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鳍马面鲀幼鱼的倒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5866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绿鳍马面鲀幼鱼的倒池装置,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收集篮、饵料袋和动力提拉装置;收集篮为细密的筛网,呈空心半球状,收集篮上沿连接有绳索,用于提拉收集篮,饵料袋挂在收集篮内,动力提拉装置用于吊起收集篮。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利用细密的筛网收集幼鱼,可有效提高倒池效率并减少倒池过程的幼鱼损伤。的幼鱼损伤。的幼鱼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鳍马面鲀幼鱼的倒池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
,具体地涉及一种绿鳍马面鲀幼鱼的倒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俗名剥皮鱼、耗儿鱼、猪鱼、皮匠鱼,主要分布于太平洋西北部,为大洋洄游性外海近底层鱼类,是我国沿海重要的经济鱼类。绿鳍马面鲀食用部分没有坚硬的刺,肉质鲜美劲道,营养价值高,深受群众喜爱。鱼肉可供鲜食或加工成鱼干,或制备浓缩鱼蛋白、鱼粉、蛋白胨、生化培养基、鱼肝油、降脂丸等,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0003]在绿鳍马面鲀的人工育苗过程中,因育苗池底粪便和残饵的堆积,使得水质恶化,经常需要对幼鱼进行倒池。目前常用的倒池方法是使用捞网或虹吸。使用捞网的缺点是容易造成鱼体损伤,因绿鳍马面鲀第一背鳍为可竖起的硬棘,时常挂附在捞网的网衣上,使整条个体也挂附在网衣上无法顺利分离,常需要手动将其分离,进而造成鱼体损伤。虹吸方法的缺点时是容易将滋生病菌的粪便、残饵吸入新池。因而,开发降低鱼体损伤、减少粪便残饵残留的倒池方法对于优化绿鳍马面鲀苗种培育技术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绿鳍马面鲀幼鱼的倒池装置及方法,通过饵料诱导幼鱼集群,利用细密的筛网收集幼鱼,可有效提高倒池效率并减少倒池过程的幼鱼损伤。
[0005]本专利技术是按以下操作技术完成的:
[0006]一种绿鳍马面鲀幼鱼的倒池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收集篮、饵料袋和动力提拉装置;收集篮为细密的筛网,呈空心半球状,收集篮上沿连接有绳索,用于提拉收集篮,饵料袋挂在收集篮内,动力提拉装置用于吊起收集篮。
[0007]进一步,所述的收集篮为不锈钢材料制成。
[0008]进一步,所述收集篮为硬质PVC材料制成。
[0009]所述装置的使用方法:将饵料放入饵料袋内,拉紧饵料袋的伸缩口。通过动力提拉装置将收集篮和饵料袋放入育苗池,使饵料袋完全浸入水中。待幼鱼因饵料吸引,进行集群摄食时,利用动力提拉装置缓慢提升收集篮,避免惊扰鱼群,待收集篮上沿露出水面后,将其从提拉装置取下,并把收集获得的幼鱼转入新池。
[0010]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比对的有益效果:1.鱼体损伤小:使用捞网进行幼鱼倒池时,因绿鳍马面鲀第一背鳍为可竖起的硬棘,常挂附在网衣上,容易造成鱼体损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收集篮为细密的筛网,避免了硬棘挂附,减少了鱼体损伤。
[0011]2.粪便和残饵携带少:使用虹吸方法倒池时易将原池的粪便、残饵吸入新池,进而滋生病菌。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收集篮筛网可过滤大部分粪便和残饵,有助于幼鱼倒入新池后的病害防控。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1、收集篮,2、绳索,3、动力提拉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通过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解释,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0014]实施例1:一种绿鳍马面鲀幼鱼的倒池装置,如图1所示,所述装置包括收集篮1、饵料袋和动力提拉装置3;收集篮1为细密的钢丝筛网,也可以是硬质的PVC材料,呈空心半球状,收集篮1上沿连接有尼龙绳索2,用于提拉收集篮1,饵料袋挂在收集篮1内,动力提拉装置3用于吊起收集篮1。
[0015]收集篮1高30cm,收集篮1篮口直径60cm;收集篮1上沿连接3根尼龙绳,用于提拉收集篮1;饵料袋为尼龙材质网袋,上端具有一环状拉索绳的伸缩口,下端为封闭式设计,伸缩口直径3cm,高5cm,饵料袋通过尼龙绳连接于收集篮1提拉尼龙绳索2的上缘;动力提拉装置3为一小型起吊机,高200cm。
[0016]对孵化后30天的绿鳍马面鲀幼鱼(0.9~1.2cm)进行倒池,将5g虾糜饵料放入饵料袋内,拉紧伸缩口。通过动力提拉装置3将收集篮1和饵料袋放入育苗池,使饵料袋完全浸入水中。5分钟后,饵料袋周围聚集大量进食的幼鱼。利用动力提拉装置3缓慢提升收集篮1,观察鱼群状态,避免惊扰鱼群,待收集篮1上沿露出水面后,将聚群的幼鱼全部收集至篮中。对3个育苗池进行倒池收集试验,每个育苗池约3万尾幼鱼,每池收集3次,对每次收集的幼鱼数量进行计数,并分别随机挑出100尾幼鱼转入实验桶,统计倒池3天后的幼鱼成活率。结果显示,单次收集幼鱼数量区间为5117尾~7632尾,平均每次6761
±
698尾;倒池3天后,幼鱼成活率为98.9
±
1.2%,表明倒池操作对鱼体损伤小,对后续的幼鱼培育无不良影响(表1,表2)。
[0017]表1不同育苗池幼鱼收集数量
[0018][0019]表2倒池后幼鱼成活率
[002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鳍马面鲀幼鱼的倒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收集篮(1)、饵料袋和动力提拉装置(3);收集篮(1)为细密的筛网,呈空心半球状,收集篮(1)上沿连接有绳索(2),用于提拉收集篮,饵料袋挂在收集篮(1)内,动力提拉装置(3)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边力陈四清李凤辉常青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