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分析仪的分注及清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37116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分析仪的分注及清洗系统,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洗液单元、取样单元和废液回收单元,取样单元包括试剂针和定量泵;第一洗液单元通过第一管路与定量泵连通,第二洗液单元通过第二管路与洗站的试剂槽连通,第三洗液单元通过第三管路分别与洗站的清洗槽和取样针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第一、第二和第三洗液单元所提供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洗液均为样本反应体系用到的试剂,加注时可预先用与待加注试剂相同的洗液进行清洗,即使存在洗液残留也不会改变分注试剂的组成,减少残留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试剂分为三个单元,有效避免含有非挥发性盐或者具有腐蚀性物质的试剂经过定量泵,且还能提供试剂针的清洗效率。的清洗效率。的清洗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分析仪的分注及清洗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分析仪,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分析仪的分注及清洗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体外诊断领域中的自动分析仪由于易操作、高通量、重复性高等优点,已逐渐成为分析、检测、诊断的主流仪器。对分析仪来说,液路系统是影响样本前处理的核心系统之一。液路系统中样本或试剂的加样和分注主要是以不锈钢针为主,在加样时利用定量泵向不锈钢针内灌注试剂,使用后再用清洗液清洗不锈钢针,如CN104111342A所公开的精密加样系统。然而,由于材料的边壁效应,不锈钢针内壁的清洗液会存在残留,这些残留的清洗液可能会降低样本、试剂的浓度,改变样本、试剂组分比例,从而使检测结果与实际存在一定的偏差;另外,现有分析仪的液路系统中的清洗管路较为简单,清洗液种类较少,在短时间内很难把针清洗干净,清洗效率低且存在残留,这些残留容易引起样本之间的交叉污染而进一步影响检测结果。因而,如何提高针的清洗效率、保证清洗效果、减少偏差对提高分析仪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分析仪的分注及清洗系统。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所述的用于分析仪的分注及清洗系统,包括第一洗液单元、第二洗液单元、第三洗液单元、取样单元和废液回收单元,所述取样单元包括通过连接管路连接的试剂针和定量泵;所述第一洗液单元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定量泵连通,所述第二洗液单元通过第二管路与洗站的试剂槽连通,所述第三洗液单元通过第三管路分别与洗站的清洗槽和取样针连通;
[0006]所述废液回收单元具有与所述试剂槽连接的第一废液管路和与所述清洗槽连接的第二废液管路,所述第一废液管路和第二废液管路均与废液容器连接。
[0007]本技术根据反应体系所需要的试剂提供了三个洗液单元,第一洗液单元的第一洗液、第二洗液单元的第二洗液和第三洗液单元的第三洗液与样本处理时反应体系所需要用到的试剂一致,当需要分注试剂时先用对应的洗液对试剂针进行清洗,即使存在清洗液残留也不会改变分注试剂的组成;
[0008]第二洗液单元内向系统提供第二洗液,第二洗液为样本处理过程中所用到的、含有非挥发性盐或者具有腐蚀性物质的试剂,这类试剂在分注时容易损害定量泵。本技术将第二洗液单元与试剂槽连接在一起,向试剂槽内泵入第二洗液,将试剂针插入试剂槽进行抽吸即可,此时第二洗液并未经过定量泵,进一步保护定量泵;
[0009]第二洗液单元的第三容器内具有第三洗液,第三洗液为专用清洗液,能够溶解针壁上残留的待测物,实现残留待测物的快速清洗,提高清洗效率。
[0010]在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洗液单元具有至少两个第一容器,所
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容器连通且其另一端与所述定量泵连接,第一管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分配阀和第一泵,所述第一泵出口端的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第一阀为常闭阀。第一容器的数量与分析仪所需要的第一洗液种类一致,可通过第一分配阀实现每个第一容器与定量泵的连接,满足不同第一洗液的灌注。
[0011]更优选的,所述第一管路还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泵出口流量的调压阀。在实际安装时调压阀优选电磁比例阀,通过调节电流大小来控制该阀的开度,进而改变管阻,调节第一泵的出口流量,以满足不同工作状态的需求。
[0012]更优选的,所述第一废液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二阀和第二泵。为确保试剂针能够定量抽取试剂槽内的第二洗液,第二阀为常闭阀,在抽液完成后再打开第二阀和第二泵,将试剂槽内多余的第二洗液排出。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洗液单元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容器,所述第二管路的一端与第二容器连接且其另一端与所述试剂槽连接,且第二管路上设置有第三泵。更优选的,所述第二容器至少为两个并通过第二分配阀与第二管路连接。当第二洗液为两种或两种以上时对应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容器,可利用切换第二分配阀实现两个第二容器的切换,进而实现两种第二洗液的相互切换,以满足实际工作需求。
[0014]在本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洗液单元具有第三容器,所述第三管路具有与所述清洗槽连接的第一支路和与所述试剂针连接的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上具有第四泵,第二支路上间隔安装有第五泵和第三阀,且所述第三阀位于所述第五泵的出口端。工作时,第一支路上的第三泵可向清洗槽内抽送第三洗液,对试剂针的外壁进行清洗;第二支路上的第五泵将第三洗液抽送至试剂针的顶部,使第三洗液经试剂针自上而下流入至下方的清洗槽内,实现内壁清洗,进而实现了试剂针的内外壁清洗。
[0015]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洗液单元具有第三容器,所述第三管路具有安装有第四泵的主路和与第所述清洗槽连接的第一支路和与所述试剂针连接的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通过两位三通电磁阀与所述主路连接,且第二支路上设置有第三阀。在仪器运行中,通过控制两位三通电磁阀实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的切换,即能向清洗槽内充入第三洗液,还能从试剂针的顶部向试剂针内注入第三洗液,实现试剂针内外壁的清洗。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三容器和废液容器内部或下方设置有监控件,所述监控件为液位传感器或重量传感器,监控件的信号输出端与分析仪的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控制系统的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报警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在仪器运行过程中,利用液位传感器或重量传感器监控容器内的洗液量或废液量,当洗液不足或出现废液达到上限时,报警器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及时补充洗液或处理废液。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根据反应体系所需要的试剂提供了三个洗液单元,第一洗液单元的第一洗液、第二洗液单元的第二洗液和第三洗液单元的第三洗液与样本处理时反应体系所需要用到的试剂一致,当需要分注试剂时先用对应的清洗液对试剂针进行清洗,即使存在清洗液残留也不会改变分注试剂的组成;第二洗液单元内向系统提供第二洗液,第二洗液为样本处理过程中所用到的、含有非挥发性盐或者具有腐蚀性物质的试剂,这类试剂在分注时容易损害定量泵。本技术将第二洗液单元与试剂槽连接在一起,向试剂槽内泵入第二洗液,将试剂针插入试剂槽进行抽吸即可,此时
第二洗液并未经过定量泵,进一步保护定量泵;第二洗液单元的第三容器内具有第三洗液,第三洗液为专用清洗液,能够溶解针壁上残留的待测物,实现残留待测物的快速清洗,提高清洗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加注第二洗液相同的试剂时试剂针内的抽吸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的另一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可能出现的术语“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分析仪的分注及清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洗液单元、第二洗液单元、第三洗液单元、取样单元和废液回收单元,所述取样单元包括通过连接管路连接的试剂针和定量泵;所述第一洗液单元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定量泵连通,所述第二洗液单元通过第二管路与洗站的试剂槽连通,所述第三洗液单元通过第三管路分别与洗站的清洗槽和取样针连通;所述废液回收单元具有与所述试剂槽连接的第一废液管路和与所述清洗槽连接的第二废液管路,所述第一废液管路和第二废液管路均与废液容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分析仪的分注及清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洗液单元具有至少两个第一容器,所述第一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容器连通且其另一端与所述定量泵连接,第一管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分配阀和第一泵,且所述第一泵出口端的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分析仪的分注及清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还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泵出口流量的调压阀。4.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飞吴壮刘晓刘凯宋家玉李向广蔡克亚
申请(专利权)人:安图实验仪器郑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