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模压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7879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感模压成型装置,它包括有下模座,下模座顶部安装有下型板,下型板顶部设有下凹形成的型腔,型腔底部的下型板上设有上下贯穿的增粉孔,增粉孔下部活动套装有顶粉柱,顶粉柱底部向下穿过下模座与下动力源连接,下型板上方设有上型板,上型板安装在上模座底部,上型板底部安装有芯柱,芯柱位于相应的型腔中心处正上方。采用本方案后即可以节约线圈的成本,而且可以使电感体积更小,致密性更高。性更高。性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感模压成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电感制备
,尤其是指一种电感模压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模压电感作为芯片周边的主要被动原件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智能硬件系统,例如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智能家电、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各种通讯终端及服务器等,其主要功能在于电磁信号及能量的转换、存储及滤波。模压电感有线圈绕组和铁芯构成,线圈预置在模具中,通过金属软磁粉末将线圈内部及周边的空余空间填充并压制成型而获得,其具有优秀的抗EMI干扰能力及完全封闭的磁结构;传统的模压电感在制作时,先将线圈绕卷或套装在芯柱上,上模座带动芯柱将线圈放至下模座的型腔内,再布料,然后模压成型,这种方式在模压时,由于线圈内腔与外腔的间隙(间距)不同,导致粉料受力不均,模压时外腔粉料会向内腔挤压,造成线圈(线径)变形,线圈(线径)的变形量在30%左右,模压后的芯柱致密性较低,电感平均值为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致密性高、使用效果好的电感模压成型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电感模压成型装置,它包括有下模座,下模座顶部安装有下型板,下型板顶部设有下凹形成的型腔,型腔底部的下型板上设有上下贯穿的增粉孔,增粉孔下部活动套装有顶粉柱,顶粉柱底部向下穿过下模座与下动力源连接,下型板上方设有上型板,上型板安装在上模座底部,上型板底部安装有芯柱,芯柱位于相应的型腔中心处正上方。
[0005]所述的上型板上设有上下贯穿的芯柱孔,芯柱活动套装在芯柱孔内,芯柱顶部向上穿过芯柱孔和上模座后与芯柱同步杆连接,芯柱同步杆由安装在上模座顶部的芯柱气缸带动升降。
[0006]所述的上模座由上动力源带动升降,上动力源、下动力源为电机或液压缸。
[0007]所述的型腔为多个,呈矩阵分布在下型板顶部,上型板的形状与型腔的形状相匹配。
[0008]所述的顶粉柱呈圆形,其直径小于或等于线圈的直径,顶粉柱底部与同步板连接,同步板与下动力源连接。
[0009]本技术在采用上述方案后,将线圈绕卷或套装在芯柱上,上模座在上动力源的带动下下降,使线圈进入型腔内,线圈底部与型腔底部接触后,芯柱气缸的活塞杆收缩带动芯柱上升,使芯柱退出线圈,上动力源带动上模座上升,此时线圈被留在型腔内,通过外部布料器将粉料布入型腔以及增粉孔内,上模座带动上型板下降,上型板底部插入型腔开始对粉料进行压制,上型板在压制的同时,顶粉柱在下动力源的带动下,向上顶升使增粉孔内的粉料向上进入型腔(线圈)内,从而使线圈内的粉料压制性更好,致密性更高。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的模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所有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为:参见附图1和附图2,本实施例所述的电感模压成型装置包括有下模座1,下模座1顶部安装有下型板2,下型板2顶部设有下凹形成的型腔3,型腔3为多个,呈矩阵分布在下型板2顶部,上型板6的形状与型腔3的形状相匹配;型腔3底部的下型板2上设有上下贯穿的增粉孔4,增粉孔4下部活动套装有顶粉柱5,顶粉柱5呈圆形,其直径小于或等于线圈的直径,顶粉柱5底部与同步板连接,同步板与下动力源连接;顶粉柱5底部向下穿过下模座1与下动力源连接,下型板2上方设有上型板6,上型板6安装在上模座9底部,上模座9由上动力源带动升降,上动力源、下动力源为电机或液压缸;上型板6底部安装有芯柱7,上型板6上设有上下贯穿的芯柱孔,芯柱7活动套装在芯柱孔内,芯柱7顶部向上穿过芯柱孔和上模座9后与芯柱同步杆8连接,芯柱同步杆8由安装在上模座9顶部的芯柱气缸带动升降;芯柱7位于相应的型腔3中心处正上方。
[0013]在采用上述方案后,上动力源、下动力源采用电机或液压缸,电机或液压缸通过外部系统控制同步升降,在进行电感压制时,原始的芯柱气缸活塞杆伸出,芯柱下部伸出位于上型板下方,顶粉柱顶部低于型腔底部水平面,将线圈绕卷或套装在芯柱上,上模座在上动力源的带动下下降,使线圈进入型腔内,线圈底部与型腔底部接触后,芯柱气缸的活塞杆收缩带动芯柱上升,使芯柱退出线圈,此时芯柱底部与上型板底部齐平,上动力源带动上模座上升,此时线圈被留在型腔内,通过外部布料器将粉料布入型腔以及增粉孔内,上模座在上动力源的带动下下降,上模座带动上型板同步下降,上型板底部插入型腔开始对粉料进行压制,上型板在压制的同时,顶粉柱在下动力源的带动下,向上顶升使增粉孔内的粉料向上进入型腔(线圈)内,上型板、顶粉柱为同步运动,从而使线圈内的粉料(芯柱)压制性更好,致密性更高;以模压4R7(品名)为例,线圈在相同圈数时,以常规方式模具时,电感平均值为4.23μH,中柱的粉料的致密性由2.5mm压缩到1.2mm;线径的变形量在30%左右,在采用本方案的模具后,电感平均电感值达到5.4μH,中柱的粉料的致密性由3.5mm压缩到1.2mm,线径的变形量在15%左右;各项参数远远优于传统方式,采用本方案后线包可以少绕1圈线,在模压后的电感平均值为4.8μH,高于传统模压的电感平均值;采用本方案后即可以节约线圈的成本,而且可以使电感体积更小,致密性更高。
[0014]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技术之形状、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感模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下模座(1),下模座(1)顶部安装有下型板(2),下型板(2)顶部设有下凹形成的型腔(3),型腔(3)底部的下型板(2)上设有上下贯穿的增粉孔(4),增粉孔(4)下部活动套装有顶粉柱(5),顶粉柱(5)底部向下穿过下模座(1)与下动力源连接,下型板(2)上方设有上型板(6),上型板(6)安装在上模座(9)底部,上型板(6)底部安装有芯柱(7),芯柱(7)位于相应的型腔(3)中心处正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模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型板(6)上设有上下贯穿的芯柱孔,芯柱(7)活动套装在芯柱孔内,芯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立良宋树华苏立锋李章成刘明松龙清寿苏学远刘迪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创一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