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东甫专利>正文

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57924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传热器,所述传热器包括容器,所述容器具有底壁和侧壁;所述传热器还包括:约束部设置在所述底壁的下侧,用于约束输入的热气流,热气流进入气流通道;气流通道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设置在所述底壁,所述出口的位置高于所述进口的位置;多个连通部呈竖直或水平地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内,并连通所述容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传热效率高等优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传热效率高等优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传热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传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传热,特别涉及传热器。

技术介绍

[0002]千百年来,公知的烧水壶、产汽蒸锅等容器仅是底部与燃烧火焰接触,传热面积约三百余平方厘米,仅有一半的热能传入水中,另一半散失于周边空间,受热面积小,热焰散失大,造成能源浪费,环境大气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传热器。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传热器,所述传热器包括容器,所述容器具有底壁和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器还包括:
[0006]约束部,所述约束部设置在所述底壁的下侧,用于约束输入的热气流,热气流进入气流通道;
[0007]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出口的位置高于所述进口的位置;
[0008]多个连通部,所述连通部呈竖直或水平地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内,并连通所述容器。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0010]1.加热效率高;
[0011]设置允许火焰通过的气流通道,火焰进入气流通道并被约束,减少了热气向周围散失,减少热损失;
[0012]火焰以及热气流与连通部以及容器的壁间的接触面积大,提高了加热效率;
[0013]2.结构简单;
[0014]连通部和容器是现有部件,结构简单,且制作工艺成熟。
附图说明
[0015]参照附图,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意在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0016]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图1

4和以下说明描述了本技术的可选实施方式以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施和再现本技术。为了解释本技术技术方案,已简化或省略了一些常规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源自这些实施方式的变型或替换将在本技术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下述特征能够以各种方式组合以形成本技术的多个变型。由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下述可选实施方式,而仅由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0021]实施例1:
[0022]图1示意性地给出了本技术实施例1的传热器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所述传热器包括:
[0023]容器11,所述容器具有底壁12和侧壁13,上端开口;
[0024]约束部21,所述约束部21是设置在所述底壁12并向下延伸的具有夹层的环状部,用于约束输入的热气流,所述环状部内部的夹层与所述容器11内部连通;沿着热气流上升方向,所述环状部的内径逐渐变小;
[0025]气流通道31,所述气流通道31形成在所述约束部21围出的区域内,气流通道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为所述约束部21的下端开口,所述出口32在水平方向上贯穿所述环状部,位置高于所述进口的位置;
[0026]多个连通部41,多个连通部41在竖直方向上并列地设置在所述容器11的底壁13,并连通所述容器11,也即多个连通部41处于所述环状部围出的气流通道内,连通部41的底端位置高于所述约束部21的底端位置;
[0027]本实施例的容器11、约束部21和连通部41是一体冲压成型而制成的。
[0028]本实施例的传热器的工作方式为:
[0029]火焰及热气流进入约束部21形成的气流通道31内,并被约束部21约束,热气流在连通部41之间,以及连通部41和环状部之间向上流动,最后从出口32排出;
[0030]热气流在气流通道31内流动时,加热了连通部41、约束部21以及容器11底壁12,从而提高了连通部41、约束部21以及容器11内液体的温度。
[0031]实施例2:
[0032]图2示意性地给出了本技术实施例2的传热器的结构图,如图2所示,所述传热器包括:
[0033]容器11,所述容器具有底壁12和侧壁13,上端开口;
[0034]约束部21,所述约束部21是设置在所述底壁12并向下延伸的具有夹层的环状部,用于约束输入的热气流,所述环状部内部的夹层与所述容器11内部连通;沿着热气流上升方向,所述环状部的内径逐渐变小;
[0035]气流通道31,所述气流通道31形成在所述约束部21围出的区域内,气流通道31具有进口和出口32,所述进口为所述约束部21的下端开口,所述出口32在竖直方向上贯穿所述容器11(形成与容器内部隔离的出口通道),位置高于所述进口的位置;
[0036]多个连通部41,连通部41包括竖直部分和水平部分,所述竖直部分连接所述底壁12,所述水平部分连接所述环状部,使得容器11、连通部41和环状部内部连通,也即多个连通部41处于所述环状部围出的气流通道内,并环绕所述容器11的中心轴线均匀分布。
[0037]本实施例的传热器的工作方式为:
[0038]火焰及热气流进入约束部21形成的气流通道31内,并被约束部约束,热气流在连通部41之间,以及连通部41和约束部21之间向上流动,之后汇聚在一起,进入竖直的出口内,从出口32排出;
[0039]热气流在气流通道31内流动时,加热了连通部41、约束部21、容器11底壁12以及环绕出口32的容器壁,从而提高了连通部41、约束部21以及容器11内液体的温度。
[0040]实施例3:
[0041]图3示意性地给出了本技术实施例3的传热器的结构图,如图3所示,所述传热器包括:
[0042]容器11,所述容器11为水壶状,具有底壁12和侧壁13,上端开口;
[0043]约束部21,所述约束部21是设置在所述底壁12并向下延伸的具有夹层的环状部,用于约束输入的热气流,所述环状部内部的夹层与所述容器11内部连通;沿着热气流上升方向,所述环状部的内径逐渐变小;
[0044]气流通道31,所述气流通道31形成在所述约束部21围出的区域内,气流通道31具有进口和出口32,所述进口为所述约束部21的下端开口,所述出口32在竖直方向上贯穿所述容器11(形成与容器内部隔离的出口通道),位置高于所述进口的位置;
[0045]多个连通部41,多个连通部41在竖直方向上并列地设置在所述容器11的底壁12,并连通所述容器11,也即多个连通部41处于所述环状部围出的气流通道内。
[0046]本实施例的传热器的工作方式为:
[0047]火焰或热气流进入约束部21形成的气流通道31内,并被约束部21约束,热气流在连通部41之间,以及连通部41和约束部21之间向上流动,之后汇聚在一起,进入竖直的出口32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传热器,所述传热器包括容器,所述容器具有底壁和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器还包括:约束部,所述约束部设置在所述底壁的下侧,用于约束输入的热气流,热气流进入气流通道;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具有进口和出口,所述出口的位置高于所述进口的位置;多个连通部,所述连通部呈竖直或水平地设置在所述气流通道内,并连通所述容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部是设置在所述底壁并向下延伸的环状部;多个连通部在竖直方向上并列地设置在所述容器的底壁,或者连接所述环状部和所述容器的底壁,多个连通部处于所述环状部围出的气流通道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部内部与所述容器内部连通,所述出口在水平方向上贯穿所述环状部,或者在竖直方向上贯穿所述容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热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东甫高愉
申请(专利权)人:董东甫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