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7418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具有烹饪腔的内胆、位于内胆外部的保温罩以及电磁加热装置,内胆的侧壁设有变径部,以将烹饪腔分为第一腔体以及位于第一腔体下部的第二腔体,第一腔体的内径大于第二腔体的内径;保温罩的侧壁设置有与变径部适配且用于承托内胆的支撑部,保温罩的侧壁设有位于支撑部下方的翻边,翻边具有固定面,固定面与电磁加热装置面接触以固定电磁加热装置。支撑部与变径部适配,实现保温罩对内胆的支撑,释放了内胆的底部空间,便于对内胆下方的部件进行安装,简化了对电磁加热装置的安装步骤,提高了对烹饪器具的生产效率,固定面增加了电磁加热装置与保温罩的连接面积,增加了电磁加热装置的稳定性。增加了电磁加热装置的稳定性。增加了电磁加热装置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烹饪器具


[0001]本申请属于厨房电器的
,具体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0002]压力锅一般包括具有烹饪腔的内胆、设于内胆外侧的保温罩以及位于内胆下方连接在保温罩底部的加热装置。为了获得更高的加热效率以及加热的均匀性,在一些高端机型上通常会采用电磁线圈作为加热装置,以利用电磁加热的方式对内胆进行加热。
[0003]当烹饪腔内的压力升高时,内胆会在气压的推动作用下产生向下的推力,而用于固定电磁线圈的线盘固定架通常为塑料材料,因此其强度较低,不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因此需要在保温罩上相应设置承压结构,用于承托内胆并承受内胆的下压力。然而,承压结构一般为设置在内胆底部的用于支撑内胆的支撑柱,从而造成位于内胆下方的部件较多,由于内胆下方的空间有限,进而对烹饪器具的生产效率造成了影响。
[0004]此外,为了将电磁加热装置安装到保温罩的底部,现有技术中通常在保温罩设置有安装结构,将电磁加热装置安装到保温罩上时,需要先将电磁加热装置的顶部与安装结构对准,然后再对保温罩或电磁加热装置施加推力,以使保温罩或电磁加热装置朝向两者靠近的方向运动,使得电磁加热装置与保温罩底部的安装结构插接配合,再使用螺钉对电磁加热装置进行固定,这就导致电磁加热装置的安装步骤较为繁琐,对烹饪器具的生产效率造成了影响。
[0005]另外,为了使得螺钉与对内胆之间形成避让空间,避免螺钉对内胆刮擦,需要在保温罩与电磁加热装置之间设置避让结构。但是,避让结构使得电磁加热装置与保温罩的固定位置至少部分区域为线接触,进而使得电磁加热装置与保温罩的连接稳定性较差,且由于加工误差、装配误差的存在,两者容易发生相对晃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0007]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具有烹饪腔的内胆、位于所述内胆外部的保温罩以及电磁加热装置,所述内胆的侧壁设有变径部,以将所述烹饪腔分为第一腔体以及位于第一腔体下部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径;
[0009]所述保温罩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变径部适配且用于承托所述内胆的支撑部,所述保温罩的侧壁设有位于所述支撑部下部的翻边,所述翻边具有固定面,所述固定面与所述电磁加热装置面接触以固定所述电磁加热装置。
[0010]本申请中的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下述附加技术特征:
[0011]所述变径部具有过渡面,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壁与所述过渡面之间的夹角θ满足:θ≥90
°

[0012]所述过渡面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引导曲面;和/或,
[0013]所述过渡面与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引导曲面。
[0014]所述保温罩的底部具有开口,所述保温罩的侧壁在所述开口处向外翻折形成所述翻边。
[0015]所述翻边沿所述保温罩的周向间隔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固定连接的固定孔。
[0016]所述电磁加热装置朝向所述内胆的一侧具有传热弧面,所述传热弧面朝向所述内胆的投影覆盖所述内胆的底壁以及侧壁的部分区域。
[0017]所述翻边具有向下弯折延伸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环绕于所述电磁加热装置的外周。
[0018]所述内胆的侧壁还设置有朝向所述烹饪腔内部凹陷的支撑筋,所述支撑筋位于所述变径部的上方。
[0019]所述内胆的侧壁在所述支撑筋和所述变径部之间具有直壁段。
[0020]所述变径部与所述内胆的口沿之间的高度为H1,所述内胆的高度为H2,其中H1≤1/3H2。
[0021]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0022]1.本申请中设于保温罩侧壁的支撑部与设于内胆侧壁的变径部配合,以实现保温罩对内胆的承托,将承压位置转移至保温罩的腰部,优化了烹饪器具内部的结构布局,提高空间利用率,释放内胆的底部空间,便于测温件等零部件的布置。同时内胆底部的空间增大,便于装配人员对位于内胆下方的部件进行组装,降低了装配难度,避免了在狭小的空间中对多个部件进行组装的情况,从而提高了烹饪器具的生产效率。
[0023]另外,设于保温罩侧壁具有固定面的翻边,降低了保温罩与电磁加热装置的定位难度,在将电磁加热装置安装至保温罩时,只需将电磁加热装置搭靠在翻边,或者使电磁加热装置的配合结构与翻边相抵即可,继而省去了固定前繁琐、复杂的对准定位步骤,从而简化了电磁加热装置的安装步骤,进而进一步提高了对烹饪器具的生产效率。
[0024]并且,将电磁加热装置安装到保温罩上之后,固定面与电磁加热装置面接触,增加了电磁加热装置与保温罩的接触面积,避免了电磁加热装置与保温罩之间存在线接触的情况,进而增加了电磁加热装置与保温罩的连接稳定性。
[0025]2.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变径部具有过渡面,过渡面与第一腔体内壁之间的夹角θ≥90
°
,继而使得烹饪腔中的调料或食物汤汁沸腾至第一腔体时,能够沿过渡面回流至下方,从而避免了食材在变径部处积存。另外,θ≥90
°
使得过渡面较为平缓,不易产生清洁死角,用户可轻易对过渡面进行清洁擦拭,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烹饪腔中的水或食物的汤汁较多并随着温度的升高在烹饪腔中翻滚时,过渡面还可以对翻滚的水或食物的汤汁进行导向,以增加水或食物汤汁在烹腔中的混合效果,进一步增加压力烹饪的效果。
[0026]3.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保温罩的底部具有开口,以使保温罩可以适配多种型号的内胆,增加保温罩的通用性和降低工厂的开模成本,并且便于为烹饪器具配置多种内胆以使烹饪器具实现多功能烹饪。保温罩的侧壁在开口处向外翻折形成了翻边,相较于向开口内部翻折的方式而言,内翻的方式会使得翻边占用开口的部分空间,减少开口的面积,而向外翻边不会对开口面积造成影响,从而可以在开口处布置更大体积的电磁
加热装置,进而增加电磁加热装置对内胆的覆盖面积,使得更多的磁感线经过并作用于内胆,进而增加对内胆的加热效率。
[0027]4.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外翻边具有定位部,定位部环绕于电磁加热装置的外周,将电磁加热装置安装至保温罩时,定位部可以对工作人员起到提示和参照的作用,以达到便于工作人员确定电磁加热装置所需安装位置的效果,并且定位部可以对与固定面面接触的电磁加热装置进行限位,以避免电磁加热装置与固定面面接触之后电磁加热装置与固定面相对运动到的情况,从而达到便于对电磁加热装置进行安装的效果。另外,将电磁加热装置固定在保温罩的底部后,定位部还可以对电磁加热装置在垂直于保温罩轴线方向的运动进行限位,进而进一步增加电磁加热装置与保温罩的连接稳定性。
[0028]5.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内胆的侧壁设置有支撑筋,支撑筋位于变径部的上方,一方面支撑筋可以增加内胆的强度,避免出现内胆变形的情况,增加内胆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支撑筋可以对蒸笼或沥脂釜进行支撑,便于对烹饪器具配置蒸笼或沥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具有烹饪腔的内胆、位于所述内胆外部的保温罩以及电磁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的侧壁设有变径部,以将所述烹饪腔分为第一腔体以及位于第一腔体下部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径;所述保温罩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变径部适配且用于承托所述内胆的支撑部,所述保温罩的侧壁设有位于所述支撑部下部的翻边,所述翻边具有固定面,所述固定面与所述电磁加热装置面接触以固定所述电磁加热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部具有过渡面,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壁与所述过渡面之间的夹角θ满足:θ≥90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面与所述第一腔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引导曲面;和/或,所述过渡面与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引导曲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罩的底部具有开口,所述保温罩的侧壁在所述开口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于凌振王涛龚益官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