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散热膜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5414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墨烯散热膜组件,其用于连接石墨烯发热膜载体并对发热膜载体进行散热,包括用于连接在石墨烯发热膜载体底部的导热胶、散热框架,连接散热框架外壁以及石墨烯发热膜载体底部的散热膜结构,位于散热框架内的散热导流装置;散热导流装置包括左右排布的第一储液池、第二储液池;在第一储液池的顶部设有出气孔,在第一储液池的右侧侧壁上方设有出气管,在第一储液池的右侧侧壁下方设有进水管;在第二储液池的顶部设有进气孔,在第二储液池的做侧侧壁上方设有进气管,在第二储液池的左侧侧壁下方设有出水管。设置散热框架和散热膜结构配合,扩大了散热面积。设置散热导流装置,保证了持续散热。保证了持续散热。保证了持续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烯散热膜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石墨烯发热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石墨烯散热膜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石墨烯发热膜通电发热可产生有益于人体的远红外线,对人身体健康有一定的益处。石墨烯发热膜本身的结构在很多生产单位都会做出以保护电极层或石墨烯层的防水层,为了实现防水效果,大多采用对电极层或石墨烯层进行全封闭的封装,也有设置排气孔的半封闭封装,这样的封装很多避免不了胶类材料的参与。这样的封装或封装结构不仅不利用发热元件的局部散热,容易形成持续高温,对发热元件过度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石墨烯散热膜组件,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石墨烯散热膜组件,其用于连接石墨烯发热膜载体并对发热膜载体进行散热,包括用于连接在石墨烯发热膜载体底部的导热胶、散热框架,连接散热框架外壁以及石墨烯发热膜载体底部的散热膜结构,位于散热框架内的散热导流装置;散热导流装置包括左右排布的第一储液池、第二储液池;在第一储液池的顶部设有出气孔,在第一储液池的右侧侧壁上方设有出气管,在第一储液池的右侧侧壁下方设有进水管;在第二储液池的顶部设有进气孔,在第二储液池的做侧侧壁上方设有进气管,在第二储液池的左侧侧壁下方设有出水管。
[0006]第一储液池的出气孔与第二储液池的进气孔是贯通的,第一储液池的出气管与第二储液池的进气管用管道连接;第一储液池的进水管与第二储液池的出水管用管道连接;在第二储液池内设有用于插入第二储液池底部的气流流通管道;第二储液池的进气孔和进气管在第二储液池内均连接气流流通管道;第一储液池与第二储液池的顶端之间设有设有用于防止液体或气体溢出的连接板,第一储液池和第二储液池与其顶端的散热框之间构成密闭空间。
[0007]散热框架通过导热胶连接在石墨烯发热膜载体底部。
[0008]散热膜结构包括散热膜层、导热胶层、隔离层,散热膜层的结构包括第一散热膜部段、第二散热膜部段,在第一散热膜部段、第二散热膜部段之间设有易折线纹,第一散热膜部段是一个矩形板块,第二散热膜部段是四个矩形块,四个矩形块是一个矩形板块沿着易折线纹向外延伸出的。
[0009]当散热框架外壁呈现矩形时,第一散热膜部段缠绕在散热框架外壁上,第二散热膜部段的矩形块沿着四个方向以易折线纹为基线平铺在石墨烯发热膜载体底部。
[0010]当散热框架外壁呈现圆形时,第一散热膜部段缠绕在散热框架外壁上,第二散热
膜部段的矩形块数量设置成大于八个;第二散热膜部段的矩形块沿着四个方向以易折线纹为基线平铺在石墨烯发热膜载体底部。
[0011]当散热框架外壁三角形时,第一散热膜部段缠绕在散热框架外壁上,第二散热膜部段的矩形块数量设置成三个;第二散热膜部段的矩形块沿着四个方向以易折线纹为基线平铺在石墨烯发热膜载体底部。
[0012]在散热框架和导热胶之间还设有导热结构,导热结构包括位于顶部的导热块,连接在导热块底部的导热板。
[0013]导热板包括内板和外板,内板和外板之间紧贴散热框架的内壁的外壁,第一散热膜部段缠绕在散热框架外壁的同时,包覆导热板的外板上。
[0014]导热结构的数量至少是一个。
[0015]工作原理:石墨烯材料层发热产生热量时,石墨烯发热膜载体温度逐步提升,热量经导热胶先散热框架转移,散热导流装置和散热膜结构持续散热。
[0016]应用时,未选择导热板的情况下,选择散热框架和第一储液池、均为钢制材料,热量传导经散热框架传递到第一储液池,第一储液池升温,液体蒸发经第一储液池的出气孔到第二储液池的进气孔,再经过气流流通管道进入第二储液池的液体内液化;液体蒸发同样经第一储液池的出气管到第二储液池的进气管,再经过气流流通管道进入第二储液池的液体内液化;第一储液池液体的水位下降,第二储液池液体的水位上升,第二储液池液体从第二储液池的出水管流向第一储液池的进水管。
[0017]在这里我们设置第二储液池的出水管和第一储液池的进水管具有水位落差。
[0018]应用时,选择导热板的情况下,选择散热框架和第一储液池、均为钢制材料,热量传导经导热板传递到散热框架以及第一储液池内,第一储液池升温,液体蒸发经第一储液池的出气孔到第二储液池的进气孔,再经过气流流通管道进入第二储液池的液体内液化;液体蒸发同样经第一储液池的出气管到第二储液池的进气管,再经过气流流通管道进入第二储液池的液体内液化;第一储液池液体的水位下降,第二储液池液体的水位上升,第二储液池液体从第二储液池的出水管流向第一储液池的进水管。
[0019]在这里,我们同样有选择,选择导热板包括内板和外板,也可以选择导热板仅包括内板。
[0020]散热膜层内设有石墨烯材料层。
有益效果
[0021]设置散热框架和散热膜结构配合,扩大了散热面积。设置散热导流装置,保证了持续散热。设置散热膜层、导热胶层、隔离层,便于单体的生产和储备。设置易折线纹,保证了安装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之三;
[0025]图4为本技术结构实施例示意图之四;
[0026]图5为本技术结构实施例示意图之五;
[0027]图6为本技术结构实施例中热循环流向图。
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0029]结合图1

6所示,一种石墨烯散热膜组件,其用于连接石墨烯发热膜载体20并对发热膜载体进行散热,包括用于连接在石墨烯发热膜载体底部的导热胶1、散热框架2,连接散热框架外壁以及石墨烯发热膜载体底部的散热膜结构,位于散热框架内的散热导流装置;散热导流装置包括左右排布的第一储液池3、第二储液池4;在第一储液池的顶部设有出气孔5,在第一储液池的右侧侧壁上方设有出气管6,在第一储液池的右侧侧壁下方设有进水管7;在第二储液池的顶部设有进气孔8,在第二储液池的做侧侧壁上方设有进气管9,在第二储液池的左侧侧壁下方设有出水管10。
[0030]第一储液池的出气孔与第二储液池的进气孔是贯通的,第一储液池的出气管与第二储液池的进气管用管道连接;第一储液池的进水管与第二储液池的出水管用管道连接;在第二储液池内设有用于插入第二储液池底部的气流流通管道11;第二储液池的进气孔和进气管在第二储液池内均连接气流流通管道;第一储液池与第二储液池的顶端之间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散热膜组件,其用于连接石墨烯发热膜载体并对发热膜载体进行散热,包括用于连接在石墨烯发热膜载体底部的导热胶、散热框架,连接散热框架外壁以及石墨烯发热膜载体底部的散热膜结构,位于散热框架内的散热导流装置;散热导流装置包括左右排布的第一储液池、第二储液池;在第一储液池的顶部设有出气孔,在第一储液池的右侧侧壁上方设有出气管,在第一储液池的右侧侧壁下方设有进水管;在第二储液池的顶部设有进气孔,在第二储液池的做侧侧壁上方设有进气管,在第二储液池的左侧侧壁下方设有出水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散热膜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储液池的出气孔与第二储液池的进气孔是贯通的,第一储液池的出气管与第二储液池的进气管用管道连接;第一储液池的进水管与第二储液池的出水管用管道连接;在第二储液池内设有用于插入第二储液池底部的气流流通管道;第二储液池的进气孔和进气管在第二储液池内均连接气流流通管道;第一储液池与第二储液池的顶端之间设有设有用于防止液体或气体溢出的连接板,第一储液池和第二储液池与其顶端的散热框之间构成密闭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散热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散热框架通过导热胶连接在石墨烯发热膜载体底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石墨烯散热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散热膜结构包括散热膜层、导热胶层、隔离层,散热膜层的结构包括第一散热膜部段、第二散热膜部段,在第一散热膜部段、第二散热膜部段之间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现风夏立松刘元庆陶和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烯云新材料产业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