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包覆膜及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5805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4
本申请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包覆膜,包覆膜包括底面包覆片,底面包覆片相对的两侧分别连接大面包覆片,每个大面包覆片相对的两侧分别连接侧面包覆片;底面包覆片、大面包覆片和侧面包覆片形成具有开口的容置腔,容置腔用于容纳卷芯;底面包覆片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至少一个第一通孔的孔径沿着底面包覆片的厚度方向从容置腔外部到容置腔内部逐渐减小;至少一个大面包覆片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大面包覆片朝向容置腔内部的一侧为第一面,大面包覆片背向容置腔内部的一侧为第二面,至少一个第二通孔沿第一方向贯穿第一面与第二面;第一方向与大面包覆片所在平面的夹角为锐角。本申请具有提高电解液对卷芯浸润性的效果。请具有提高电解液对卷芯浸润性的效果。请具有提高电解液对卷芯浸润性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包覆膜及锂离子电池


[0001]本申请涉及锂离子电池
,尤其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包覆膜及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锂离子电池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方形电池作为常见的一种锂离子电池结构,在其制造过程中,为了避免卷芯装入硬度较高的铝制壳体的过程中出现损伤,在装入铝壳之前需要使用质软且具有较好柔韧性的包覆膜包覆卷芯。
[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包覆膜会使电解液在其表面铺展效果差,不利于电解液往卷芯大面内部浸润,并且,现有包覆膜的侧面及大面是封闭的,更不利于电解液的通过和浸润。
[0004]因此,亟待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电解液对卷芯浸润效果的包覆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电解液对包覆有包覆膜的卷芯的浸润性,本申请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包覆膜及锂离子电池。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包覆膜,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包覆膜,所述包覆膜包括底面包覆片,所述底面包覆片相对的两侧分别连接大面包覆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包覆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膜包括底面包覆片(1),所述底面包覆片(1)相对的两侧分别连接大面包覆片(2),每个所述大面包覆片(2)相对的两侧分别连接侧面包覆片(3);所述底面包覆片(1)、所述大面包覆片(2)和所述侧面包覆片(3)形成具有开口的容置腔(4),所述容置腔(4)用于容纳卷芯;所述底面包覆片(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11),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通孔(11)的孔径沿着所述底面包覆片(1)的厚度方向从所述容置腔(4)外部到所述容置腔(4)内部逐渐减小;至少一个所述大面包覆片(2)上设置有多个第二通孔(21);所述大面包覆片(2)朝向所述容置腔(4)内部的一侧为第一面(22),所述大面包覆片(2)背向所述容置腔(4)内部的一侧为第二面(23),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通孔(21)沿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第一面(22)与所述第二面(23);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大面包覆片(2)所在平面的夹角为锐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用包覆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大面包覆片(2)所在平面的夹角为30

6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用包覆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21)的孔径由所述第一面(22)向所述第二面(23)的方向逐渐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用包覆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1)或/和所述第二通孔(21)的形状为圆形、矩形、腰形、梯形中的任意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用包覆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11)朝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月月崔华敏刘汉祥贺萌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