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O2与原油的混相压力可视化测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35446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O2与原油的混相压力可视化测试系统,包括气体量化注入系统、液体注入系统、观测窗、压力控制系统和抽真空装置,气体量化注入系统包括上下游依次设置的气瓶、流量计、气体增压泵和第一活塞容器;观测窗两侧面分别设置光源和摄像机;压力控制系统包括背压控制装置和手动泵,背压控制装置设置在观测窗的出口端和入口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观测窗可以直观观测并记录混相过程,第四活塞容器中的搅拌装置可以使得原油和降低混相压力的药剂充分混合从而避免测试误差;控温箱和背压阀可以对温度和压力精准控制从而使得测试结果计量更准确;安全阀可以对测试过程进行更好地控制,减少了安全隐患,给混相压力测试研究开展带来极大方便。展带来极大方便。展带来极大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O2与原油的混相压力可视化测试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CO2与原油等混相压力测试及油气开采
,尤其涉及一种CO2与原油的混相压力可视化测试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混相压力可视化测试系统主要用于测试气体与原油的最低混相压力,一般通过室内实验测试CO2与原油的最低混相压力。现有的同类系统没有考虑降低混相压力的药剂等对降低混相压力效果的影响,不能精准控制温度和压力给测试过程带来的较大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CO2与原油的混相压力可视化测试系统。
[0005]本技术提出了一种CO2与原油的混相压力可视化测试系统,包括:
[0006]气体量化注入系统,所述气体量化注入系统包括上下游依次设置的气瓶、流量计和第一活塞容器,所述流量计设置在所述气瓶的出口管线上,所述第一活塞容器设置在所述流量计出口管线的支路上;
[0007]液体注入系统,所述液体注入系统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二活塞容器、第三活塞容器和第四活塞容器,所述第四活塞容器内部设置搅拌装置;
[0008]设置在所述气体量化注入系统和所述液体注入系统下游的观测窗,所述观测窗两侧面分别设置光源和摄像机;
[0009]压力控制系统,所述压力控制系统包括背压控制装置和手动泵,所述背压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观测窗的出口端和入口端;
[0010]控温箱,所述控温箱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塞容器、所述第二活塞容器、所述第三活塞容器、所述第四活塞容器和所述观测窗外围;
[0011]抽真空装置,所述抽真空装置设置在所述观测窗入口管线的支路上。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量计与所述第一活塞容器之间的管线上设置单向阀。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单向阀与所述第一活塞容器之间的管线上设置气体增压泵,所述气体增压泵一侧的输入端设置空压机。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塞容器、第二活塞容器、第三活塞容器和第四活塞容器下部均连接注入泵。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注入泵的输入端连接水槽。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压控制装置包括第一背压阀和第二背压阀,所述第一背压阀设置在所述观测窗入口端,所述第二背压阀设置在所述观测窗出口端。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手动泵的输出端连接缓冲罐,所述缓冲罐出口端通过管线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背压阀和所述第二背压阀。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罐出口端与所述第一背压阀之间的管线上设置第一阀
门,所述缓冲罐出口端与所述第二背压阀之间的管线上设置第二阀门。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塞容器上部入口管线的支路上、所述第四活塞容器上部出口管线的支路上、所述观测窗出口管线的支路上和所述缓冲罐出口管线的支路上均设置安全阀。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塞容器上部出口端、所述第四活塞容器上部出口端、所述观测窗出口端和所述缓冲罐出口端均设置压力计和温度计。
[002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22]本技术的观测窗可以直观观测并记录混相过程,第四活塞容器中的搅拌装置可以使得原油和降低混相压力的药剂充分混合从而避免测试误差;控温箱和背压阀可以对温度和压力精准控制从而使得测试结果计量更准确;安全阀可以对测试过程进行更好地控制,减少了安全隐患,给测试研究开展带来极大方便。
附图说明
[0023]本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4]图1为本技术CO2与原油的混相压力可视化测试系统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气瓶1、流量计2、单向阀3、气体增压泵4、第一安全阀5、空压机6、第一压力计7、第一温度计8、第一活塞容器9、第二活塞容器10、第三活塞容器11、第四活塞容器12、注入泵13、水槽14、第二安全阀15、第二压力计16、第二温度计17、第一阀门18、第二阀门19、缓冲罐20、手动泵21、第一背压阀22、第二背压阀23、第四安全阀24、光源25、摄像机26、观测窗27、第三安全阀28、第三压力计29、第三温度计30、抽真空装置31、控温箱32、第四压力计33、第四温度计34。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CO2与原油的混相压力可视化测试系统。
[0029]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新型CO2与原油的混相压力可视化测试系统,包括气体量化注入系统、液体注入系统、观测窗27、压力控制系统和抽真空装置31。
[0030]气体量化注入系统包括上下游依次设置的气瓶1、流量计2和第一活塞容器9,流量计2设置在气瓶1的出口管线上,第一活塞容器9设置在流量计2出口管线的支路上。流量计2与第一活塞容器9之间的管线上设置单向阀3。单向阀3与第一活塞容器9之间的管线上设置气体增压泵4,气体增压泵4一侧的输入端设置空压机6。
[0031]具体为,气体量化注入系统包括气瓶1、流量计2、气体增压泵4和第一活塞容器9,气瓶1、流量计2、气体增压泵4和第一活塞容器9上下游依次设置,气瓶1中放置进行混相压
力测试的气体,在气瓶1的出口端设置流量计2,流量计2用于计量从气瓶1中流出的气体的量,气体增压泵4设置在流量计2的出口管线上,为了避免因气体高压作用造成的流量计2的损坏或测试误差,在流量计2和气体增压泵4之间的管线上设置单向阀3。第一活塞容器9设置在气体增压泵4出口管线的支路上,气瓶1中流出的气体经气体增压泵4增压后存储在第一活塞容器9中,第一活塞容器9上部出口端设置第一压力计7和第一温度计8,第一压力计7和第一温度计8用于测试从第一活塞容器9流出的气体的压力和温度。第一活塞容器9下部连接注入泵13,注入泵13的输入端连接水槽14,当需要供应气体时,利用注入泵13挤压第一活塞容器9,使得第一活塞容器9中的气体从第一活塞容器9上部出口端流出并进入观测窗27。第一活塞容器9具有计量刻度,利用流量计2计量从气瓶1中流出的气体总量,根据第一活塞容器9的刻度读数以及第一压力计7和第一温度计8的测试数据,依据克拉伯龙方程可以换算出完成气体供应后,第一活塞容器9中剩余的气体的量,用流量计2计量的气体总量减去第一活塞容器9中剩余的气体的量即为通入观测窗27的气体的量。
[0032]气体增压泵4主要用于气体的增压,设置在气体增压泵4一侧输入端的空压机6为气体增压泵4提供压缩空气,气体增压泵4使用压缩空气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O2与原油的混相压力可视化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量化注入系统,所述气体量化注入系统包括上下游依次设置的气瓶、流量计和第一活塞容器,所述流量计设置在所述气瓶的出口管线上,所述第一活塞容器设置在所述流量计出口管线的支路上;液体注入系统,所述液体注入系统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二活塞容器、第三活塞容器和第四活塞容器,所述第四活塞容器内部设置搅拌装置;设置在所述气体量化注入系统和所述液体注入系统下游的观测窗,所述观测窗两侧面分别设置光源和摄像机;压力控制系统,所述压力控制系统包括背压控制装置和手动泵,所述背压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观测窗的出口端和入口端;控温箱,所述控温箱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塞容器、所述第二活塞容器、所述第三活塞容器、所述第四活塞容器和所述观测窗外围;抽真空装置,所述抽真空装置设置在所述观测窗入口管线的支路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相压力可视化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计与所述第一活塞容器之间的管线上设置单向阀。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相压力可视化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与所述第一活塞容器之间的管线上设置气体增压泵,所述气体增压泵一侧的输入端设置空压机。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相压力可视化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袁浩伟李克相张茂元郭建忠孙京赵清泉李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