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形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6617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形连接器,包括主体部、多个接触界面、金属补强板和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匹配主体部的形状,覆盖于主体部的外表;所述金属补强板穿插于主体部,增强主体部的结构强度;所述接触界面及金属补强板可在主体部尚未成型前预先于模具内定位,以模内射出(Insert?Molding)技术一次成型,以此提升生产的效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薄形连接器主体部的结构强度高,可利用模内射出技术提升生产效能,金属外壳与主体部之间定位简易且牢固,并具有防电磁波干扰屏蔽以及接地效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薄形连接器,用以与对应的它端连 接器进行插接以完成信号的导通。
技术介绍
电子连接器的功能在于提供一可分离的界面,来连接电子系统内部的两个子系统 (或装置),其主要的作用方式,是由连接器与该系统(或装置)相互装配时,在接触界面上 产生的正向接触力,从而达到传递信号的目的。为配合系统或设备端的小型化设计,沟通及传递电子信号的连接器亦要求轻、薄。 连接器的主体部因需绝缘而以塑料材质通过在模内射出技术成型。连接器轻、薄化之后,其 结构的稳定性堪虑一直是存在的诟病;特别是插拔次数频繁,或连接紧密的情况下,不当的 外力往往导致连接器扭曲变形而无法正常运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特别是一种薄形连接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薄形连接器,该薄形连接器包括(1) 一主体部,所述主体 部设有多个槽穴;(2)多个接触界面,穿置于前述主体部的多个槽穴中;(3) —金属补强板, 避开前述接触界面穿插于主体部中。上述多个槽穴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槽穴;上述多个 接触界面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触界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上述薄形连接器的如下优选技术方案作为优选,所述主体部为矩形,所述槽穴设置于矩形的长边。作为优选,所述薄形连接器还包括一金属外壳,该金属外壳匹配主体部的形状,覆 盖于主体部的外表;该金属外壳对应于主体部矩形的二短边设有一框部,用以套接于所述 主体部矩形的二短边。作为优选,在所述主体部的短边外侧设有一嵌槽,所述金属外壳的框部在对应于 该嵌槽位置设有一朝嵌槽方向折入的扣片,提供与嵌槽在组装时干涉。作为优选,所述嵌槽中至少有两对应墙面具高低位的落差。作为优选,所述金属补强板于主体部矩形二短边的外侧至少凸出一扣点,所述金 属外壳的框部在对应该扣点位置设有一滑槽,提供与扣点在组装时干涉。作为优选,所述金属外壳的框部设有定位片,以使连接器固接于外部电路板上并 构成接地。作为优选,所述金属外壳的框部设有定位片,以使连接器固接于外部电路板上并 构成接地。作为优选,所述接触界面及金属补强板在主体部成型前预先于模具内定位,通过 模内射出一次成型。本技术提供的薄形连接器中,金属外壳匹配主体部的形状,覆盖于主体部的3外表;金属补强板穿插于主体部,增强主体部的结构强度。接触界面及金属补强板在主体部 尚未成型前预先于模具内定位,然后利用模内射出(Insert Molding)技术一次成型,提升 了生产的效能;金属外壳与主体部之间的干涉,使定位简易且牢固,并具有防电磁波干扰的 屏蔽以及接地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连接器的组合外观示意图。图3为图2中金属外壳与主体部之间组合关系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薄形连接器1主体部10槽穴101长边102短边103嵌槽104接触界面11金属补强板12扣点120金属外壳13框部130定位片131滑槽132扣片1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 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薄形连接器,包括一具有预定形状的主体部10,为塑料材质,较佳者,该主体部10约呈矩形,所述主 体部10设有相容的接触界面11的多个槽穴101,槽穴101设于主体部10矩形的长边102。 另外,主体部10矩形的短边103外侧设有一嵌槽104,且嵌槽104中至少有两对应墙面具高 低位的落差;多个接触界面11,对应且穿置于前述主体部10的多个槽穴101中;一金属补强板12,避开接触界面11穿插于主体部10,该金属补强板12至少于主 体部10矩形的二短边103的外侧凸出一扣点120 ;一金属外壳13,匹配前述主体部10的形状,覆盖于主体部10的外部,其对应主体 部10矩形的二短边103设有一框部130,用以套接于所述主体部10矩形的二短边103 ;所 述框部130设有定位片131,用以帮助该薄形连接器固接于外部的电路板上并构成接地;且 在对应前述金属补强板12的扣点120位置设有一滑槽132,并在对应前述主体部10的嵌槽 104位置设有一朝嵌槽104方向折入的扣片133。组装时,接触界面11与金属补强板12固定于主体部10后,金属外壳13以框部130 包覆住主体部10的外表,通过所述扣片133与对应主体部10的嵌槽104、以及滑槽132与 对应的金属补强板12的扣点120相互干涉而得到定位。特别是,通过嵌槽104两对应墙面 具有高低位的落差设计,更利于扣片133在组装时的扣持。值得一提的是前述接触界面11及金属补强板12固定在主体部10的方式,可以 在主体部10尚未成型前预先定位于模具内,以模内射出(Insert Molding)技术一次成型, 以此提升生产的效能;其次,金属补强板12可以增加主体部10的结构强度,防止其在插拔 时无法承受外力而扭曲变形;再者,金属外壳13的滑槽132与对应的金属补强板12的扣点 120相互接触干涉,可以增加薄形连接器接地的范围。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薄形连接器,不仅能满足轻、薄化的需求,更不失其 应有的结构强度,且有利于快速的工业化生产。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槽穴101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槽穴101 ;所述多个接触界 面11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接触界面1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技术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技术 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 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的内。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权利要求薄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设有多个槽穴;多个接触界面,穿置于前述主体部的多个槽穴中;一金属补强板,避开前述接触界面穿插于主体部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为矩形,所述槽穴设置于 矩形的长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形连接器还包括一金属外壳, 该金属外壳匹配主体部的形状,覆盖于主体部的外表;该金属外壳对应于主体部矩形的二 短边设有一框部,用以套接于所述主体部矩形的二短边。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部的短边外侧设有一嵌 槽,所述金属外壳的框部在对应于该嵌槽位置设有一朝嵌槽方向折入的扣片,提供与嵌槽 在组装时干涉。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嵌槽中至少有两对应墙面具高 低位的落差。6.如权利要求3 5任一项所述的薄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补强板于主体 部矩形二短边的外侧至少凸出一扣点,所述金属外壳的框部在对应该扣点位置设有一滑 槽,提供与扣点在组装时干涉。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的框部设有定位片,以 使连接器固接于外部电路板上并构成接地。8.如权利要求3 5任一项所述的薄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的框部设 有定位片,以使连接器固接于外部电路板上并构成接地。9.如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薄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界面及金属补 强板在主体部成型前预先于模具内定位,通过模内射出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薄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设有多个槽穴;  多个接触界面,穿置于前述主体部的多个槽穴中;  一金属补强板,避开前述接触界面穿插于主体部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长兴
申请(专利权)人:璞瑞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