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管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7596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支撑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顶管支撑装置,包括底板和支撑块,支撑块的内壁开设有用于放置顶管的顶管槽,还包括:用于带动顶管进行多方位移动的移动组件,且移动组件安装在底板的顶部上,底板的底部固定安装若干滚轮,以便于使滚轮进行移动,还包括:用于使底板移动的推拉组件,推拉组件包括:支撑杆,底板的顶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支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移动组件,具有能够实现带动顶管进行多方位移动的作用,通过带动顶管进行多方位移动,具有能够实现无需使整个装置移动就能够对顶管的位置进行调节,进而能够提高对顶管的微调精确度,节约了时间。节约了时间。节约了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管支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支撑
,具体是一种顶管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顶管施工就是非开挖施工方法,是一种不开挖或者少开挖的管道埋设施工技术,顶管法施工就是在工作坑内借助于顶进设备产生的顶力,克服管道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将管道按设计的坡度顶入土中,并将土方运走,一节管子完成顶入土层之后,再下第二节管子继续顶进,其原理是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间、中继间等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坑内穿过土层一直推进到接收坑内吊起。管道紧随工具管或掘进机后,埋设在两坑之间,在顶管顶入时需要对顶管进行支撑固定,在支撑固定时需要对顶管的位置进行微调,以保证顶管顶进时位置的准确。
[0003]目前在对顶管的位置进行微调时,通常是对顶管支撑装置的整个位置进行微调,由于顶管支撑装置体积大,这就导致在对顶管的位置进行微调时,会存在精确度难以控制的现象,需要往复调试,浪费时间。因此,专利技术一种顶管支撑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顶管支撑装置,使用移动组件带动顶管进行多方位移动的作用,通过带动顶管进行多方位移动,从而得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顶管支撑装置,包括底板,还包括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上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侧板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安装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固定连接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一螺杆螺纹连接安装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滑块内壁滑动连接安装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两侧均固定安装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上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侧板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安装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固定连接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二螺杆螺纹连接安装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滑块内壁滑动连接安装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支撑板顶部固定安装有盒体,所述盒体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输出端通过活塞杆固定安装有支撑块。
[000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推拉组件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之间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扶杆。
[000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固定组件包括螺柱,所述螺柱与底板的内壁螺纹连接安装,所述螺柱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板。
[000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移动组件连接安装有蓄电池。
[000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移动组件顶部安装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内壁开设有顶管槽。
[001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底板的底部固定安装若干滚轮。
[0011]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顶管支撑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
[0012]通过设置移动组件,实现带动顶管进行多方位移动的作用,进而通过带动顶管进行多方位移动,实现无需使整个装置移动就能够对顶管的位置进行调节,进而能够提高对顶管的微调精确度,节约了时间。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解释: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正视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移动组件俯视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支撑块结构示意图。
[0018]附图标记说明:
[0019]10、底板;11、滚轮;12、移动组件;13、推拉组件;14、固定组件;21、支撑杆;22、扶杆;31、螺柱;32、驱动板;41、第一侧板;42、第一螺杆;43、第一滑块;44、第一导向杆;45、第一伺服电机;46、第一支撑板;51、第二侧板;52、第二螺杆;53、第二滑块;54、第二导向杆;55、第二伺服电机;56、第二支撑板;61、盒体;62、电动推杆;71、支撑块;72、顶管槽;80、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2]实施例一:
[0023]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顶管支撑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24]如图1

图4所示,一种顶管支撑装置,包括底板10,底板10的顶端两侧均固定安装第一侧板41,第一螺杆4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两组第一侧板41之间,该轴承的外圈固定在第一侧板41上,该轴承的内圈固定第一螺杆42,第一滑块43螺纹连接在第一螺杆42上,且第
一滑块43的底部与底板10的顶部相接触,通过使第一滑块43的底部与底板10的顶部相接触,具有避免第一螺杆42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弯曲的现象,第一支撑板46固定安装在第一滑块43的顶部上,第一导向杆44固定安装在两组第一侧板41之间,通过设置第一导向杆44,具有避免第一滑块43发生转动的现象,且第一滑块43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一导向杆44,第一伺服电机45固定安装在一组第一侧板41上,且第一伺服电机45的输出轴与第一螺杆42固定连接,第一伺服电机45的输出轴直径与第一螺杆42的直径相同,第一支撑板46的顶部两侧均固定安装第二侧板51,第二螺杆5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两组第二侧板51之间,该轴承的外圈固定在第二侧板51上,该轴承的内圈固定第二螺杆52,第二滑块53螺纹连接在第二螺杆52上,且第二滑块53的底部与第一支撑板46的顶部相接触,通过使第二滑块53的底部与第一支撑板46的顶部相接触,具有避免第二螺杆52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弯曲的现象,第二支撑板56固定安装在第二滑块53的顶部上,第二导向杆54固定安装在两组第二侧板51之间,且第二滑块53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二导向杆54,通过设置第二导向杆54,具有避免第二滑块53发生转动的现象,第二伺服电机55固定安装在一组第二侧板51上,且第二伺服电机55的输出轴与第二螺杆52固定连接,第二伺服电机55的输出轴直径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管支撑装置,包括底板(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组件(12),所述移动组件(12)包括第一侧板(41),所述第一侧板(41)上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45),所述第一侧板(4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安装有第一螺杆(42),所述第一螺杆(42)固定连接第一伺服电机(45)的输出轴,所述第一螺杆(42)螺纹连接安装有第一滑块(43),所述第一滑块(43)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46),所述第一滑块(43)内壁滑动连接安装第一导向杆(44),所述第一支撑板(46)的顶部两侧均固定安装第二侧板(51),所述第二侧板(51)上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55),所述第二侧板(5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安装有第二螺杆(52),所述第二螺杆(52)固定连接第二伺服电机(55)的输出轴,所述第二螺杆(52)螺纹连接安装有第二滑块(53),所述第二滑块(53)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板(56),所述第二滑块(53)内壁滑动连接安装第二导向杆(54),所述第二支撑板(56)顶部固定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维程海林陈金永黎汉杰王纯团郑露华黄飞彪刘运奇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广西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