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路面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5947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透水路面砖,涉及路面铺设技术领域,包括砖体,砖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多个踩踏凸块,砖体的上端开设有网格导流槽,且多个踩踏凸块均位于网格导流槽的内部,网格导流槽的交汇处均开设有排水孔,砖体的内部开设有多个导流排水通道,且导流排水通道的上端开设有多个与排水孔连通的连接排水通道,砖体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多个与导流排水通道连通的导水管,砖体的后端开设有与导水管相匹配的导水孔,且导水孔与导流排水通道的另一端连通,砖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纵导向条,砖体的右侧开设有与纵导向条相匹配的纵导向槽,纵导向条的上端开设有多个导流孔,加强了排水效率,极大的提升了透水路面砖的实用性。极大的提升了透水路面砖的实用性。极大的提升了透水路面砖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水路面砖


[0001]本技术涉及路面铺设
,具体为一种透水路面砖。

技术介绍

[0002]路面砖,是一种路面铺设材料,以水泥、石子、沙子等作为原料,经加工、振动以及其它成型工艺制成,用于铺设城市人行道、城市广场等混凝土路面以及其它地面工程。
[0003]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6843888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结构透水路面,包括底层以及设置在底层上部的面层,所述底层与面层之间设置有胶层,所述面层包括附着部分以及设置在附着部分上部的面层部分,所述面层部分上部的四个边为倒角设置,所述底层任意相邻的两面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两个梯形凸起,另外相邻的两面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两组用于与梯形凸起卡位配合的梯形凸起组。本技术解决透水率与自身强度相矛盾,且粉尘杂物易堵塞透水面层孔隙,影响透水效果的问题;整体的设计合理美观,结构简单。
[0004]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砖体两两之间通过卡接,相邻砖板之间容易出现渗水现象,降低了透水路面砖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水路面砖,加强了排水效率,极大的提升了透水路面砖的实用性。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透水路面砖,包括砖体,所述砖体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多个踩踏凸块,所述砖体的上端开设有网格导流槽,且多个踩踏凸块均位于网格导流槽的内部,所述网格导流槽的交汇处均开设有排水孔,所述砖体的内部开设有多个导流排水通道,且导流排水通道的上端开设有多个与排水孔连通的连接排水通道,所述砖体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多个与导流排水通道连通的导水管,所述砖体的后端开设有与导水管相匹配的导水孔,且导水孔与导流排水通道的另一端连通;
[0007]所述砖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纵导向条,所述砖体的右侧开设有与纵导向条相匹配的纵导向槽,所述纵导向条的上端开设有多个导流孔,且相邻两个导流孔之间均开设有纵导流槽,所述砖体和纵导向条的内部开设有多个纵排水通道,且纵排水通道的两端分别与导流孔和导流排水通道连通;
[0008]所述砖体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横导向条,所述砖体的前端面开设有与横导向条相匹配的横导向槽,所述横导向条的上端开设有集水槽,所述砖体和横导向条的内部开设有多个横排水通道,且多个横排水通道的两端分别与集水槽和导流排水通道连通。
[0009]为了利于连接排水通道内部的水流顺畅流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透水路面砖优选的,所述连接排水通道的中部开设有缓冲腔。
[0010]为了保证相邻两砖板之间不会形成较大的缝隙,作为本技术的一种透水路面砖优选的,所述砖体的前端面开设有多个矩形导向孔,所述砖体的后端面固定连接有多个与矩形导向孔相匹配的矩形导向块,多个所述矩形导向块均位于横导向条的下方。
[0011]为了增强导水管与导水孔之间的紧密性能,降低渗漏现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透水路面砖优选的,多个所述导水管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套圈。
[0012]为了方便导流雨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透水路面砖优选的,所述纵导向条和横导向条的上端均呈曲面状。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1.本技术,砖体上端的水平面低于踩踏凸块上端的水平面,使雨水不易在踩踏凸块上方聚集,便于流到下方,网格导流槽对砖体上方的雨水起到集水效果,进而利于雨水通过排水孔顺畅经过连接排水通道流进导流排水通道内,相邻两个砖体之间,导水管套接于导水孔内部,使得砖体内部的导流排水通道连通,加强了排水效率,极大的提升了透水路面砖的实用性。
[0015]2.本技术,纵导向条套接于纵导向槽内部,纵导向条利于盛接左右相邻两个砖体之间的雨水,避免雨水渗漏到砖体的下方,纵导流槽起到集水与导流效果,便于将收集的雨水导流到导流排水通道内,横导向条与横导向槽套接,横导向条利于盛接前后相邻两个砖体之间的雨水,避免雨水渗漏到砖体的下方,集水槽起到集水效果,通过横排水通道,利于集水槽内部的雨水导流到导流排水通道内,提升了本新型透水路面砖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种透水路面砖的整体俯视结构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砖体的俯视结构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砖体的主视结构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砖体和纵导向条的剖视结构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砖体的后视结构图;
[0021]图6为本技术砖体和横导向条的剖视结构图。
[0022]图中:1、砖体;101、踩踏凸块;102、网格导流槽;103、排水孔;104、纵导向条;1041、导流孔;1042、纵导流槽;1043、纵排水通道;105、纵导向槽;106、导流排水通道;1061、连接排水通道;1062、缓冲腔;1063、导水管;1064、导水孔;1065、密封套圈;107、矩形导向孔;1071、矩形导向块;108、横导向槽;109、横导向条;1091、集水槽;1092、横排水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请参阅图1至图6,一种透水路面砖,包括砖体1,所述砖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多个踩踏凸块101,所述砖体1的上端开设有网格导流槽102,且多个踩踏凸块101均位于网格导流槽102的内部,所述网格导流槽102的交汇处均开设有排水孔103,所述砖体1的内部开设有多个导流排水通道106,且导流排水通道106的上端开设有多个与排水孔103连通的连接排水通道1061,所述砖体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多个与导流排水通道106连通的导水管1063,所述砖体1的后端开设有与导水管1063相匹配的导水孔1064,且导水孔1064与导流排水通道106的另一端连通;
[0024]所述砖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纵导向条104,所述砖体1的右侧开设有与纵导向条104相匹配的纵导向槽105,所述纵导向条104的上端开设有多个导流孔1041,且相邻两个导流孔1041之间均开设有纵导流槽1042,所述砖体1和纵导向条104的内部开设有多个纵排水
通道1043,且纵排水通道1043的两端分别与导流孔1041和导流排水通道106连通;
[0025]所述砖体1的后端固定连接有横导向条109,所述砖体1的前端面开设有与横导向条109相匹配的横导向槽108,所述横导向条109的上端开设有集水槽1091,所述砖体1和横导向条109的内部开设有多个横排水通道1092,且多个横排水通道1092的两端分别与集水槽1091和导流排水通道106连通。
[0026]本实施例中:砖体1上端的水平面低于踩踏凸块101上端的水平面,使雨水不易在踩踏凸块101上方聚集,便于流到下方,网格导流槽102对砖体1上方的雨水起到集水效果,在网格导流槽102的交汇处均开设排水孔103,且排水孔103通过连接排水通道1061与导流排水通道106连通,进而利于雨水通过排水孔103顺畅经过连接排水通道1061流进导流排水通道106内,且相邻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水路面砖,包括砖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体(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多个踩踏凸块(101),所述砖体(1)的上端开设有网格导流槽(102),且多个踩踏凸块(101)均位于网格导流槽(102)的内部,所述网格导流槽(102)的交汇处均开设有排水孔(103),所述砖体(1)的内部开设有多个导流排水通道(106),且导流排水通道(106)的上端开设有多个与排水孔(103)连通的连接排水通道(1061),所述砖体(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多个与导流排水通道(106)连通的导水管(1063),所述砖体(1)的后端开设有与导水管(1063)相匹配的导水孔(1064),且导水孔(1064)与导流排水通道(106)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砖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纵导向条(104),所述砖体(1)的右侧开设有与纵导向条(104)相匹配的纵导向槽(105),所述纵导向条(104)的上端开设有多个导流孔(1041),且相邻两个导流孔(1041)之间均开设有纵导流槽(1042),所述砖体(1)和纵导向条(104)的内部开设有多个纵排水通道(1043),且纵排水通道(1043)的两端分别与导流孔(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保权马小平牟彦军冯晓花
申请(专利权)人:渭源县宏源新型建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