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接口的接线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6680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6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接口的接线端子,包括背板,背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外壳组件,背板与第一外壳组件相交处设有接线组件,接线组件包括卡柱,背板与卡柱相交处设有第一卡板,第一外壳组件靠近卡柱的一侧设有第二卡板,第一卡板以及第二卡板与卡柱卡接连接,涉及接线端子技术领域,其中,接线组件的上方设有卡柱,卡柱的两侧开设有卡槽,在将接线组件与背板相互连接时,接线组件内部的卡槽与背板内部的第一卡板相互接触,并且卡柱另一侧的卡槽与第一外壳组件内部的第二卡板相互卡接,从而可以使得接线组件连接方便,在拆卸时通过将第一外壳组件拆卸,可以快速的将接线组件拆下。可以快速的将接线组件拆下。可以快速的将接线组件拆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接口的接线端子


[0001]本技术是关于接线端子
,特别是关于一种多接口的接线端子。

技术介绍

[0002]接线端子就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工业上划分为连接器的范畴。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和工业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精确,接线端子的用量逐渐上涨。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接线端子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多,而且种类也越来越多。
[0003]现有的接线端子在对整体结构安装时采用螺栓固定,若是需要对接线端子进行连接或者检查时,需要将整体外壳拆卸,拆卸不便并且整体进行拆卸步骤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的接线端子拆卸不便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接口的接线端子,接线组件的上方设有卡柱,卡柱的两侧开设有卡槽,在将接线组件与背板相互连接时,接线组件内部的卡槽与背板内部的第一卡板相互接触,并且卡柱另一侧的卡槽与第一外壳组件内部的第二卡板相互卡接,从而可以使得接线组件连接方便,在拆卸时通过将第一外壳组件拆卸,可以快速的将接线组件拆下。
[0005]本申请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多接口的接线端子,包括背板,所述背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外壳组件,所述背板与第一外壳组件相交处设有接线组件,所述接线组件包括卡柱,所述卡柱的下方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表壁设有若干个接线单元,所述背板与卡柱相交处设有第一卡板,所述第一卡板的一侧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表壁设有卡座,所述连接板与第二外壳组件相交处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外壳组件靠近卡柱的一侧设有第二卡板,所述第一卡板以及第二卡板与卡柱卡接连接,将接线组件与背板相互连接时,接线组件内部的卡柱与背板内部的第一卡板相互接触,并且卡柱另一侧的卡槽与第一外壳组件内部的第二卡板相互卡接,从而可以使得接线组件连接方便,在拆卸时通过将第一外壳组件拆卸,可以快速的将接线组件拆下。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外壳组件的表面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与第一外壳组件的连接方式为卡接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外壳组件的下方设有第二外壳组件,所述第二外壳组件与背板的连接方式为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安装第一外壳组件和第二外壳组件时,将第一外壳组件内部的限位板和第二外壳组件内部的限位槽滑动连接,可以使得第一外壳组件和第二外壳组件连接紧密,所述第一外壳组件包括第一外壳主体,所述第一外壳主体靠近第二外壳组件的一侧设有限位板,所述第一外壳主体与盖板相交处开设有卡接槽。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外壳组件包括第二外壳主体,所述第二外壳主体的内部设有横板,所述第二外壳主体的表壁设有固定孔,所述第二外壳主体靠近第一外壳组件的一侧设有限位槽,将第二外壳组件内部的限位槽和第一外壳组件内部的限位板相互滑动连接,可
以使得第一外壳组件和第二外壳组件连接紧密,最后通过接线孔将电线与第一外壳组件内部的接线单元相互连接即可。
[0010]优选的,所述盖板包括防护板,所述防护板靠近第一外壳组件的一端设有第一插接板,所述防护板靠近第二外壳组件的一端设有第二插接板,在盖板的上下两端各设有一个第一插接板以及第二插接板,且第一插接板和第二插接板与第一外壳组件和第二外壳组件相互连接,可以在盖板的作用下对第一外壳组件内部的接线组件进行防护。
[0011]本申请实施例的优点是:
[0012]1、本技术中接线组件的上方设有卡柱,卡柱的两侧开设有卡槽,在将接线组件与背板相互连接时,接线组件内部的卡槽与背板内部的第一卡板相互接触,并且卡柱另一侧的卡槽与第一外壳组件内部的第二卡板相互卡接,从而可以使得接线组件连接方便,在拆卸时通过将第一外壳组件拆卸,可以快速的将接线组件拆下。
[0013]2、本技术中在盖板的上下两端各设有一个第一插接板以及第二插接板,且第一插接板和第二插接板与第一外壳组件和第二外壳组件相互连接,可以在盖板的作用下对第一外壳组件内部的接线组件进行防护。
[0014]3、本技术中在第二外壳组件内部设有限位槽,在第一外壳组件的下方设有限位板,在安装第一外壳组件和第二外壳组件时,将第一外壳组件内部的限位板和第二外壳组件内部的限位槽滑动连接,可以使得第一外壳组件和第二外壳组件连接紧密。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多接口的接线端子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背板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接线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盖板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第一外壳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第二外壳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0023]1、背板;11、连接板;12、卡座;13、连接孔;14、第一卡板;2、接线组件;21、卡柱;22、连接座;23、接线单元;3、盖板;31、防护板;32、第一插接板;33、第二插接板;4、第一外壳组件;41、第一外壳主体;42、第二卡板;43、卡接槽;44、限位板;5、第二外壳组件;51、第二外壳主体;52、横板;53、固定孔;54、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0025]实施例
[0026]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多接口的接线端子的具体结构,如图1

6所示,包括背板1,背板1的一侧设有第一外壳组件4,背板1与第一外壳组件4相交处设有接线组件2,接线组件2包括卡柱21,卡柱21的下方设有连接座22,连接座22的表壁设有若干个接线单元23,背板1与卡柱21相交处设有第一卡板14,第一卡板14的一侧设有连接板11,连接板11的表壁设有卡
座12,连接板11与第二外壳组件5相交处设有连接孔13,第一外壳组件4靠近卡柱21的一侧设有第二卡板42,第一卡板14以及第二卡板42与卡柱21卡接连接,将接线组件2与背板1相互连接时,接线组件2内部的卡柱21与背板1内部的第一卡板14相互接触,并且卡柱21另一侧的卡槽与第一外壳组件4内部的第二卡板42相互卡接,从而可以使得接线组件2连接方便,在拆卸时通过将第一外壳组件4拆卸,可以快速的将接线组件2拆下。
[00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0028]接线组件2内部的卡柱21与背板1内部的第一卡板14相互接触,并且卡柱21另一侧的卡槽与第一外壳组件4内部的第二卡板42相互卡接,从而可以使得接线组件2连接方便。
[0029]第一外壳组件4的表面设有盖板3,盖板3与第一外壳组件4的连接方式为卡接连接。
[0030]第一外壳组件4的下方设有第二外壳组件5,第二外壳组件5与背板1的连接方式为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安装第一外壳组件4和第二外壳组件5时,将第一外壳组件4内部的限位板44和第二外壳组件5内部的限位槽54滑动连接,可以使得第一外壳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接口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背板(1),所述背板(1)的一侧设有第一外壳组件(4),所述背板(1)与第一外壳组件(4)相交处设有接线组件(2),所述接线组件(2)包括卡柱(21),所述背板(1)与卡柱(21)相交处设有第一卡板(14),所述第一外壳组件(4)靠近卡柱(21)的一侧设有第二卡板(42),所述第一卡板(14)以及第二卡板(42)与卡柱(21)卡接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接口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组件(4)的表面设有盖板(3),所述盖板(3)与第一外壳组件(4)的连接方式为卡接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接口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组件(4)的下方设有第二外壳组件(5),所述第二外壳组件(5)与背板(1)的连接方式为通过螺钉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接口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组件(5)包括第二外壳主体(51),所述第二外壳主体(51)的内部设有横板(52),所述第二外壳主体(51)的表壁设有固定孔(5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桂生江刘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雷盾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