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患者肢体康复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5873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康复训练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患者肢体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装配有放置台,所述放置台的顶部固定装配有坐板,所述坐板的右侧转动连接有靠板,所述靠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液压升降杆,所述坐板的左侧转动连接有腿托板,所述放置台的内壁固定装配有马达。通过方形槽、双轴电机、丝杆和滑块的配合使用,同时利用分离板和夹板的配合使得能够对患者的双腿自动进行固定限位,进而保障恢复训练时不会随意脱离移动,避免了现有装置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对患者的腿部进行固定费时费力的问题,解决了手动捆绑的紧度过高会引发患者的不适感,进而会影响到患者恢复训练的效果的问题,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患者肢体康复训练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康复训练
,具体为一种患者肢体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0003]现有的患者肢体康复训练装置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13252854U的中国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患者肢体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上表面设有床板,所述床体的上表面靠近两端处设有两个对称的挡板,左侧所述挡板上设有手部支撑架,所述床体的右侧设有腿部康复器,所述腿部康复器由电动伸缩杆、位于所述电动伸缩杆顶部的支撑杆、与所述支撑杆活动连接的圆形转盘和与所述圆形转盘活动连接的吊环组成,所述支撑杆上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圆形转盘的上表面设有第一滑块。”该患者肢体康复训练装置,将患者躺在床体上时,可以将手部支撑架旋转到患者的面前,患者将手放在手部支撑架进行康复训练,再将患者腿部绑在拉环上,打开开关控制电动伸缩杆的上下伸缩、支撑杆的左右移动以及圆形转盘的转动对患者腿部进行康复训练。
[0004]上述设备在使用时,需要将患者腿部绑在拉环上,打开开关控制电动伸缩杆的上下伸缩、支撑杆的左右移动以及圆形转盘的转动对患者腿部进行康复训练,但是上述装置在实际使用时,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对患者的腿部进行固定,手动固定费时费力,且捆绑的紧度过高会引发患者的不适感,进而会影响到患者恢复训练的效果,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患者肢体康复训练装置,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患者肢体康复训练装置,具备实用性强、稳定性好的优点,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患者肢体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装配有放置台,所述放置台的顶部固定装配有坐板,所述坐板的右侧转动连接有靠板,所述靠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液压升降杆,所述坐板的左侧转动连接有腿托板,所述放置台的内壁固定装配有马达,所述马达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装配有风扇,所述风扇的上方固定设有加热管,所述坐板的反面固定装配有扶手,所述腿托板的顶部固定装配有分离板,所述腿托板的顶部开设有方形槽,所述方形槽的内壁固定装配有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装配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外沿螺纹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固定装配有夹板,所述坐板的顶部开设有出风口。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液压升降杆的底部固定设置于放置台的顶部位置,所述液压升降杆的数量有两个,且另一个液压升降杆的一端固定设置于底板
的顶部位置,另一端与腿托板的底部转动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风口的数量有若干个,且若干个出风口均匀分布于坐板的顶部位置,所述加热管和出风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加热管的外侧与放置台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放置台的内壁设有蓄电池,且蓄电池、加热管、马达和双轴电机之间电性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块的内壁开设有螺纹孔,所述丝杆螺纹连接于螺纹孔的内壁位置,所述滑块的宽度和方形槽内壁的宽度相适配。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分离板设置于腿托板顶部的中间位置,所述双轴电机设置于分离板的下方位置,所述丝杆、滑块和夹板的数量皆为两个,且两个丝杆、滑块和夹板以分离板为中心轴对称设置在分离板的两侧位置,两个所述丝杆分别与双轴电机的输出端相固定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方形槽的内壁固定装配有限位环,所述丝杆远离双轴电机的一端设置于限位环的内壁位置。
[0012]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患者肢体康复训练装置,通过方形槽、双轴电机、丝杆和滑块的配合使用,同时利用分离板和夹板的配合使得能够对患者的双腿自动进行固定限位,进而保障恢复训练时不会随意脱离移动,避免了现有装置需要工作人员手动对患者的腿部进行固定费时费力的问题,解决了手动捆绑的紧度过高会引发患者的不适感,进而会影响到患者恢复训练的效果的问题,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0014]2、该患者肢体康复训练装置,通过设置的两个液压升降杆使得能够自动带动腿托板进行转动,从而能够自动对患者的腿部进行弯曲恢复训练,进而促进患者腿部的血液循环,同时能够调节靠板的倾斜角度,保障患者训练时的舒适性,同时利用设置的马达、风扇和加热管使得能够提高对患者背部的通风效果,且能够在冬季为患者的背部进行升温,保障患者在训练时不会感觉到寒冷,进一步提高了患者康复训练时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放置台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分离板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夹板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底板;2、放置台;3、坐板;4、靠板;5、液压升降杆;6、腿托板;7、马达;8、风扇;9、加热管;10、扶手;11、分离板;12、方形槽;13、双轴电机;14、丝杆;15、滑块;16、夹板;17、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5,一种患者肢体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固定装配有放置台2,放置台2的顶部固定装配有坐板3,坐板3的右侧转动连接有靠板4,靠板4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液压升降杆5,坐板3的左侧转动连接有腿托板6,放置台2的内壁固定装配有马达7,马达7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装配有风扇8,风扇8的上方固定设有加热管9,坐板3的反面固定装配有扶手10,腿托板6的顶部固定装配有分离板11,腿托板6的顶部开设有方形槽12,方形槽12的内壁固定装配有双轴电机13,双轴电机13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装配有丝杆14,丝杆14的外沿螺纹连接有滑块15,滑块15的顶部固定装配有夹板16,坐板3的顶部开设有出风口17,上述结构中,利用设置的扶手10使得能够提高增加患者在训练结束后起身时手部的抓取力,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0023]请参阅图1,液压升降杆5的底部固定设置于放置台2的顶部位置,液压升降杆5的数量有两个,且另一个液压升降杆5的一端固定设置于底板1的顶部位置,另一端与腿托板6的底部转动连接,上述结构中,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患者肢体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装配有放置台(2),所述放置台(2)的顶部固定装配有坐板(3),所述坐板(3)的右侧转动连接有靠板(4),所述靠板(4)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液压升降杆(5),所述坐板(3)的左侧转动连接有腿托板(6),所述放置台(2)的内壁固定装配有马达(7),所述马达(7)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装配有风扇(8),所述风扇(8)的上方固定设有加热管(9),所述坐板(3)的反面固定装配有扶手(10),所述腿托板(6)的顶部固定装配有分离板(11),所述腿托板(6)的顶部开设有方形槽(12),所述方形槽(12)的内壁固定装配有双轴电机(13),所述双轴电机(13)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装配有丝杆(14),所述丝杆(14)的外沿螺纹连接有滑块(15),所述滑块(15)的顶部固定装配有夹板(16),所述坐板(3)的顶部开设有出风口(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患者肢体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升降杆(5)的底部固定设置于放置台(2)的顶部位置,所述液压升降杆(5)的数量有两个,且另一个液压升降杆(5)的一端固定设置于底板(1)的顶部位置,另一端与腿托板(6)的底部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患者肢体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夏莲何霞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四川省康复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