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负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7019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防负压装置,包括中空壳体、活塞、镂空架和弹簧,所述中空壳体的下端外围具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用于与开设在管道上的连接口进行连接,所述中空壳体的内部设有从上往下依次连通的通道和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的下端开口,所述活塞位于第一容纳槽内可上下滑动,所述活塞的内周壁和容纳槽的周壁之间设有间隔结构,所述镂空架安装在中空壳体的下端,所述弹簧位于镂空架和活塞之间,所述弹簧通过弹力驱动活塞向上运动以对第一容纳槽的上端口进行封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平衡负压,防止该负压对大型布水系统造成不良影响。防止该负压对大型布水系统造成不良影响。防止该负压对大型布水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负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是防负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大型布水系统运行时,如果遇到管道堵塞或其他系统故障而高压泵仍然在运行的情况时,大型布水系统会产生较高的负压,造成大型布水系统的部件如管道、罐体等被吸瘪损毁,高压泵也会造成气蚀而报废等等,这样既带来经济损失,又需要大量时间进行维修更换,因此如何消除该负压对大型布水系统的不良影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防负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防负压装置,包括中空壳体、活塞、镂空架和弹簧,所述中空壳体的下端外围具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用于与开设在管道上的连接口进行连接,所述中空壳体的内部设有从上往下依次连通的通道和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的下端开口,所述活塞位于第一容纳槽内可上下滑动,所述活塞的内周壁和容纳槽的周壁之间设有间隔结构,所述镂空架安装在中空壳体的下端,所述弹簧位于镂空架和活塞之间,所述弹簧通过弹力驱动活塞向上运动以对第一容纳槽的上端口进行封堵。
[0006]进一步地,所述中空壳体的上端设有螺母形凸起,所述螺母形凸起的内部与通道连通。
[0007]进一步地,所述中空壳体的外周壁上设有环形延边。
[0008]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环形挡边、第一环形凹槽、第一外螺纹结构和第二外螺纹结构,所述第一密封圈套设在第一环形凹槽的外围并与第一环形挡边贴合,所述第一外螺纹结构的直径大于于第二外螺纹结构的直径。
[0009]进一步地,所述间隔结构包括多条凸条,多条所述凸条呈圆周阵列分布,多条所述凸条的下端平齐且均高于中空壳体的底面,所述活塞可滑动连接在多条凸条围成的空间内。
[0010]进一步地,所述活塞包括筒体和堵头,所述筒体的上端封口,所述堵头设在筒体的上端,所述筒体内设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的下端开口,所述弹簧位于第二容纳槽内。
[0011]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外周壁上开设有第二环形凹槽。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堵头的外周壁上开设有第三环形凹槽,所述第二密封圈套设在第三环形凹槽的外围并与第一容纳槽的上端贴合。
[0013]进一步地,所述镂空架包括上环片、下环片和连接筋,所述上环片和下环片均套设在中空壳体的下端内,所述上环片的外径小于或等于下环片的内径,所述上环片和下环片
沿上下方向之间具有间隔,所述连接筋固定连接在上环片和下环片之间。
[0014]进一步地,还包括辅助净化组件,所述辅助净化组件安装在中空壳体的下端,所述辅助净化组件包括滤芯、镂空罩和连接套,所述滤芯位于镂空罩内,所述镂空罩上开设有多个镂空孔,所述镂空罩通过连接套安装在中空壳体的下端。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大型布水系统包括管道,其管壁上开设有连接口,使用时,人工将本技术安装在该连接口上,这时中空壳体通过连接结构该连接口连接,该管道内部与第一容纳槽连通,在大型布水系统内部压力正常的情况下,该管道中的水压以及弹簧的弹力均驱动活塞向上运动,使其对第一容纳槽的上端口进行封堵,防止该管道中的液体通过本技术向外溢出。
[0017]当大型布水系统产生较大负压时,该管道内部随之产生负压,该负压驱动活塞克服弹簧的弹力向下运动,这时中空壳体内部的通道打开,外部空气先后穿过通道、活塞与第一容纳槽之间的间隔和镂空架进到该管道内部,以平衡该负压,防止该负压对大型布水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0018]图1:防负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防负压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3:防负压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0021]图4:防负压装置的中空壳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5:防负压装置的活塞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6:防负压装置的镂空架的立体示意图。
[0024]图7:防负压装置的镂空罩的立体示意图。
[0025]图8:防负压装置的连接套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
[0027]请参照图1至图5,防负压装置,包括中空壳体1、活塞2、镂空架3和弹簧4,中空壳体1的下端外围具有连接结构11,连接结构11用于与开设在管道上的连接口进行连接,中空壳体1的内部设有从上往下依次连通的通道12和第一容纳槽13,第一容纳槽13的下端开口,活塞2位于第一容纳槽13内可上下滑动,活塞2的内周壁和容纳槽的周壁之间设有间隔结构,镂空架3安装在中空壳体1的下端,弹簧4位于镂空架3和活塞2之间,弹簧4通过弹力驱动活塞2向上运动以对第一容纳槽13的上端口进行封堵。
[0028]请参照图1,中空壳体1的上端设有螺母形凸起14,螺母形凸起14的内部与通道12连通。
[0029]请参照图1,螺母形凸起14上设有母接头15,母接头15的内部与通道12连通。
[0030]还包括软管和公接头,软管的一端与公接头的一端固定连接,公接头的另一端套装在母接头15的外围并与其螺纹连接,软管的另一端朝下。通过设置母接头15、软管和公接头一方面可以保证空气的吸入,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空气中的灰尘下落沉积在通道12中。
[0031]请参照图1,中空壳体1的外周壁上设有多个环形延边16,多个环形延边16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列。人工将本技术从管道上拧掉后,人手带动环形延边16能方便将本技术提起。
[0032]请参照图3和图4,还包括第一密封圈1

1,连接结构11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环形挡边111、第一环形凹槽112、第一外螺纹结构113和第二外螺纹结构114,第一密封圈1

1套设在第一环形凹槽112的外围并与第一环形挡边111贴合,第一外螺纹结构113的直径A1大于于第二外螺纹结构114的直径A2。
[0033]请参照图1和图4,间隔结构包括多条凸条17,多条凸条17呈圆周阵列分布,多条凸条17的下端平齐且均高于中空壳体1的底面,活塞2可滑动连接在多条凸条17围成的空间内。间隔结构用于使第一容纳槽13和活塞2之间形成供空气流经的空间。
[0034]请参照图1和图5,活塞2包括筒体21和堵头22,堵头22设在筒体21的上端,筒体21的上端封口,筒体21内设有第二容纳槽211,第二容纳槽211的下端开口,弹簧4位于第二容纳槽211内。
[0035]请参照图5,筒体21的外周壁上开设有第二环形凹槽212,其用于减少筒体21的外周壁与多条凸条17的接触面积,以减少滑动摩擦力,提高筒体21滑动的顺畅度。
[0036]请参照图3和图5,还包括第二密封圈23,堵头22的外周壁上开设有第三环形凹槽221,第二密封圈23套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防负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壳体、活塞、镂空架和弹簧,所述中空壳体的下端外围具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用于与开设在管道上的连接口进行连接,所述中空壳体的内部设有从上往下依次连通的通道和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的下端开口,所述活塞位于第一容纳槽内可上下滑动,所述活塞的内周壁和容纳槽的周壁之间设有间隔结构,所述镂空架安装在中空壳体的下端,所述弹簧位于镂空架和活塞之间,所述弹簧通过弹力驱动活塞向上运动以对第一容纳槽的上端口进行封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负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壳体的上端设有螺母形凸起,所述螺母形凸起的内部与通道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负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壳体的外周壁上设有环形延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负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设置的第一环形挡边、第一环形凹槽、第一外螺纹结构和第二外螺纹结构,所述第一密封圈套设在第一环形凹槽的外围并与第一环形挡边贴合,所述第一外螺纹结构的直径大于于第二外螺纹结构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负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结构包括多条凸条,多条所述凸条呈圆周阵列分布,多条所述凸条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付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海源水处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