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控制电路及智能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7891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开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驱动控制电路及智能开关,该驱动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供电电路、驱动控制回路和主控MCU,其中供电电路由A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驱动控制电路及智能开关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开关
,具体为一种驱动控制电路及智能开关。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电器产品开关的驱动控制电路通常采用一个三极管来直接驱动继电器的通断,从而实现低电压信号控制高电压器件的开通,最终来控制开电器关的控制驱动,由于三极管本身质量或者制造过程中间的异常,容易造成单个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击穿或者之间形成阻态,从而造成继电器的持续导通,导致开关的长期关闭或导通,造成控制失效,开关的长时间失效会对其控制的电器(如电灯、工业设备等)造成损坏,严重的时候会造成电路着火而引发安全事故。针对于此,申请人设计了一种驱动控制电路及智能开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控制电路及智能开关,该驱动控制电路可靠性好,同时可以提高智能开关的安全性的优点,解决了上述技术背景所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驱动控制电路,该驱动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供电电路、驱动控制回路和主控MCU,其中供电电路由AC

DC供电电路和DC

DC供电电路构成,AC

DC供电电路将220V的交流电转换为12V的直流电,并给继电器和驱动控制回路供电,所述DC

DC供电电路将12V的直流电转换为3V的直流电,并给主控MCU供电,所述驱动控制回路的输入端与继电器连接,输出端与主控MCU连接,且驱动控制回路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分压电阻R1、第二分压电阻R2、第三分压电阻R3、第四分压电阻R7、第五分压电阻R8和隔离二极管D3,其中第一分压电阻R1的一端连接12V的直流供电端,另一端与第一三级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级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且第一三级管Q1的基极分别与第二分压电阻R2和第三分压电阻R3连接,所述第三分压电阻R3远离第一三级管Q1一端与隔离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隔离二极管D3的阳极分别与主控MCU(4)和第四分压电阻R7连接,第四分压电阻R7和第五分压电阻R8并联连接,且第四分压电阻R7和第五分压电阻R8均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继电器连接。
[0005]优选的,所述驱动控制电路还包括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继电器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AC

DC供电电路由AC

DC电源管理芯片M1、保险丝F1、电位器RP1、可调节电阻RV1、电感器L1、电感器L2、电容CR1、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和电容C5构成,其中保险丝F1的一端与输入交流电的火线连接,另一端与电感器L1的2号引脚连接,电位器RP1的一端与输入交流电的零线连接,另一端与电感器L1的1号引脚连接,电感器L1的3号引脚和4号引脚分别与AC

DC电源管理芯片M1的1号引脚和2号引脚连接,可调节电阻RV1和电容CR1并联连接,且可调节电阻RV1和电容CR1的两端均与电感器L1的1号引脚和2号引脚连接,电容C3、电容C4和电容C5并联连接,电感器L2位于电容C3和电容C4的两端,并与电容C3和电容C4电性连接,电容C1和电容C2并联连接,且电容C1和电容C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
与AC

DC电源管理芯片M1的1号引脚和2号引脚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DC

DC供电电路包括DC

DC电源管理芯片U3、保险丝F2、电阻R4、电阻R5、电阻R6、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容C6、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1和电感器L3构成,其中保险丝F2的一端连接输入的12V直流电压,另一端与DC

DC电源管理芯片U3的5号引脚连接,二极管D1、电容C6和电容C10并联连接,且二极管D1、电容C6和电容C10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DC

DC电源管理芯片U3的5号引脚连接,电阻R4的两端分别与DC

DC电源管理芯片U3的4号引脚和5号引脚连接,电容C7、电容C8和电容C9并联连接,且电容C7、电容C8和电容C9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5和电感器L3连接,电容C11的两端分别与DC

DC电源管理芯片U3的1号引脚和6号引脚连接,二极管D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DC

DC电源管理芯片U3的6号引脚连接,电阻R6一端与DC

DC电源管理芯片U3的3号引脚连接,另一端接地。
[0008]优选的,所述主控MCU的型号为M058LDN。
[0009]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智能开关,该智能开关包括如上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一种驱动控制电路及智能开关,其中驱动控制电路包括继电器、供电电路、驱动控制回路和主控MCU,其中供电电路由AC

DC供电电路和DC

DC供电电路构成,AC

DC供电电路将220V的交流电转换为12V的直流电,并给继电器和驱动控制回路供电,DC

DC供电电路将12V的直流电转换为3V的直流电,并给主控MCU供电,驱动控制回路至少由两个三级管的冗余设计,解决了现有的驱动控制电路中单个器件失效造成的产品控制失效的问题,提升了电器开关驱动控制的可靠性,避免造成人身伤害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原理方框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
[0014]图3为本技术AC

DC供电电路的电路图;
[0015]图4为本技术DC

DC供电电路的电路图。
[0016]图中的附图标记及名称如下:
[0017]1、继电器;2、供电电路;21、AC

DC供电电路;22、DC

DC供电电路;3、驱动控制回路;4、主控MCU;5、控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继电器(1)、供电电路(2)、驱动控制回路(3)和主控MCU(4),其中供电电路(2)由AC

DC供电电路(21)和DC

DC供电电路(22)构成,AC

DC供电电路(21)将220V的交流电转换为12V的直流电,并给继电器(1)和驱动控制回路(3)供电,所述DC

DC供电电路(22)将12V的直流电转换为3V的直流电,并给主控MCU(4)供电,所述驱动控制回路(3)的输入端与继电器(1)连接,输出端与主控MCU(4)连接,且驱动控制回路(3)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一分压电阻R1、第二分压电阻R2、第三分压电阻R3、第四分压电阻R7、第五分压电阻R8和隔离二极管D3,其中第一分压电阻R1的一端连接12V的直流供电端,另一端与第一三级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三级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且第一三级管Q1的基极分别与第二分压电阻R2和第三分压电阻R3连接,所述第三分压电阻R3远离第一三级管Q1一端与隔离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隔离二极管D3的阳极分别与主控MCU(4)和第四分压电阻R7连接,第四分压电阻R7和第五分压电阻R8并联连接,且第四分压电阻R7和第五分压电阻R8均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集电极与继电器(1)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开关(5),所述控制开关(5)与继电器(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AC

DC供电电路(21)由AC

DC电源管理芯片M1、保险丝F1、电位器RP1、可调节电阻RV1、电感器L1、电感器L2、电容CR1、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和电容C5构成,其中保险丝F1的一端与输入交流电的火线连接,另一端与电感器L1的2号引脚连接,电位器RP1的一端与输入交流电的零线连接,另一端与电感器L1的1号引脚连接,电感器L1的3号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魁雄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粤景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