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态背光亮度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36412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用液晶并控制从独立光源发光用于显示字符的发光控制方法,具体指一种LED显示面板的动态背光亮度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包括(1)间隔固定的阀值检测液晶显示屏中全屏像素点的亮度,并根据检测结果加权计算全屏的平均亮度值;(2)记录上述步骤中计算的平均亮度值,并累计固定数量的平均亮度值的取值样本后计算每组样本的平均样本值;(3)比较前后两次计算的平均样本值之间的差值,根据该差值的变化控制全屏亮度随之成比例改变。通过对全屏背光亮度的检测,控制全屏背光亮度变化以达到提升画面的亮度,并且避免漏光缺陷的目的,同时这种对亮度的控制还提升了整体的主观效果,以及动态对比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用液晶并控制从独立光源发光用于显示字符的发光控制方法,具体涉及一种LED显示面板的动态背光亮度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在现在应用广泛的液晶显示器中的液晶面板不发光,而是依靠液晶面板后的背光提供光源,从而完成显示功能。目前在液晶面板中使用较多的背光源是发光二极管LED,LED作为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其色彩还原性号,亮度均匀性好,寿命长,抗震性能好,已经应用在液晶面板的背光装置中。但是现有设计中,为了提高显示质量,克服其本身固有的缺陷,人们想到根据背光参数的变化对背光进行有效的控制,例如公开号为CN101159121名称为“背光源控制系统及方法”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背光源控制系统,包括背光源;二维光学测量单元,用于采集背光源的亮度参数,生成背光源的亮度分布数据;信号处理单元,用于从二维光学测量单元获取亮度分布数据,对亮度分布数据进行处理,生成控制背光源亮度的控制信号,并向背光源发送。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背光源控制方法,包括采集背光源的亮度参数;根据亮度参数生成背光源的亮度分布数据;根据亮度分布数据生成控制背光源亮度的控制信号;根据控制信号输出控制背光源亮度的驱动电流。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系统和方法,实现了背光源均一性的提高,从而提高显示质量,并解决了背光源中发光二极管自身存在的差异性。公开号为CN101441856,名称为“背光模块及控制背光模块的亮度的方法”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背光模块及控制背光模块的亮度的方法。所述背光模块包括多个发光源、一光感测器及一控制电路。所述多个发光源的每一发光源可独立操作。所述光感测器用来检测所述多个发光源的亮度以产生一亮度信号。所述控制电路用来根据所述亮度信号驱动所述多个发光源。当所述背光模块用于一扫描式背光的液晶显示器时,所述控制电路根据一显示信号关闭所述多个发光源的部分发光源。当所述多个发光源全部开启时,所述控制电路读取所述亮度信号,以根据所述亮度信号调整所述背光模块的亮度。公开号为CN101630484,名称为“背光控制器、使用其的显示装置及背光模块的控制方法”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背光控制器、使用其的显示装置及控制背光模块的方法。背光控制器包括时域加权模块及调光控制模块。时域加权模块计算提供至目前画面的第一背光亮度与目标背光亮度的权重和,以作为一调整背光亮度。其中,目标背光亮度为依据目前画面的影像内容所获得的。调光控制模块依据目标背光亮度,将调整背光亮度增加或减少一步阶值,并产生提供至下一画面的第二背光亮度。藉此,背光模块的背光亮度可快速且平稳地调整至目标背光亮度,以避免背光源的闪烁,且背光模块的背光亮度可随影像内容可适性地调整以降低功率消耗。公开号为CN1658110,名称为“背光源亮度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背光源亮度的控制方法,适用于笔记本电脑。本专利技术首先检索图像控制模组所输出的背光影像调节省电信号,另外又透过光检测模组检测外界环境的亮度,以得到周遭照明度值,再依据周遭照明度值求得对应外界环境亮度的周边亮度感测协定信号。然后依据背光影像调节省电信号和周边亮度感测协定信号来控制背光源亮度,使得笔记本电脑提升省电的功效。以上述专利技术代表的现有技术提供了利用背光亮度对背光进行控制的多种方法及装置,但是由于它们基于的目的各不相同,虽然它们均对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质量有了一定的改进,但是它们公开的控制方法并不充分,对提高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效果有限。因此,本专利技术就是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主要实现根据检测图像亮度的结果对液晶显不屏的背光売度进行动态调节的功能,目的是在检测到图像売度闻时提闻液晶屏背光的亮度,整体提升画面的亮度;检测到图像亮度低时降低液晶背光的亮度,避免液晶显示屏边缘漏光的现象太明显。对整机的主观效果,动态对比度的提升非常有益。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的背光调整调整方法或者装置改进幅度大,效果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源控制方法,通过对全屏背光亮度的检测,控制全屏背光亮度变化以达到提升画面的亮度,并且避免漏光缺陷的目的,同时这种对亮度的控制还提升了整体的主观效果,以及动态对比度。为了实现上述的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该控制方法包括(I)间隔固定的阀值检测液晶显示屏中全屏像素点的亮度,并根据检测结果加权计算全屏的平均亮度值;(2)记录上述步骤中计算的平均亮度值,并累计固定数量的平均亮度值的取值样本后计算每组样本的平均样本值,这里每组样本优选10个,计算之后存储在暂存器中以方便调用;(3)比较前后两次计算的平均样本值之间的差值,根据该差值的变化控制全屏亮度随之成比例改变。所述的平均亮度值为根据所述全屏每一像素点RGB三原色的亮度平均值再经过加权平均得到的,在整个全屏的像素点与当前帧图像采用的分辨率下的像素点数相同,当然如果像素点利用的色彩呈现方法不是RGB方式也是完全可以的,这可以具体情况再具体确定。而如果上述像素采用RGB方式表示,所述的单一像素点RGB三原色的数据范围为0-2n-l,其中η为系统内数据表示的位数。也就是说整个显示系统中数据表示位数越多,那么用于表示像素点色彩的范围就越大,色彩就越丰富。而整个液晶显示器的像素点的确定是通过对全屏在固定阀值时间内的行扫描以及场扫描确定的,所述的固定阀值优选为0.2s。而全屏亮度通过控制PWM信号的占空比以在特定的时间内达到对背光的渐变控制的,这种控制可以防止由于亮度的突然变化而对观察者的视觉造成不利的冲击。至于PWM信号占空比的变化对背光亮度的控制,由于是公知的,在这里也不赘述了。另一种较为节省系统资源并加快计算速度的方式是将所述全屏被划分为至少两个不同的亮度区域,每个亮度区域根据本区域内的像素值为基础计算本区域内所述的平均亮度值以及平均样本值,并分别再根据不同区域内计算的平均样本值计算全屏平均样本值,并根据全屏平均样本值分别控制本区域内亮度的改变。利用上述的方法划分显示屏的区域可以将全屏划分为形状相同的规则区域或者所述亮度区域为对所述全屏划分的形状不同的规则区域。同时更优选的所述的不同亮度区域内的像素点的数量应该是相同的,不同区域内的亮度检测通过同一检测单元进行同步检测。所述的检测单元通过访问帧存储器内的内容获得当前显示图像的参数内容。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光源控制方法,通过对全屏背光亮度的检测,控制全屏背光亮度变化以达到提升画面的亮度,并且避免漏光缺陷的目的,同时这种对亮度的控制还提升了整体的主观效果,以及动态对比度。附图说明图1中显示的是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进行背光控制的流程图;图2中显示的是利用图1中实施例的流程图对背光进行动态控制之后的效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源控制方法,通过对全屏背光亮度的检测,控制全屏背光亮度变化以达到提升画面的亮度,并且避免漏光缺陷的目的,同时这种对亮度的控制还提升了整体的主观效果,以及动态对比度。如图1中所示的是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进行背光控制的流程图,同时也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流程图。其中具体公开了,该控制方法包括首先通过访问LED液晶显示器的主控芯片中的帧存储器,对当前帧静态图像内容进行检测,得到当前帧图像内容中的对应参数数据。在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方法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态背光亮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控制方法包括(1)间隔固定的阀值检测液晶显示屏中全屏像素点的亮度,并根据检测结果加权计算全屏的平均亮度值;(2)记录上述步骤中计算的平均亮度值,并累计固定数量的平均亮度值的取值样本后计算每组样本的平均样本值;(3)比较前后两次计算的平均样本值之间的差值,根据该差值的变化控制全屏亮度随之成比例改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强刘高岭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