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吸式复合滚筒稻麦割前脱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7950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吸式复合滚筒稻麦割前脱粒装置,其中机罩的前方设有喂入口,后部斜上方设有出风口,脱粒滚筒和螺旋绞龙水平安装在机罩内,螺旋绞龙位于脱粒滚筒的后下方,下凹板筛间隔在脱粒滚筒与螺旋绞龙之间,其特征在于:增设上凹板筛、清选筛和出风筛,其中上凹板筛贴近机罩固定在喂入口上端与出风口的上端之间,清选筛贴近下凹板筛的外壁与端盖固定连接,出风筛固定封堵在出风口上,脱粒滚筒包括滚筒筛、套装在滚筒筛内的滚筒和固定连接于滚筒筛与滚筒之间的若干扇叶,滚筒筛与滚筒固定连接构成双层复合式滚筒;钉齿直线排列在滚筒筛的外壁上,弓齿波浪线排列在滚筒筛的外壁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工作效率高、谷物脱净率高、损失率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吸式复合滚筒稻麦割前脱粒装置,属于农业机械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联合收获机的收获工艺大多是全喂入方式,其结构包括割台、脱粒机构、 清选机构、输送机构,采用先切割后脱粒方式,通过拨禾轮、扶禾器将带穗作物茎杆切割下 来,输送到脱粒和清选装置,脱粒、清选负荷很大,尤其是在作物含水量大时,易造成堵塞、 脱粒不净、谷粒难以分离等现象,使收获的工作效率受到一定限制,机器体积大,制造成本 高,功率消耗大。 为解决传统联合收获机的收获工艺缺陷,割前脱粒收获工艺成为收获机械研究的 一个方向。割前脱粒采用先脱粒后切割方式。割前脱粒联合收割机目前还处于研制和小批 量试生产阶段,在此方面起步较早、研究较成熟的有英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家,国内有东北 农业大学、南京农科院等少数几家,关于割前脱粒的专利技术只有两项。英国研制的是一种 排齿塑料摘穗台,采用先摘穗后脱粒在切割的收割工艺。其缺点是工作过程中断穗多,有漏 摘现象。法国研究了另一种形式的收获装置,用分禾器将整个幅宽的谷物分成数条、作物采 用轴向喂入,由螺旋推运器将谷物送入各自的脱粒滚筒当中,其缺点是籽粒清洁率低、断穗 现象明显。日本所研究的割前脱粒技术主要应用于水稻收获。中国农业大学蒋亦元院士曾 于1988年设计过气吸滚筒式割前脱粒收获机并申报专利技术专利,但是该机仍然是利用外置 风力抽吸穗头,整机结构复杂功耗大,难于推广应用。 综观上述联合收割机的现状,急需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整机消耗功率低、工作效率 高、谷物脱净率高、损失率小的割前脱粒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结构简单紧凑、整机消耗功率低、工作 效率高、谷物脱净率高、损失率小的自吸式复合滚筒稻麦割前脱粒装置。其技术方案为 包括机罩、固定在机罩两端的端盖、下凹板筛和水平安装在机罩内的脱粒滚筒以 及螺旋搅龙,其中机罩的前方设有喂入口 ,后部斜上方设有出风口 ,螺旋搅龙位于脱粒滚筒 的后下方,弧状的下凹板筛环绕脱粒滚筒且间隔在脱粒滚筒与螺旋搅龙之间、两端与端盖 固定连接,脱粒滚筒上设有若干弓齿和钉齿,其特征在于增设与脱粒滚筒等长度的上凹板 筛、清选筛和出风筛,其中上凹板筛环绕脱粒滚筒且位于喂入口上端与出风口的上端之间, 上凹板筛的两端与端盖固定连接,清选筛贴近下凹板筛的外壁、两端与端盖固定连接,出风 筛固定封堵在出风口上,脱粒滚筒经轴承安装在端盖上,包括滚筒筛、套装在滚筒筛内的滚 筒和固定连接于滚筒筛与滚筒之间的若干扇叶,滚筒筛与滚筒的端部经辐板固定连接实现 同轴转动,二者构成双层复合式滚筒,极大的简化了整个脱粒装置的结构;钉齿直线排列在 滚筒筛的外壁上,弓齿波浪线排列在滚筒筛的外壁上,防止脱粒后的籽粒分布不均匀,造成 功率损耗,钉齿的间距大于弓齿的间距。3 所述的自吸式复合滚筒稻麦割前脱粒装置,出风筛与滚筒筛的孔径均小于作物籽粒,清选筛的孔径大于作物籽粒,这样能够防止作物籽粒从出风口吹出和落入脱粒滚筒内部,当脱粒滚筒转动时稻麦穗头与滚筒筛互相摩擦,实现辅助脱粒效果。 所述的自吸式复合滚筒稻麦割前脱粒装置,固定连接于滚筒筛与滚筒之间的若干扇叶将滚筒筛与滚筒构成的空间均匀间隔,所有扇叶呈弧状前弯。当脱粒滚筒转动时,扇叶产生较大的径向进气风压,从而增大喂入口处对穗头的抽吸喂入作用。 所述的自吸式复合滚筒稻麦割前脱粒装置,本脱粒装置用于背负式时,螺旋搅龙的螺旋叶片左旋;本脱粒装置用于自走式时,螺旋搅龙的螺旋叶片分为三段,位于左端的螺旋叶片右旋,位于右端的螺旋叶片左旋,位于中间的螺旋叶片呈耙齿状。 所述的自吸式复合滚筒稻麦割前脱粒装置,下凹板筛靠近喂入口的端部设有毛刷,毛刷与脱粒滚筒等长度,刷毛朝向滚筒筛,能防止脱粒滚筒将籽粒甩出机罩外,减少回带损失。 其工作原理为作业时随着脱粒装置的行进,稻麦穗头向喂入口靠拢,由于脱粒滚筒内扇叶的转动使机罩内外产生气压差,将稻麦穗头通过喂入口吸入机罩内,由弓齿和钉齿不断的对穗头进行梳刷梳整,完成摘穗工序,当滚筒筛转至上凹板筛或下凹板筛时,弓齿、钉齿与凹板筛对穗头进行揉搓梳刷,完成脱粒工序;脱粒后的籽粒先穿过清选筛,完成清选工序,然后由螺旋搅龙将籽粒输出。 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是 1、由于脱粒滚筒包括滚筒筛、套装在滚筒筛内的滚筒和固定连接于滚筒筛与滚筒之间的若干扇叶,滚筒筛与滚筒的端部经辐板固定连接实现同轴转动,二者构成双层复合式滚筒,极大的简化了整个脱粒装置的结构; 2、当脱粒滚筒转动时,扇叶产生较大的径向进气风压,从而增大喂入口处对穗头的抽吸喂入作用,利于穗头喂入,并省去了专门的谷物穗头喂入机构,极大地简化了整机结构; 3、滚筒与滚筒筛同轴转动,实现了摘穗喂入和梳刷脱粒的同步性,保持了谷物茎秆的完整性,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功率消耗; 4、波浪线排列在滚筒筛外壁上的弓齿能够防止脱粒后的籽粒分布不均匀,降低功率损耗; 5、该脱粒装置具有割前摘穗、脱粒、清选、输送四重作用,可对穗头进行三重脱粒,提高了脱净率,降低了损失率。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中脱粒滚筒与螺旋搅龙的俯视图。 图中1、机罩2、端盖3、下凹板筛4、螺旋搅龙5、喂入口 6、出风口 7、弓齿8、钉齿9、上凹板筛10、清选筛11、出风筛12、滚筒筛13、滚筒14、扇叶15、螺旋叶片16、毛刷17、辐板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 2所示的实施例中机罩1的前方设有喂入口 5,后部斜上方设有出风口6,机罩1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端盖2,脱粒滚筒以及螺旋搅龙4均水平轴承安装在机罩1内,其中螺旋搅龙4位于脱粒滚筒的后下方,弧状的下凹板筛3环绕脱粒滚筒间隔在脱粒滚筒与螺旋搅龙4之间、两端与端盖2固定连接,上凹板筛9、清选筛IO和出风筛11与脱粒滚筒等长度的,其中上凹板筛9环绕脱粒滚筒且位于喂入口5上端与出风口6的上端之间,上凹板筛9的两端与端盖2固定连接,清选筛10贴近下凹板筛3的外壁、两端与端盖2固定连接,出风筛11固定封堵在出风口 6上,出风筛11与滚筒筛12的孔径均小于作物籽粒,清选筛10的孔径大于作物籽粒;脱粒滚筒经轴承安装在端盖2上,包括滚筒筛12、套装在滚筒筛12内的滚筒13和固定连接于滚筒筛12与滚筒13之间的若干扇叶14,若干扇叶14将滚筒筛12与滚筒13构成的空间均匀间隔,所有扇叶14呈弧状前弯;滚筒筛12与滚筒13的端部经辐板15固定连接,若干钉齿8直线排列在滚筒筛12的外壁上,若干弓齿7波浪线排列在在滚筒筛12的外壁上,钉齿8的间距大于弓齿7的间距;下凹板筛3靠近喂入口 5的端部设有毛刷16,毛刷16与脱粒滚筒等长度,刷毛朝向滚筒筛12。 本脱粒装置用于背负式时,螺旋搅龙4的螺旋叶片15左旋;本脱粒装置用于自走式时,螺旋搅龙4的螺旋叶片15分为三段,位于左端的螺旋叶片15右旋,位于右端的螺旋叶片15左旋,位于中间的螺旋叶片15呈耙齿状。权利要求一种自吸式复合滚筒稻麦割前脱粒装置,包括机罩(1)、固定在机罩(1)两端的端盖(2)、下凹板筛(3)和水平安装在机罩(1)内的脱粒滚筒以及螺旋搅龙(4),其中机罩(1)的前方设有喂入口(5),后部斜上方设有出风口(6),螺旋搅龙(4)位于脱粒滚筒的后下方,弧状的下凹板筛(3)环绕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吸式复合滚筒稻麦割前脱粒装置,包括机罩(1)、固定在机罩(1)两端的端盖(2)、下凹板筛(3)和水平安装在机罩(1)内的脱粒滚筒以及螺旋搅龙(4),其中机罩(1)的前方设有喂入口(5),后部斜上方设有出风口(6),螺旋搅龙(4)位于脱粒滚筒的后下方,弧状的下凹板筛(3)环绕脱粒滚筒间隔在脱粒滚筒与螺旋搅龙(4)之间、两端与端盖(2)固定连接,脱粒滚筒上设有若干弓齿(7)和钉齿(8),其特征在于:增设与脱粒滚筒等长度的上凹板筛(9)、清选筛(10)和出风筛(11),其中上凹板筛(9)环绕脱粒滚筒且位于喂入口(5)上端与出风口(6)的上端之间,上凹板筛(9)的两端与端盖(2)固定连接,清选筛(10)贴近下凹板筛(3)的外壁、两端与端盖(2)固定连接,出风筛(11)固定封堵在出风口(6)上,脱粒滚筒经轴承安装在端盖(2)上,包括滚筒筛(12)、套装在滚筒筛(12)内的滚筒(13)和固定连接于滚筒筛(12)与滚筒(13)之间的若干扇叶(14),滚筒筛(12)与滚筒(13)的端部经辐板(15)固定连接,钉齿(8)直线排列在滚筒筛(12)的外壁上,弓齿(7)波浪线排列在在滚筒筛(12)的外壁上,钉齿(8)的间距大于弓齿(7)的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超付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