墙体预留孔洞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杆、可折叠封堵底板以及挡板组件,所述可折叠封堵底板通过第一紧固件能够固定在所述连接杆的左端部,所述可折叠封堵底板包括中心板,在所述中心板的左侧表面上间隔的设有两个托板,在所述中心板的右侧表面上设有可折叠弹性层,在所述可折叠弹性层的左侧表面上分别设有两个活动板,当所述可折叠弹性层处于展平状态时,两个活动板分置在所述中心板的上下两侧;处于折叠状态的可折叠封堵底板能够穿过待封堵的孔洞;当所述可折叠弹性层展平时,所述可折叠弹性层的右侧表面抵在所述孔洞处的混凝土墙体的外侧表面处,通过所述可折叠弹性层对所述孔洞进行覆盖,此时,两个活动板处于竖直状态,且其右侧表面与所述中心板的右侧表面处于同一竖直面,两个活动板的左侧表面分别抵在两个托板上,所述托板伸出所述中心板部分的长度小于与其相对应的活动板的长度;所述挡板组件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连接杆的右端部,当所述挡板组件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在所述连接杆的右端部时,所述挡板组件抵在所述混凝土墙体的内侧表面,且所述挡板组件上设有与所述孔洞相连通的灌注口。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迪王鹏程刘琳琳王冲毕可财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