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7052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沉淀池,包括有上下排列设置在沉淀池内的若干支架,支架上设有供污泥穿过的空间,每层支架上分别排列设置有若干半圆形管材,半圆形管材的开口朝下设置,大部分随着水流上升的污泥在经过半圆形管材下方时会被拦截,相较于传统的蜂窝填料,能够有效缩短污泥的沉降距离,缩短了沉淀时间;少部分流向半圆形管材上方的污泥在下沉至半圆形管材时,半圆形管材的凸面能够有利于污泥的滑落,防止污泥在半圆形管材的上方沉积,减少了堵塞情况的发生,且半圆形管材的半圆形结构也有利于分散受力,半圆形管材的凸面能够有效提高承载力,整体耐用性较好。整体耐用性较好。整体耐用性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淀池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池体,特别是一种沉淀池。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斜管沉淀池通常采用聚丙烯、聚氯乙烯或玻璃钢作为斜管填料材质,在高浊度、悬浮物较重或悬浮物粘度较大的情况下,斜管填料容易因无法支撑其重量而被压塌。其中最常用的斜管填料为聚丙烯蜂窝填料,蜂窝填料在制作时为将片材每层的接触点热熔焊接而成,焊接点较多,焊接成填料方块后需要通过绳子进行捆绑固定,制作较为复杂;且蜂窝填料的厚度较薄、硬度较小、与填料支架之间的接触通常为倾斜60
°
设置,耐久性和抗压能力一般。
[0003]公开号为“CN207270779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斜板沉淀池用防阻塞波形板,包括若干并排分布的波形板体,波形板体由多个半圆形管体组合而成,能够替代传统的平斜板,利于污泥汇集于波形板面波谷中,将污泥和水流隔开,提高了分离效率,但是当污泥量较大时,需要经常对波形板体进行清理;同时增加了振动机构来解决污泥阻塞问题,需要定期对振动机构进行维护,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辅助污泥滑落和防止污泥上浮的沉淀池。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沉淀池,包括有上下排列设置在沉淀池内的若干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供污泥穿过的空间,每层所述支架上分别排列设置有若干半圆形管材,所述半圆形管材的开口朝下设置。
[0007]位于下层的所述半圆形管材和位于上层的所述半圆形管材交错设置。
[0008]所述半圆形管材为中空管材,所述半圆形管材靠近下方所述支架的凹面为用于阻挡污泥上浮的阻挡部,所述半圆形管材远离下方所述支架的凸面为用于辅助污泥下沉滑落的防堵塞部。
[0009]位于下层的所述半圆形管材的最顶端与位于上层的所述支架的底面贴合,位于最上层的所述半圆形管材通过长螺杆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或通过胶粘在所述支架上。
[0010]所述半圆形管材为由UPVC管对半切割制成的管材。
[0011]所述支架为具有供污泥穿过的空间的方形框架、网格状框架或条状框架。
[0012]所述支架为由钢材制成的架体。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技术提供一种沉淀池,包括有上下排列设置在沉淀池内的若干支架,支架上设有供污泥穿过的空间,每层支架上分别排列设置有若干半圆形管材,大部分随着水流上升的污泥在经过半圆形管材下方时会被拦截,相较于传统的蜂窝填料,能够有效缩短
污泥的沉降距离,缩短了沉淀时间;少部分流向半圆形管材上方的污泥在下沉至半圆形管材时,半圆形管材的凸面能够有利于污泥的滑落,防止污泥在半圆形管材的上方沉积,减少了堵塞情况的发生,且半圆形管材的半圆形结构也有利于分散受力,半圆形管材的凸面能够有效提高承载力,整体耐用性较好。
[0015]2、本技术中位于下层的半圆形管材和位于上层的半圆形管材呈交错设置,水流上升在经过交错设置的半圆形管材时呈曲折上升状,更有利于污泥被半圆形管材拦截后沉降到底部,能够缩短污泥的沉降距离,缩短了沉淀时间。
[0016]3、半圆形管材为由UPVC管对半切割制成的管材,硬度较佳,且制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的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1]参照图1和图2,一种沉淀池,包括有上下排列设置在沉淀池4内的若干支架1,所述支架1上设有供污泥穿过的空间,每层所述支架1上分别排列设置有若干半圆形管材2,所述半圆形管材2的开口朝下设置。
[002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沉淀池,包括有上下排列设置在沉淀池4内的若干支架1,支架1上设有供污泥穿过的空间,每层支架1上分别排列设置有若干半圆形管材2,大部分随着水流上升的污泥在经过所述半圆形管材2下方时大部分会被拦截,相较于传统的蜂窝填料,能够缩短污泥的沉降距离,缩短了沉淀时间;少部分流向所述半圆形管材2上方的污泥在下沉至所述半圆形管材2时,半圆形管材2的凸面能够有利于污泥的滑落,防止污泥在半圆形管材2的上方沉积,减少了堵塞情况的发生,且所述半圆形管材2的半圆形结构也有利于分散受力,所述半圆形管材2的凸面能够有效提高承载力。
[0023]位于下层的所述半圆形管材2和位于上层的所述半圆形管材2呈交错设置,水流进入沉淀池4后的流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水流上升在经过交错设置的所述半圆形管材2时呈曲折上升状,传统的蜂窝填料为斜上的流水方式,污泥会随着水流向上流动,在本实施例中,污泥会被交错设置的半圆形管材2的阻挡部21拦截后沉降到底部,相较于传统的蜂窝填料,能够缩短污泥的沉降距离,缩短了沉淀时间。
[0024]所述半圆形管材2为中空管材,所述半圆形管材2靠近下方所述支架1的凹面为用于阻挡污泥上浮的阻挡部21,随着水流上升的污泥在经过所述半圆形管材2下方时大部分会被所述阻挡部21拦截,相较于传统的蜂窝填料,能够缩短污泥的沉降距离,缩短了沉淀时
间,同时污泥无法沉积在所述阻挡部21的凹面处,避免了污泥的淤积堵塞;所述半圆形管材2远离下方所述支架1的凸面为用于辅助污泥下沉滑落的防堵塞部22,少部分流向所述半圆形管材2上方的污泥在下沉时至所述防堵塞部22时,所述防堵塞部22的凸面能够有利于污泥的滑落,防止污泥在所述防堵塞部22的上方沉积,减少了堵塞情况的发生,且所述半圆形管材2的半圆形结构也有利于分散受力,所述防堵塞部22的凸面能够有效提高承载力,较大块的污泥在经过所述阻挡部21拦截后再经过所述防堵塞部22来分散滑落,整体耐用性较好。
[0025]位于下层的所述半圆形管材2的最顶端与位于上层的所述支架1的底面贴合,通过上层的所述支架1来对下层的半圆形管材2进行固定,位于最上层的所述半圆形管材2通过长螺杆3固定在所述支架1上或通过胶粘在所述支架1上。
[0026]所述半圆形管材2为由UPVC管对半切割制成的管材,硬度较佳,且制作简单方便。
[0027]所述支架1为具有供污泥穿过的空间的方形框架、网格状框架或条状框架,水流和污泥通过该空间进行曲折上升,经过多层的半圆形管材2,污泥被拦截后进行沉降。
[0028]所述支架1为由钢材制成的架体。
[0029]以上的实施方式不能限定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上下排列设置在沉淀池内的若干支架(1),所述支架(1)上设有供污泥穿过的空间,每层所述支架(1)上分别排列设置有若干半圆形管材(2),所述半圆形管材(2)的开口朝下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位于下层的所述半圆形管材(2)和位于上层的所述半圆形管材(2)呈交错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圆形管材(2)为中空管材,所述半圆形管材(2)靠近下方所述支架(1)的凹面为用于阻挡污泥上浮的阻挡部(21),所述半圆形管材(2)远离下方所述支架(1)的凸面为用于辅助污泥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英唐勇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博才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