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防侵入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6718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载防侵入模组,其包括上壳体、传感器线路板、透镜、主控板以及下壳体,所述上壳体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底部开设有透镜安装孔,所述第二卡槽开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与外界相连通;所述传感器线路板,所述传感器线路板上设置有热释电传感器和温度芯片,所述热释电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温度芯片位于所述第二卡槽内;所述透镜设置在所述热释电传感器上方的透镜安装孔中;所述主控板位于所述传感器线路板下方,并与传感器线路板上的热释电传感器和温度芯片分别连接。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双腔室结构,使得热释电传感器和温度芯片处在两个相互独立的腔室内。度芯片处在两个相互独立的腔室内。度芯片处在两个相互独立的腔室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防侵入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传感器
,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车载防侵入模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当今世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产业也在飞速的发展,人们对于车辆的智能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车辆安全也是作为汽车功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包括防止使用发动机和防止入侵。其中,防止入侵指的是防止他人(包含使用工具)侵入车辆内部(如成员厢、行李厢等)进行盗窃或者破坏。
[0003]目前,车载防侵入功能作为安全防盗探测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具体防范手段主要包括:
[0004](1)随时确定车辆的位置和安全状况
[0005]如公开号为CN202806683U的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新型汽车防盗系统,该系统利用GPS模块对汽车进行防盗,结合GPS技术和GSM技术解决现有汽车防盗系统的误报率高的问题,大幅度地提升报警的准确性;
[0006](2)对入侵行为进行探测并及时报警
[0007]如公开号为CN 216596449U的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汽车事故报警系统,车主通过遥控单元启动防盗单元,利用震动传感器和热释电红外探测单元同时采集报警信号,并传输至主控单元进行分析,输出信号进行声光报警;
[0008]防范手段(1)属于事后被动式防盗,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单片机技术的推广应用,利用热释电红外探测单元等进行事前防盗的防范手段(2),应用前景逐渐广阔。
[0009]需要说明的是,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利用热释电材料的自发极化强度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电荷移动的特性,以非接触方式检测出人体辐射的红外能量的变化,将其转化成电信号,以电压或电流形式输出;
[0010]由于车内属于密闭环境,车内温度对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有一定影响,这导致现有模组灵敏度低,影响检测结果。
[0011]另外,现有的车载防盗设备还存在视野功能较小盲区较大以及操作安装繁琐等缺点。
[0012]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1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车载防侵入模组,可搭配不同的系统适用于车载与非车载领域,具有灵敏度高,反应迅速,视角大,安装便捷等优点。
[001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载防侵入模组,其包括:
[0015]上壳体,其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底部开设有
透镜安装孔,所述第二卡槽开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与外界相连通;
[0016]传感器线路板,所述传感器线路板上设置有热释电传感器和温度芯片,所述热释电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温度芯片位于所述第二卡槽内;
[0017]透镜,其位于所述热释电传感器上方的透镜安装孔中;
[0018]主控板,其位于所述传感器线路板下方,并与所述传感器线路板上的热释电传感器和温度芯片分别连接;
[0019]以及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连接。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1]1)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车载防侵入模组,包括上壳体、传感器线路板、透镜、主控板以及下壳体,上壳体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连接后,形成双腔室结构,使得热释电传感器和温度芯片处在两个相互独立的腔室内,温度芯片处于独立气室,通过透气孔与外界环境进行空气交换,避免热释电传感器影响温度芯片的检测结果,提升了防侵入响应的准确性;
[0022]2)本技术的双腔室结构,还能够避免车内温度影响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提高模组灵敏度;
[0023]3)本技术的上壳体为球面结构,增强了菲涅尔透镜的探测范围,使得探测的视野范围更广;
[0024]4)本技术在热释电传感器上方增加菲涅尔透镜,配合温度芯片补偿,使得不同状态下探测的精准度更高;
[0025]5)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之间采用卡扣安装结构,增加了安装的便捷性,使得组装效率大大提升。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7]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8]图3是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0]图5是本技术的剖视图一;
[0031]图6是本技术的剖视图二;
[0032]图中:1.上壳体;101.第一卡槽;102.第二卡槽;103.透镜安装孔;104. 透气孔;105.避让口;106.出线孔;
[0033]2.菲涅尔透镜;3.热释电传感器;4.温度芯片;5.传感器线路板;6.主控板;7.下壳体;701.凸块;702.卡扣件;703.凸台;8.安装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35]实施例1
[0036]附图1至附图3示出了一种车载防侵入模组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车载防侵入模组包括上壳体1、传感器线路板5、透镜、主控板6以及下壳体7;
[0037]所述上壳体1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卡槽101和第二卡槽102,所述第一卡槽101的底部开设有透镜安装孔103,所述第二卡槽102开设有透气孔104,所述透气孔104与外界相连通,如附图5所示;
[0038]所述传感器线路板5,所述传感器线路板5上设置有热释电传感器3和温度芯片4,所述热释电传感器3位于所述第一卡槽101内,所述温度芯片4位于所述第二卡槽102内;
[0039]所述透镜设置在所述热释电传感器3上方的透镜安装孔103中;
[0040]所述主控板6位于所述传感器线路板5下方,并与所述传感器线路板5上的热释电传感器3和温度芯片4分别连接;
[0041]所述下壳体7与所述上壳体1连接。
[0042]可以理解,所述热释电传感器3是一种能检测人身体发射的红外线而输出电信号的传感器;当有人员进入车内时,人体发出的红外线经透镜聚焦后,聚集在所述热释电传感器3中由热释电效应制成的红外感应源上,所述热释电传感器3产生的感应信号传输至所述主控板6,用于进行侵入检测。
[0043]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热释电传感器3位于所述第一卡槽101内,所述温度芯片4位于所述第二卡槽102内,在所述下壳体7与所述上壳体1连接后,形成两个相互独立的腔室;温度芯片4所处的腔室通过透气孔104与外界环境进行空气交换,避免了热释电传感器3所处腔室内部温度的影响;因此,本技术采用的双腔室结构,使得热释电传感器3和温度芯片4处在两个相互独立的腔室内,提升了不同状态下所述热释电传感器3产生的感应信号的准确性。
[004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镜为菲涅尔透镜2,所述菲涅尔透镜2的头部突出所述上壳体1设置;需要说明的是,人体发射的10μm左右的红外线通过菲涅尔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防侵入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其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底部开设有透镜安装孔,所述第二卡槽开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与外界相连通;传感器线路板,所述传感器线路板上设置有热释电传感器和温度芯片,所述热释电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温度芯片位于所述第二卡槽内;透镜,其位于所述热释电传感器上方的透镜安装孔中;主控板,其位于所述传感器线路板下方,并与所述传感器线路板上的热释电传感器和温度芯片分别连接;以及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防侵入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为菲涅尔透镜,所述菲涅尔透镜的头部突出所述上壳体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勇郝明亮金勇陈睿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炜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