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7394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8
本公开涉及一种气液分离装置,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包括气液分离罐以及设置在所述气液分离罐内的复合丝网除雾层;所述复合丝网除雾层包括沿待分离物料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丝网除雾层和第二丝网除雾层,所述第一丝网除雾层和第二丝网除雾层的丝网密度不同;在所述复合丝网除雾层的下方设置有液体导流器。本公开的气液分离装置适用于硫酸烷基化反应部分自汽化烃相中的气液分离,具有耐腐蚀和气液分离效率高的特点。效率高的特点。效率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液分离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涉酸烃高效气液分离
,具体地,涉及一种气液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石油炼制过程中,异丁烷和丁烯(或者丙烯、丁烯、戊烯的混合物)发生烷基化反应生产烷基化油是炼厂气加工的重要工艺过程。烷基化油是一种不含烯烃和芳烃、以C8支链烷烃为主的混合物,几乎无硫无氮,敏感性和蒸气压低,是清洁、理想的高辛烷值汽油调合组分。
[0003]目前工业上国内外主流的烷基化装置仍然采用硫酸法烷基化工艺和氢氟酸烷基化工艺。由于硫酸法烷基化技术的安全性优于氢氟酸法,近20年新建烷基化装置绝大部分采用硫酸法工艺,已成为当今炼油企业所选择的主流烷基化技术。但硫酸烷基化反应一般在0~10℃反应,需要反应物中异丁烷汽化压缩制冷,这就需要含异丁烷气相轻烃与酸烃相进行高效分离。涉酸烃高效气液分离除雾器属于气液分离装置,用于从气体中出去雾沫,气体中含有酸性酸烃雾沫时,会降低异丁烷气相烃的纯度,这样的气相进入压缩机,过多的含酸气相烃进入压缩机系统,会造成压缩机系统的腐蚀隐患,导致安全事故,严重时会造成压缩机带液损坏压缩机。
[0004]目前最常用的除雾器是单丝编织而成单密度的常规丝网除雾器,或由不同丝径的双丝编织而成的单密度常规丝网除雾器。但是现有的常规的单密度丝网除雾器在遇到分离罐内气相速度大,或进料液相流量大或进料中液滴直径很小时,这样往往会造成小液滴去除不彻底,或罐内掉落下降的液相被气相二次夹带,严重时除雾器会液泛,造成气液分离效率低,影响下游装置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液分离装置,该气液分离装置具有耐腐蚀和气液分离效率高的特点。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气液分离装置,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包括气液分离罐以及设置在所述气液分离罐内的复合丝网除雾层;所述复合丝网除雾层包括沿待分离物料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丝网除雾层和第二丝网除雾层,所述第一丝网除雾层和第二丝网除雾层的丝网密度不同;
[0007]在所述复合丝网除雾层的下方设置有液体导流器。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丝网除雾层的丝网密度为100~220kg/m3。
[0009]可选地,所述第二丝网除雾层的丝网密度为50~100kg/m3。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丝网除雾层包括第一编织网线;所述第一编织网线包括第一金属编织网线;
[0011]所述第二丝网除雾层包括第二编织网线和第三编织网线,所述第二编织网线包括非金属编织网线;所述第三编织网线包括第三金属编织网线。
[0012]可选地,所述液体导流器的上沿与所述第一丝网除雾层的底部边缘周向连接;所述液体导流器与所述气液分离罐罐体侧壁之间的夹角为15
°
~85
°

[0013]可选地,所述液体导流器包括液体导流片,所述液体导流片的形状为矩形、半圆形或扇叶形。
[0014]可选地,所述气液分离装置还包括气体入口、气体出口和液体出口,所述复合丝网除雾层设置于所述气液分离罐的中上部,距离所述气液分离罐顶部的距离为0.5~3.0m。
[0015]可选地,所述气体入口位于所述复合丝网除雾层和所述液体导流器的下方;所述气体入口位于所述气液分离罐的中下部,距离所述气液分离罐高度中心点所在的水平截面的距离为0.5~1.5m。
[0016]可选地,在所述气液分离罐内部气体入口处设置有进料分布器;所述进料分布器包括筛孔板;所述进料分布器横向固定在所述气液分离罐的内壁,平行于所述复合丝网除雾层。
[0017]可选地,所述进料分布器为叶片式分布器或旋流分布器。
[00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通过具有不同密度丝网除雾层的复合丝网除雾层和设置在所述复合丝网除雾层下方的液体导流器,有利于酸烃相中酸溶油的去除,具有气液分离效率高,操作弹性大的特点,能够适应烷基化工艺中不同的操作工况;同时有利于避免烷基化装置“壁流酸”腐蚀的发生,提高了气液分离装置的耐腐蚀程度;且减少了酸烃液滴和气体的接触,进一步减少气体中二次夹带液滴的情况。
[0019]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0]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1]图1是本公开的一种气液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一种硫酸烷基化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气体入口;2:气体出口;3:第二丝网除雾层;4:第一丝网除雾层;5:液体导流器;6:进料分布器;7:液体出口;8:气液分离罐;9:复合丝网除雾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上”、“下”、“顶”、“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只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不是指示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
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28]本公开提供一种气液分离装置,该气液分离装置包括气液分离罐8以及设置在气液分离罐8内的复合丝网除雾层9;复合丝网除雾层9包括沿待分离物料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丝网除雾层4和第二丝网除雾层3,第一丝网除雾层4和第二丝网除雾层3的丝网密度不同;在复合丝网除雾层9的下方设置有液体导流器5。
[0029]本公开的气液分离装置有利于酸烃相中酸溶油的去除,具有气液分离效率高,操作弹性大的特点,能够适应烷基化工艺中不同的操作工况;同时有利于避免烷基化装置“壁流酸”腐蚀的发生,提高了气液分离装置的耐腐蚀程度;且减少了酸烃液滴和气体的接触,进一步减少气体中二次夹带液滴的情况。
[0030]在本公开中,丝网密度是指单位体积中丝网的质量分数。
[0031]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气液分离装置还包括支撑件,支撑件包括沿器壁的支撑圈和固定螺栓,用于固定复合丝网除雾层;支撑件位于复合丝网除雾层9的上方或下方。
[0032]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丝网除雾层4的丝网密度为100~220kg/m3,可以初步拦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装置包括气液分离罐(8)以及设置在所述气液分离罐(8)内的复合丝网除雾层(9);所述复合丝网除雾层(9)包括沿待分离物料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丝网除雾层(4)和第二丝网除雾层(3),所述第一丝网除雾层(4)和第二丝网除雾层(3)的丝网密度不同;在所述复合丝网除雾层(9)的下方设置有液体导流器(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网除雾层(4)的丝网密度为100~220kg/m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丝网除雾层(3)的丝网密度为50~100kg/m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网除雾层(4)包括第一编织网线;所述第一编织网线包括第一金属编织网线;所述第二丝网除雾层(3)包括第二编织网线和第三编织网线,所述第二编织网线包括非金属编织网线;所述第三编织网线包括第三金属编织网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导流器(5)的上沿与所述第一丝网除雾层(4)的底部边缘周向连接;所述液体导流器(5)与所述气液分离罐(8)罐体侧壁之间的夹角为1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明会巩笑笑张晓昕宗保宁俞芳郜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