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密度分区支撑的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5761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密度分区支撑的鞋底,包括脚尖区、前脚掌区、足弓区以及足跟区,足弓区由足弓内侧区和足弓外侧区组成,足跟区由足跟内侧区以及足跟外侧区组成,前脚掌区、足弓外侧区以及足跟外侧区的硬度均为5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密度分区支撑的鞋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鞋底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密度分区支撑的鞋底。

技术介绍

[0002]鞋底,是指鞋的着地部分。鞋底主要的功能是对使用者的足部进行保护。
[0003]为了追求脚部的舒适性,目前市场上推出的鞋子大多采用硬度低、弹性佳的鞋底。这类鞋底穿着柔软、舒适,有利于降低使用者长时间站立带来的不适感。
[0004]但与成人足相比,1

3岁的儿童的足部的骨骼、关节、韧带正处于发育时期,有其独特的生理特征,足部骨骼70%的为软骨,足部皮肤光滑有弹性,足弓扁平,平衡稳定能力不强。如果鞋底太柔软,婴儿的脚在鞋中得不到相应的支撑,会使脚左右摇摆,容易引起踝关节及韧带的损伤,还可能养成不良的走路姿势。因此,仍具有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多密度分区支撑的鞋底。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多密度分区支撑的鞋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多密度分区支撑的鞋底,包括置于鞋尖处的脚尖区、与脚尖区相邻的前脚掌区、置于鞋底中间位置且与前脚掌区相邻的足弓区,所述多密度分区支撑的鞋底还包括置于鞋底足跟位置且与足弓区相邻的足跟区;所述足弓区包括足弓内侧区和足弓外侧区,所述足弓内侧区和足弓外侧区并排设置,且位于前脚掌区远离脚尖区的一侧,所述足弓内侧区位于沿鞋底宽度方向的内侧,所述足弓外侧区位于沿鞋底宽度方向的外侧;所述足跟区包括足跟内侧区以及足跟外侧区,所述足跟内侧区和足跟外侧区并排设置,所述足跟内侧区位于沿鞋底宽度方向的内侧,所述足跟外侧区位于沿鞋底宽度方向的外侧,所述前脚掌区、足弓外侧区以及足跟外侧区的硬度均为53

57邵尔,所述脚尖区和足跟内侧区的硬度均为73

77邵尔。
[0008]1‑
3岁的儿童的足部骨骼70%的为软骨,足部的脚趾和足弓尚未发育成熟,平衡稳定能力不强。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童鞋划分为不同区域,且脚尖区与足跟内侧区设置为硬度的硬度均为73

77邵尔,使得鞋底脚尖区与足跟内侧区相较于其他区域偏硬,可以为正处于发育时期的儿童的足部从足部前端和足部后端提供稳定支撑,以至于儿童不容易因脚趾和脚后跟无法得到支撑而向前或者向后跌倒,有利于增强儿童行走时的稳定性。
[0009]同时通过设置前脚掌区、足弓外侧区以及足跟外侧区的硬度均为53

57邵尔,使得鞋底前脚掌区、足弓外侧区以及足跟外侧区的硬度相较于脚尖区和足跟内侧区偏软,以增强鞋底整体的柔软度,从而有利于提升儿童站立及行走时足部的舒适度以及降低因设置较硬的脚尖区和足跟内侧区给儿童足部带来的疲惫感,从而使得鞋底既能满足对儿童脚底的支撑作用,使得儿童行走的稳定性增强,又能保持鞋底的良好的舒适度。
[0010]优选的,所述足弓内侧区的硬度为63

67邵尔。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足弓内侧区的硬度为63

67邵尔,使得足弓内侧区的
硬度高于前脚掌区,且低于足跟内侧区,从而使得鞋底硬度相对较软的前脚掌区可以通过足弓内侧区逐渐过渡到鞋底硬度相对较硬的足跟区,从而使得鞋底硬度分布更加连贯,有利于减少在儿童行走的过程中因相邻区硬度相差较大所带来的不适感;
[0012]同时,足弓内侧区的硬度高于前脚掌区,软于足跟内侧区,使得足弓区可同时兼顾支撑性和柔软性,有利于更好地增强对儿童足底的支撑作用,使得儿童行走的稳定性提高,还有利于更好地保持鞋底的穿着舒适度。
[0013]优选的,所述脚尖区的内侧设置有若干六边形花纹。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脚尖区的内侧设置有若干六边形花纹,利用六边形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鞋底硬度较强的脚尖区的减震性能,有利于减少脚尖区的硬度设置过硬可能给儿童脚趾以及前脚掌带来的冲击而导致儿童脚趾损伤的情况。
[0015]优选的,所述足跟外侧区设置有若干六边形花纹。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足跟外侧区设置有若干个六边形花纹,利用六边形的稳定性,提升鞋底硬度较强的足跟区的减震性能,在足弓区落地时,足跟外侧区和足跟内侧区相互配合,由足跟内侧区提供支撑,由足跟外侧区提供减震缓冲,有利于在兼顾足跟区支撑性能的同时,减少与足跟外侧区相邻的足跟内侧区的硬度设置过硬可能给儿童的足跟带来的冲击而导致儿童足跟损伤的情况。
[0017]优选的,所述多密度分区支撑的鞋底的相邻区域的边界均凹陷有分区深沟槽,所述前脚掌区内还凹陷有若干前脚掌深沟槽,若干所述前脚掌深沟槽沿鞋底的长度方向分布。
[00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分区深沟槽和前脚掌深沟槽的设置,使得鞋底弯曲性能增加,有利于减少因设置脚尖区和足跟内侧区硬度较大而造成不易弯折的情况,从而使得儿童在向前行走脚尖垫起时,鞋底能够发生一定弯折,鞋底与儿童足底的进一步贴合,有利于增加儿童行走时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降低儿童行走时因鞋底与儿童足底脱离而造成儿童踝关节扭伤的风险。
[0019]优选的,所述前脚掌区设置有若干V型纹路,所述V型纹路的顶点位于前脚掌区的深沟槽上。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V型纹路的设置,有利于提高鞋底在控制活动中扭转歪斜等特殊情况下的抓地性能,使得在行走过程中率先触地以及最后离地的前脚掌区具备良好的横向以及纵向的抓地性能;同时,V型纹路可以与相邻的脚尖区的六边形花纹配合,利用六边形花纹的减震性能和V型纹路的抓地性能,有利于放松触感较为敏感的足心肌肉群的同时,有利于降低儿童行走过程中因鞋底摩擦力不足而摔倒的风险。
[0021]同时,通过设置V型纹路的顶点位于前脚掌深沟槽上,使得前脚掌区在涉水时的排水通道增加,从而有利于提高前脚掌区的排水性能,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前脚掌区的防滑性能。
[0022]优选的,所述脚尖区内凹陷有若干脚尖弧形槽和脚尖直线槽,所述脚尖直线槽贯穿所有脚尖弧形槽,且所述脚尖直线槽的一端与脚尖区的边缘连接。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脚尖弧形槽和脚尖直线槽的设置,使得硬度较硬的脚尖区具备较大的摩擦系数以提升该区域的抓地性能以及具备贯通的导水通道以提升该区域的排水性能,有利于减少脚尖区设置硬度较硬给鞋底防滑性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0024]优选的,所述足跟区内凹陷有若干足跟弧形槽,所述足跟内侧区以及足跟外侧区的分区深沟槽贯穿所有足跟弧形槽,且所述足跟内侧区以及足跟外侧区的分区深沟槽的一端与足跟区的边缘连接。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足跟弧形槽的设置,使得硬度较硬的足跟内侧区具备较大的摩擦系数以提升该区域的抓地性能以及与分区深沟槽配合具备贯通的导水通道以提升该区域的排水性能,有利于足跟内侧区设置硬度较硬给足跟区防滑性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0026]优选的,所述鞋底靠近鞋垫的一侧设置有多条垂直交错的支撑条。
[00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密度分区支撑的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置于鞋尖处的脚尖区(1)、与脚尖区(1)相邻的前脚掌区(2)、置于鞋底中间位置且与前脚掌区(2)相邻的足弓区(3),所述多密度分区支撑的鞋底还包括置于鞋底足跟位置且与足弓区(3)相邻的足跟区(4);所述足弓区(3)由足弓内侧区(31)和足弓外侧区(32)组成,所述足弓内侧区(31)和足弓外侧区(32)并排设置且均位于前脚掌区(2)远离脚尖区(1)的一侧,所述足弓内侧区(31)位于沿鞋底宽度方向的内侧,所述足弓外侧区(32)位于沿鞋底宽度方向的外侧;所述足跟区(4)由足跟内侧区(41)以及足跟外侧区(42)组成,所述足跟内侧区(41)和足跟外侧区(42)并排设置,所述足跟内侧区(41)位于沿鞋底宽度方向的内侧,所述足跟外侧区(42)位于沿鞋底宽度方向的外侧,所述前脚掌区(2)、足弓外侧区(32)以及足跟外侧区(42)的硬度均为53

57邵尔,所述脚尖区(1)和足跟内侧区(41)的硬度均为73

77邵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密度分区支撑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足弓内侧区(31)的硬度为63

67邵尔。3.根据权利要求1

2任一所述的一种多密度分区支撑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脚尖区(1)的内侧设置有若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飞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泰潼商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