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墨分散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7453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墨分散缸,旨在解决当前缸体内残留的油墨不方便排除和不方便对缸体进行限位的技术问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表面开设有轨道槽,所述轨道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双向螺纹杆的两侧通过螺纹连接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的底端活动连接在所述轨道槽的内壁,所述挤压板的两侧设置有电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当缸体内油墨没有排除不彻底的时候,电推杆会带动衔接板上升,再让缸体外部的固定轴在衔接板内进行转动,以至于让缸体进行翻转,从而达到对缸体内残留的油墨进行排除,加快了分散缸内残留油墨排除时的速度,降低了操作人员在排除分散缸内残留油墨时的劳动强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墨分散缸


[0001]本技术涉及油墨分散领域,具体为一种油墨分散缸。

技术介绍

[0002]散缸又名拉缸,在油墨生产环节中,需要对半成品的油墨进行分散,在分散缸内进行搅拌,分散的目的是使用分散剂及机械力使固态物质均匀的分散于载体中而形成一个稳定的分散体系,以减少凝聚、分相、沉淀,同时使油墨具有良好的流动、流变性,使印刷时更加顺畅、均匀并提高印刷品的鲜艳、光泽度。
[0003]根据公开专利202223364964.3可知,一种油墨分散缸,涉及油墨分散
,解决了通常需要人工对于分散缸的内壁进行清理,不仅增加了清理负担,而且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的问题。一种油墨分散缸,包括:缸体;所述缸体采用圆筒形结构,缸体的内壁两侧均开设有矩形凹槽结构,且缸体的底部呈三角形阵列状旋转设置有三组万向轮结构;缸体的外侧设置有安装架;缸体的内侧滑动设置有刮板;所述刮板采用圆环形结构,刮板的外壁与缸体的内壁贴合,且刮板的内侧为斜面结构,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通过旋转第一螺杆带动卡块和刮板沿着缸体的内部向下滑动至缸体的底部解决了分散缸在使用完毕后,其内壁通常会粘连部分油墨,通常需要人工对于分散缸的内壁进行清理问题,使用过程中,传统的油墨分散缸内残留的油墨在排除时的速度比较慢,一般操作人员在排除分散缸内残留油墨时需要亲自将缸体提起后将油墨倒出,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不方便对油墨分散缸进行限位。为此,需要设计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油墨分散缸,以解决当前缸体内残留的油墨不方便排除和不方便对缸体进行限位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设计一种油墨分散缸,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表面开设有轨道槽,所述轨道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双向螺纹杆的两侧通过螺纹连接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的底端活动连接在所述轨道槽的内壁,所述挤压板的两侧设置有电推杆,所述电推杆的输出端通过衔接板连接有固定轴,两个所述固定轴之间固定连接有缸体。
[0006]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液压杆。
[0007]优选地,所述液压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横梁,所述横梁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横梁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
[0008]优选地,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过所述横梁的内部,并且固定连接有带动杆,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带动杆的衔接处活动连接在密封盖板的内部。
[0009]优选地,所述带动杆的另一端通过固定连接有分散头,所述分散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分散叶片。
[0010]优选地,所述密封盖板顶端的两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
[0011]优选地,所述衔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推杆的输出端,所述固定轴的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衔接板的内部,所述固定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缸体的外表面。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1.本技术通过电推杆、衔接板和固定轴的结合,当缸体内油墨没有排除不彻底的时候,电推杆会带动衔接板上升,再让缸体外部的固定轴在衔接板内进行转动,以至于让缸体进行翻转,从而达到对缸体内残留的油墨进行排除,加快了分散缸内残留油墨排除时的速度,降低了操作人员在排除分散缸内残留油墨时的劳动强度。
[0014]2.本技术通过双向螺纹杆、旋钮和挤压板的结合,当分散缸进行限位时,操作人员可以直接转动旋钮,以至于让旋钮带动双向螺纹杆在轨道槽的内部进行转动,这时双向螺纹杆会带动两个挤压板在轨道槽内进行相对移动,从而达到让两个挤压板对缸体的外部进行夹持固定,提高了缸体在限位时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双向螺纹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带动杆主视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分散头底部视图;
[0020]图中:1、底座;11、轨道槽;12、双向螺纹杆;13、旋钮;14、挤压板;15、电推杆;16、衔接板;17、固定轴;18、缸体;2、液压杆;21、横梁;22、驱动电机;23、支撑柱;24、带动杆;25、密封盖板;26、分散头;27、分散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2]实施例1:一种油墨分散缸,参见图1至图5,包括底座1,底座1的表面开设有轨道槽11,轨道槽1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双向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钮13,双向螺纹杆的两侧通过螺纹连接有挤压板14,挤压板14的底端活动连接在轨道槽11的内壁,挤压板14的两侧设置有电推杆15,电推杆15的输出端通过衔接板16连接有固定轴17,两个固定轴17之间固定连接有缸体18,当缸体18内油墨没有排除不彻底的时候,电推杆15会带动衔接板16上升,再让缸体18外部的固定轴17在衔接板16内进行转动,以至于让缸体18进行翻转,从而达到对缸体18内残留的油墨进行排除,加快了分散缸内残留油墨排除时的速度,降低了操作人员在排除分散缸内残留油墨时的劳动强度,当分散缸进行限位时,操作人员可以直接转动旋钮13,以至于让旋钮13带动双向螺纹杆在轨道槽11的内部进行转动,这时双向螺纹杆会带动两个挤压板14在轨道槽11内进行相对移动,从而达到让两个挤压板14对缸体18的外部进行夹持固定,提高了缸体18在限位时的便捷性。
[0023]具体的,参见图2,底座1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液压杆2,液压杆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横梁21,横梁2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2,横梁2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3,液压杆2带动横梁21进行升降的过程中横梁21会通过支撑柱23带动密封盖板25一起升降,
从而让密封盖板25对缸体18顶端进行密封。
[0024]进一步的,参见图2和图4,驱动电机22的输出端穿过横梁21的内部,并且固定连接有带动杆24,驱动电机22的输出端与带动杆24的衔接处活动连接在密封盖板25的内部,驱动电机22的输出端会带动带动杆24进行转动,在此过程中驱动电机22的输出端与带动杆24的衔接处会在密封盖板25的内部进行转动。
[0025]值得说明的是,参见图4,带动杆24的另一端通过固定连接有分散头26,分散头2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分散叶片27,方便让带动杆24带动分散头26进行转动,以至于让分散头26带动多个分散叶片27进行转动,从而达到对油墨进分散。
[0026]值得注意的是,参见图2,密封盖板25顶端的两端固定连接在支撑柱23的另一端,提高了密封盖板25对支撑柱23之间的牢固性。
[0027]值得介绍的是,参见图2,衔接板16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电推杆15的输出端,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墨分散缸,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表面开设有轨道槽(11),所述轨道槽(1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12),所述双向螺纹杆(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钮(13),所述双向螺纹杆(12)的两侧通过螺纹连接有挤压板(14),所述挤压板(14)的底端活动连接在所述轨道槽(11)的内壁,所述挤压板(14)的两侧设置有电推杆(15),所述电推杆(15)的输出端通过衔接板(16)连接有固定轴(17),两个所述固定轴(17)之间固定连接有缸体(18)。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墨分散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液压杆(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墨分散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杆(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横梁(21),所述横梁(2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2),所述横梁(2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俊庞豪庞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台锦豪印花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