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护理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6183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护理床。所述电动护理床包括床架、置于所述床架内的床板、位于所述床板下方的翻身架、用于与所述翻身架铰接的底架、用于驱动所述翻身架在床架宽度方向Y上转动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底架与所述床架相连,所述底架的两端均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在床板下方并与所述床板适配;所述翻身架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位于两个限位块之间并与所述限位块间隙设置;所述床板在底架宽度方向Y上依次铰接有三组板体组件,每组板体组件中有多个在长度方向X上首尾依次铰接的板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设能驱动床板翻转的翻身架,减少人工辅助翻转的角度的行程,提供更为省力、安全的翻身结构。结构。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护理床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护理床。

技术介绍

[0002]护理床一般都是动力床,分为电动或家居护理床,是根据病人的卧床生活习性和治疗需要,而设计的带有家属可以陪护。
[0003]现有护理床包括床架和在床架内设置的床板,现有护理床都设置有可使上半身平躺、半躺、坐起等体位调整功能。无论上述何种动作,都将导致使用者的臀部与床长时间接触,这样易产生痔疮,此时,则需要进行翻身动作。因目前床板不具备翻身功能,因此翻身需要护理人员人为实现,特别是在翻身后下落平躺这一过程中,受使用者自重影响,光靠护理人员双手托住不仅增加护理劳动强度,还易造成失稳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于使用者翻身的电动护理床。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护理床包括床架、置于所述床架内的床板、位于所述床板下方的翻身架、用于与所述翻身架铰接的底架、用于驱动所述翻身架在床架宽度方向Y上转动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底架与所述床架相连,所述底架的两端均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在床板下方并与所述床板适配;所述翻身架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位于两个限位块之间并与所述限位块间隙设置;所述床板在底架宽度方向Y上依次铰接有三组板体组件,每组板体组件中有多个在长度方向X上首尾依次铰接的板体。
[0006]优选的,所述底架包括边杆、中间杆和水平杆,所述边杆在床架宽度方向Y上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中间杆位于两个边杆之间,所述水平杆在所述边杆远离床板的一段将边杆和中间杆相连;所述中间杆与翻身架铰接,两个所述边杆相互远离的一侧设置所述限位块,所述边杆通过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床架相连,所述翻身架间隙位于两边杆之间。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伸缩杆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伸缩杆伸缩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底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翻身架铰接。
[0008]优选的,所述电动护理床还包括分设于床架两端的床头板,每个床头板内均设有用于驱动床板升降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床头板包括底框和套装于所述底框上的升降框,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连接于底框和升降框之间,所述床板与所述升降框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底框为向上开口的U形结构,所述升降框为向下开口的U形结构,两个U形互扣,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连接两个U形的封闭端。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伸缩杆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伸缩杆伸缩的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用以驱动所述第二伸缩杆伸缩以使所述升降框升降。
[0011]优选的,所述床板在床架长度方向X上依次铰接有背板、臀板、大腿板和小腿板,所述翻身架置于背板和臀板的下方,在所述大腿板和小腿板的下方设有用于驱动小腿板和大腿板在底架长度方向X上折叠的第三驱动组件。
[0012]优选的,在所述翻身架上安装有用于驱动背板相对于臀板向上转动的第四驱动组件。
[0013]优选的,所述翻身架靠近臀板的下方设有便盆架,在所述翻身架上设有用于驱动便盆架在宽度方向Y上位移的第五驱动组件。
[0014]优选的,所述第五驱动组件包括第二转轴、第一支板、第二支板、第三支板、第二支耳、第四伸缩杆和用于驱动所述第四伸缩杆伸缩的第四驱动电机,所述第二转轴在平行于长度方向X上安装在翻身架的下方;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有第一支板,所述第一支板远离第二转轴的端部与臀部支撑板接触;在所述第一支板上铰接第二支板,所述第二支板的远离第一支板的另一端与第三支板铰接;所述第三支板的一端与翻身架铰接,另一端与便盆架铰接;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所述第二支耳,所述第四伸缩杆的一端与翻身架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支耳铰接。
[0015]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6]一、增设能驱动床板翻转的翻身架,且翻身架的翻转通过驱动机构实现,减少人工辅助翻转的角度的行程,只需人为小幅度翻转一定角度后,最后再由翻身架下落平躺,提供更为省力、安全的翻身结构;
[0017]二、位于床头板两端的第二驱动组件可分别或同时升降,由此能实现床板自头部向脚的倾斜,或者实现床板自脚向头部的倾斜,根据实际使用需要,选择性调整,提高使用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电动护理床的第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电动护理床的第二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电动护理床的第三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电动护理床的第四种视角且去掉外饰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床板翻身动作时的示意图。
[0024]附图中:1、床架;2、床板;21、板体;22、背板;23、臀板;231、臀部支撑板;24、大腿板;25、小腿板;3、翻身架;4、底架;41、边杆;42、中间杆;43、水平杆;44、限位块;5、第一驱动组件;51、第一伸缩杆;52、第一驱动电机;6、床头板;61、底框;62、升降框;63、外饰板;64、万向轮;7、第二驱动组件;71、第二伸缩杆;72、第二驱动电机;8、第三驱动组件;81、第一转轴;82、第一连杆;83、第二连杆;84、固定杆;85、第三驱动电机;86、第一支耳;87、第三伸缩杆;9、第四驱动组件;10、便盆架;11、第五驱动组件;111、第二转轴;112、第一支板;113、第二支板;114、第三支板;115、第四驱动电机;116、第二支耳;117、第四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0026]如图1

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护理床包括床架1、床板2、翻身架3、底架4、第一驱动组件5、床头板6、第二驱动组件7、第三驱动组件8、第四驱动组件9、便盆架10和第五驱动组件11。
[0027]所述床架1为矩形框,内部中空,用于安装床板2。其具有长度方向X、宽度方向Y和高度方向Z。如图4所示,所述床板2置于所述床架1内且在床架1的宽度方向Y上向上转动(翻转)、及高度方向Z上升降或在长度方向X上弯曲。所述床板2在床架1宽度方向Y上依次铰接有三组板体组件,每组板体组件中有多个在长度方向X上首尾依次铰接的板体21。这种板体21互铰的结构,使所述床板2在床架长度方向X上依次铰接有背板22、臀板23、大腿板24和小腿板25。并在臀板23的中部设有与使用者臀部位置对应的臀部支撑板231。
[0028]所述三组板体组件能够实现在宽度方向Y上的转动(如图6所示)。所述背板22、大腿板24和小腿板25能够分别实现相对于臀板23在长度方向X的折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护理床,包括床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置于所述床架内的床板、位于所述床板下方的翻身架、用于与所述翻身架铰接的底架、用于驱动所述翻身架在床架宽度方向Y上转动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底架与所述床架相连,所述底架的两端均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在床板下方并与所述床板适配;所述翻身架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位于两个限位块之间并与所述限位块间隙设置;所述床板在底架宽度方向Y上依次铰接有三组板体组件,每组板体组件中有多个在长度方向X上首尾依次铰接的板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包括边杆、中间杆和水平杆,所述边杆在床架宽度方向Y上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中间杆位于两个边杆之间,所述水平杆在所述边杆远离床板的一端将边杆和中间杆相连;所述中间杆与翻身架铰接,两个所述边杆相互远离的一侧设置所述限位块,所述边杆通过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床架相连,所述翻身架间隙位于两边杆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伸缩杆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伸缩杆伸缩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底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翻身架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护理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设于床架两端的床头板,每个床头板内均设有用于驱动床板升降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床头板包括底框和套装于所述底框上的升降框,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连接于底框和升降框之间,所述床板与所述升降框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护理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为向上开口的U形结构,所述升降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茂国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可孚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