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端面磨床自动上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7815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端面磨床自动上料机构,包括前后调节器、左右调节器、底座、固定座、气缸、上料头和上料带,前后调节器安装于磨床上,左右调节器活动架设于前后调节器的上方,底座滑动设置于左右调节器上,固定座安装于底座的后侧,气缸安装于固定座上且动力输出端穿过固定座、底座并连接有顶头,顶头穿插于上料头内,上料头安装于底座的前侧,上料带的下端与上料头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计可拆卸式上料道,提高了工装的通用性,配合自动旋转料盘使用,只需在静止的上料道中添加叠放待加工物料即可自动、精准、便捷地将物料送至料盘上相应料套中,省时省力,且能有效的避免员工接触机床加工部位,大大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大大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大大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端面磨床自动上料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磨床
,具体为一种双端面磨床自动上料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双端面加工,顾名思义就是对工件的上下两个端面同时进行磨削加工,也称双面磨,双端面加工的设备通常有卧式和立式两种型式,加工时,工件由直线式或旋转式等送料设备引导经过砂轮。这种磨削加工设备功率很高,适用于大批量轴承环和活塞环等产品的加工,效率高。
[0003]然而,现有的双端面磨床在上料时存在以下的问题:现有的立式双端面加工设备,在加工产品时务必需要料盘旋转的配合,当料盘带动产品旋转磨削时需要操作工通过手拿手放的方式将产品放入料盘中,费时费力,且稍微不注意时将会导致操作工受伤,安全性较差。为此,需要设计相应的技术方案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端面磨床自动上料机构,解决了现有的立式双端面加工设备,在加工产品时务必需要料盘旋转的配合,当料盘带动产品旋转磨削时需要操作工通过手拿手放的方式将产品放入料盘中,费时费力,且稍微不注意时将会导致操作工受伤,安全性较差,这一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端面磨床自动上料机构,包括前后调节器、左右调节器、底座、固定座、气缸、上料头和上料带,所述前后调节器安装于磨床上,所述左右调节器活动架设于前后调节器的上方,所述底座滑动设置于左右调节器上,所述固定座安装于底座的后侧,所述气缸安装于固定座上且动力输出端穿过固定座、底座并连接有顶头,所述顶头穿插于上料头内,所述上料头安装于底座的前侧,所述上料带的下端与上料头相连接,所述上料带的表面加工成型有上料孔,所述上料带的外侧还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通过螺栓覆盖于上料孔的外侧;
[0006]所述前后调节器包括表面开设有轨槽的工装连接座和安装于轨槽一端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转动穿插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的内端与左右调节器相连接;
[0007]所述左右调节器包括滑块和固定于滑块上方的安装座,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轨槽内,所述调节螺栓螺纹穿过滑块且末端与轨槽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安装座的表面开设有两组导向槽,所述底座滑动设置于两组导向槽上。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上料头的内部形成有导料内腔,所述导料内腔的一侧开设有豁口,所述豁口与上料空的末端相连通。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上料带呈倾斜状设置且外端高度大于内端高度。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底座的底部加工成型有两组导向块,两组所述导向块分别滑动设置于两组导向槽内,所述底座上还固定有还螺纹穿插有定位螺栓,
所述定位螺栓的下端与安装座相抵触。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底座与固定座之间通过螺栓相连接且两者的中部均开设有穿口。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本方案设计了一种用于上端面磨床使用的上料机构,通过设计可拆卸式上料道,提高了工装的通用性,配合自动旋转料盘使用,只需在静止的上料道中添加叠放待加工物料即可自动、精准、便捷地将物料送至料盘上相应料套中,省时省力,且能有效的避免员工接触机床加工部位,大大提高了使用安全性,另外通过设计调节螺栓配合调节导轨使用,可以根据料盘的料套位置来调节工装的位置,且该立式双端面上料结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正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后视图。
[0016]图中:1、前后调节器;2、左右调节器;3、底座;4、固定座;5、气缸;6、上料头;7、上料带;8、顶头;9、上料孔;10、挡板;11、轨槽;12、工装连接座;13、固定板;14、调节螺栓;15、滑块;16、安装座;17、导向槽;18、导料内腔;19、豁口;20、导向块;21、定位螺栓;22、穿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

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端面磨床自动上料机构,包括前后调节器1、左右调节器2、底座3、固定座4、气缸5、上料头6和上料带7,前后调节器1安装于磨床上,左右调节器2活动架设于前后调节器1的上方,底座3滑动设置于左右调节器2上,固定座4安装于底座3的后侧,气缸5安装于固定座4上且动力输出端穿过固定座4、底座3并连接有顶头8,顶头8穿插于上料头6内,上料头6安装于底座3的前侧,上料带7的下端与上料头6相连接,上料带7的表面加工成型有上料孔9,上料带7的外侧还设置有挡板10,挡板10通过螺栓覆盖于上料孔9的外侧;
[0019]前后调节器1包括表面开设有轨槽11的工装连接座12和安装于轨槽11一端的固定板13,固定板13转动穿插有调节螺栓14,调节螺栓14的内端与左右调节器2相连接;
[0020]左右调节器2包括滑块15和固定于滑块15上方的安装座16,滑块15滑动设置于轨槽11内,调节螺栓14螺纹穿过滑块15且末端与轨槽11的内壁活动连接,安装座16的表面开设有两组导向槽17,底座3滑动设置于两组导向槽17上。
[0021]进一步改进地,如图1所示:上料头6的内部形成有导料内腔18,导料内腔18的一侧开设有豁口19,豁口19与上料孔9的末端相连通,这样的设计方式便于上料孔9内的物料从豁口19进入到上料头6内。
[0022]进一步改进地,如图1所示:上料带7呈倾斜状设置且外端高度大于内端高度,便于
内部的物料顺着上料带7下导并依次通过顶头8外推,达到自动上料的目的。
[0023]进一步改进地,如图2所示:底座3的底部加工成型有两组导向块20,两组导向块20分别滑动设置于两组导向槽17内,底座3上还固定有还螺纹穿插有定位螺栓21,定位螺栓21的下端与安装座16相抵触,这样的设计方式可以实现底座3在安装座16上进行左右移动,并通过定位螺栓21进行对位固定。
[0024]具体地,底座3与固定座4之间通过螺栓相连接且两者的中部均开设有穿口22,这样的设计方式便于气缸5的动力输出端从穿口22穿过并通过顶头8将物料从上料头6推出。
[0025]在使用时:本技术当需要进行上料时,工作人员首先对上料头6的位置进行调试,可以通过拧动调节螺杆14带动滑块15在轨槽11内前后调节,再通过底座3在安装座16上进行左右调节,调节完毕后通过定位螺栓21进行定位,从而达到对上料头6位置调节的目的,使得上料头6的物料便于进入到磨床加工位置处,然后工作人员将待加工物料依次放入上料带7的上料孔9内,达到存储备用的目的,位于下端的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端面磨床自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调节器(1)、左右调节器(2)、底座(3)、固定座(4)、气缸(5)、上料头(6)和上料带(7),所述前后调节器(1)安装于磨床上,所述左右调节器(2)活动架设于前后调节器(1)的上方,所述底座(3)滑动设置于左右调节器(2)上,所述固定座(4)安装于底座(3)的后侧,所述气缸(5)安装于固定座(4)上且动力输出端穿过固定座(4)、底座(3)并连接有顶头(8),所述顶头(8)穿插于上料头(6)内,所述上料头(6)安装于底座(3)的前侧,所述上料带(7)的下端与上料头(6)相连接,所述上料带(7)的表面加工成型有上料孔(9),所述上料带(7)的外侧还设置有挡板(10),所述挡板(10)通过螺栓覆盖于上料孔(9)的外侧;所述前后调节器(1)包括表面开设有轨槽(11)的工装连接座(12)和安装于轨槽(11)一端的固定板(13),所述固定板(13)转动穿插有调节螺栓(14),所述调节螺栓(14)的内端与左右调节器(2)相连接;所述左右调节器(2)包括滑块(15)和固定于滑块(15)上方的安装座(16),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传烨梁浩牟锦琪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瀚海轴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