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组装、分解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7285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8
电机组装、分解工装,包括机架,其上设置有可拆卸的固定电机本体下端盖的固定底板;升降板,其沿垂直方向在机架上移动,且升降板可拆卸的与电机本体的上端盖进行连接;上顶杆和下顶杆,均设置于电机本体中转子的轴线上,并可控的在机架上垂直移动分别对转子的上下端进行抵触支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工装结构,能够无损的对电机进行组装分解,尤其在分解过程,能够更好的控制分解动力,而且能够提高分解的垂直度,最大限度的避免分解损坏,同时整个操作过程简单高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组装、分解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工装
,尤其是电机组装、分解工装。

技术介绍

[0002]电机在组装时以及在运行一段时间后需要分解进行清洗、除锈以及维护,一般较大型的电机,各个部件重量较大,且连接紧密,在组装以及分解时需要提供很大压力,因此给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多的不便。
[0003]目前的电机包括上端盖、电机定子、电机外壳、转子和下端盖;电机定子与电机外壳视为一体,因为是热套进去的,不可拆分;
[0004]且上述部件按照位置关系分为两个部分,上部分为上端盖、电机定子、电机外壳;下部分为转子和下端盖;上下两个部分在分解和组装时均需要很大的动力,主要由于定子和转子的结合需要克服很大的排斥力,而当定子和转子结合后又会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在分解时还需要克服瞬时的吸引力,因此分解时所采用的动力往往大于组装时所采用的动力,给组装和分解带来很大的难题。
[0005]另外由于定子和转子之间间距很小,对于电机转子和定子的拆除需要保持较高的垂直度,传统的分解方式很难实现。
[0006]为此,我们提出电机组装、分解工装。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电机组装、分解工装,能够无损的对电机进行组装分解,尤其在分解过程,能够更好的控制分解动力,而且能够提高分解的垂直度,最大限度的避免分解损坏。
[0008]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电机组装、分解工装,包括:
[0010]机架,其上设置有可拆卸的固定电机本体下端盖的固定底板;
[0011]升降板,其沿垂直方向在机架上移动,且升降板可拆卸的与电机本体的上端盖进行连接;
[0012]上顶杆和下顶杆,均设置于电机本体中转子的轴线上,并可控的在机架上垂直移动分别对转子的上下端进行抵触支撑。
[0013]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0014]所述机架还包括上固定板,上固定板和固定底板之间通过多个导杆进行连接,同时在固定底板的下端还连接有支撑框架。
[0015]所述升降板的上端连接有多个形成多边形的连杆,且多个连杆的上端连接有同一个端面,且端面的上端通过驱动杆连接有提升结构。
[0016]所述提升结构固定于机架上并可控的为升降板移动提供动力,提升结构包括伸缩杆、气缸或者液压缸。
[0017]所述提升结构包括手轮和减速机,减速机的输出轴与驱动杆进行连接,并由人工带动进行驱动,更好的控制输出动力。
[0018]所述上顶杆和下顶杆均通过各自的支架与机架进行连接,支架固定在机架上,且上顶杆和下顶杆分别螺纹连接在各自的支架上,并通过转动实现上下移动。
[0019]所述固定底板和电机本体之间设置有第一电机底座,第一电机底座通过其上设置的底座连接孔与固定底板进行连接,第一电机底座上设置有与电机本体上预留的第一螺孔相对应的第一电机容置腔,且电机本体通过螺丝与第一电机底座进行连接。
[0020]所述升降板上设置有与电机本体上预留的第二螺孔相对应的升降板连接孔。
[0021]所述第一电机底座采用硬度较高的柔性材质,如:聚甲醛。
[00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3]本技术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采用本技术的工装结构,能够无损的对电机进行组装分解,尤其在分解过程,能够更好的控制分解动力,而且能够提高分解的垂直度,最大限度的避免分解损坏,同时整个操作过程简单高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0024]同时,本技术还具备如下优点:
[0025](1).通过采用聚甲醛材料的第一电机底座和第二电机底座,一来硬度较高能够很好的与固定底板进行固定,同时能够提供较大的拉力,同时还能很好的对电机本体的下端盖进行固定,能够起到耐磨防护效果。
[0026](2).通过提升结构能够提供升降板上下移动的动力,同时采用多个连杆与升降板进行连接,能够提高升降板驱动的稳定性,防止倾斜,同时拉力更加均匀,提高升降板移动的垂直度,而且通过将升降板和电机本体通过螺丝连接在一起,提高连接效果,继而可以均匀的拉动电机本体的上部分,提高垂直度。
[0027](3).通过设置上顶杆和下顶杆,能够沿着转子的轴线进行上下位移,在上下部分分离之前,通过上顶杆和下顶杆对转子进行限位,让转子与上部分进行脱离;同时下顶杆向上的作用力,能够将转子从下部分中分解出来,从而实现对转子的分解。
[0028](4).由于上顶杆和下顶杆的作用,能够让转子始终处于垂直状态,提高垂直度。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31]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32]其中:100、提升结构;200、上固定板;300、上顶杆;400、升降板;500、电机本体;600、第一电机底座;700、下顶杆;
[0033]101、驱动杆;
[0034]201、导杆;202、固定底板;203、支撑框架;
[0035]301、上顶杆支架;
[0036]401、升降板连接孔;
[0037]501、电机外壳;502、转子;
[0038]601、底座连接孔;602、第一电机容置腔;
[0039]701、下顶杆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41]如图1

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机组装、分解工装,包括机架、升降板400、上顶杆300和下顶杆700。
[0042]本实施例中,机架包括固定底板202、上固定板200、导杆201和支撑框架203,用于整个装置的支撑和固定,固定底板202和电机本体500之间设置有第一电机底座600,第一电机底座600通过其上设置的底座连接孔601与固定底板202进行连接,第一电机底座600上设置有与电机本体500上预留的第一螺孔相对应的第一电机容置腔602,且电机本体500通过螺丝与第一电机底座600进行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底座600采用硬度较高的柔性材质,本实施例中采用聚甲醛,一来硬度较高能够很好的与固定底板202进行固定,同时能够提供较大的拉力,同时还能很好的对电机本体500的下端盖进行固定,能够起到耐磨防护效果。
[004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底座600通过设置第一电机容置腔602能够用于下端盖的固定,同时在第一电机底座600上通过设置不同型号的第二电机容置腔,用于对电机外壳501的固定,其通过电机外壳501与下端盖的共用连接孔与第一电机底座600上的第二电机容置腔进行连接,第二电机容置腔还能对裸露在外的定子线圈进行防护。
[004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另一个型号的第二电机底座用来分别与固定底板202和电机外壳501进行固定,从而方便将电机外壳501和上端板进行分解。
[0045]由于电机本体5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机组装、分解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其上设置有可拆卸的固定电机本体(500)下端盖的固定底板(202);升降板(400),其沿垂直方向在机架上移动,且升降板(400)可拆卸的与电机本体(500)的上端盖进行连接;上顶杆(300)和下顶杆(700),均设置于电机本体(500)中转子(502)的轴线上,并可控的在机架上垂直移动分别对转子(502)的上下端进行抵触支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组装、分解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还包括上固定板(200),上固定板(200)和固定底板(202)之间通过多个导杆(201)进行连接,同时在固定底板(202)的下端还连接有支撑框架(20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组装、分解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400)的上端连接有多个形成多边形的连杆,且多个连杆的上端连接有同一个端面,且端面的上端通过驱动杆(101)连接有提升结构(100)。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组装、分解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结构(100)固定于机架上并可控的为升降板(400)移动提供动力,提升结构(100)包括伸缩杆、气缸或者液压缸。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组装、分解工装,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任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金亿联圣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